APP下载

不仅仅是物质“脱贫”
——观苏钰琁微电影《洋娃娃》有感

2019-11-13严涛

边疆文学(文艺评论) 2019年2期
关键词:洋娃娃村长村民

严涛

由苏钰琁编剧、导演的微电影《洋娃娃》,在2018年初拍摄完成,便获得昆明市文联等单位举办的“2018大学生微电影作品”一等奖,2018年11月7日,这部微电影又获殊荣,斩获“第六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金海棠奖”,《洋娃娃》是25岁的苏钰琁的导演处女作,一个又一个荣誉的取得,是对这个90后青年才俊的一种肯定。

《洋娃娃》影片讲述在目前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一个天真、娇气的城市“洋娃娃”熊小小稀里糊涂来到贫困地区,进行工作调研,无意中帮助当地村民找到了一条脱贫的路子。调研过程中,由于身份背景、生活习惯的截然不同,熊小小与当地村民之间发生了一系列闹剧,但与此同时,她的单纯、善良、真挚也感染着身边的人。工作结束后,村民找到了物质上的脱贫之路,熊小小则找到了精神上的脱贫之路,双方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这是一部主题鲜明、人物形象突出、情节曲折的作品,反映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既有关于农村的脱贫问题,更有关于个人成长的问题,以其强烈的现实主义特色,在网络上一播出,就获得了众多观众的点赞。这部微电影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女主角熊小小手中的洋娃娃。短短半个小时,二十个镜头,她手中的洋娃娃却出现了十三次。用这个简单的画面一再强调影片名称《洋娃娃》,用视觉的体验告诉我,“洋娃娃”一直在变,从生疏变得老成,从软弱变得坚强,从青涩变得成熟。洋娃娃被主人公抱在手里,画面转接变幻且多次出现,意在强调,达到了一种欲过而又不过的效果。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增添了许多幽默的因子。

《洋娃娃》勾勒了一幅画,主题是关于实干,关于独立,关于成长。影片虽仅半小时,却已道尽脱贫问题的诸多缘由,说出了脱贫的基本要求。不论是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脱贫已经是迫在眉睫。贫困地区要脱贫,大学生心理也得“脱贫”,所有心理贫困户,都该走上“脱贫”路,“脱贫”了,生活才能相对富足,才能创造意义,创造价值。虽然人物的语言表述还有些生硬,听来觉得有些别扭,有些镜头的处理也还比较青涩,与优秀电影作品还存在一定距离,但并没有影响整个影片的可观赏性,并没有阻碍整个影片想要传达的思想,所以该影片相对是比较成功的。

第一,就人物而言,呈现出几组鲜明的对比。

作为主角的大学生小小“稀里糊涂”地被派到这个村子里进行扶贫调研工作,上演了一出出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她天真娇气,却单纯善良。不经世事,初来乍到,虽显得不食人间烟火,对“社会”以及“人性”毫无概念,天真与现实的对比产生的差距几乎让她喘不过气来,可最终她还是依靠自己的纯真和勇气最终收获皆大欢喜的结局。即使开始让村民们有些怀疑,最终也给村里人带来福祉,帮助大家走上脱贫道路,也赢得所有人的认可。

和小小起同样作用的村长无非与她形成鲜明对比,所有镜头他也“活”了十之八九,但村长却显得“老道”一些,城府极深。作为一位村长,他看似一本正经,在村民面前故做文章,为“红头文件”尽心尽力,但实际上面对诸多村民的各种问题他也无计可施。就在此时,小小进入他们的世界,也给正在困顿中的村长解了围。乡村官僚,拿腔拿调,一本正经,冷幽默是对他最好的描述了吧。开始面对村民时,村长善于做表面文章,看似为了大家脱贫的事尽心尽力、焦头烂额,其实擅长打太极。与熊小小的“热”形成强烈对比。一开始,对熊小小看不惯又不好发作,于是有了接下来的捉弄、推卸,不过之后逐渐被熊小小的单纯、真挚所打动,于是转变为帮助、赞扬、挽留。影片用村长的态度变化反映出主人公小小特有的气质和不变的价值观,同时也表现出了小小的成长历程,在这个形象的塑造与片段建构上可谓是煞费苦心。

电影中的另一人物李三坡,开始被塑造成一个乡村泼皮的形象,为了一己之私,不惜强迫小小帮助其销售,把小小逼上绝路,但是后来又被小小打动,回归善良。作为电影配角,成功地与主人公小小形成对比,同时也写出了部分乡村农民狭隘、自私的一面。他的加入,使得影片多了一个喜剧元素,也为成长的主题加了分,让更多的镜头片段展现出了它自身的独特功能。李三坡与小小在村头相遇时,自己问候小小却被小小一个愁字“推”倒在路边。摔倒在路边了,也还是不忘提醒观众,“这里就是盛产苹果,听着清脆的声音”,看到这,我不禁咽了咽口水,真好吃的样子。那这背后呢?应该是服务主题,增加戏剧性,同时引发思考:小小的心中还有忧愁。

第二,就主题而言,清晰明朗的艺术表现融筑于画面背后。

本片以脱贫为背景,描述乡村的“脱贫攻坚”主战场,农民在初级农产品生产销售售完成且拥有可组织再生产的能力以后,完成了物质上的脱贫。镜头里,在这个脱贫的道路上,几个脱贫相关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一是脱贫路该从哪开始,二是往哪走,三是该怎么走,四是如何尽量保证脱贫不返贫。

影片中,该地区为高山草甸,植被稀少,交通不便,可是却能种出玛卡,这里曾经盛产苹果,在市场畅销的驱使下,部分农民种改玛卡,但是由于销售渠道受阻,该作物种植成本高,农民放弃这条道路,转向走老路。生活状况并没有多大改观,更多人或许还因为所谓新路子变得更加潦倒。究其根本原因,无非是思想观念的落后,未能随时代发展而向前。

随着故事的发展,影片到了最后,在熊小小的努力和她所在公司的推动下,人们观念开始转变,加之销售问题解决,技术有人指导,村民自然走上了脱贫路。脱贫从实事求是开始,因地制宜发展生产,转变思想观念,给老化的思想注入一股新的动力。该村最终走上脱贫路,没有单独只种玛卡,也没有只单独种苹果,而是二者协调,因地制宜,在技术的指导下合理安排,没有把鸡蛋放进同一个篮子,为接下来农村发展之路,改变之路,成长之路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影片形象地告诉我们,脱贫路往哪走?该怎么走?向着绿色走,向着可持续走,向着协调走,向着共同发展走!

第三,该微电影的独特之处不单单是只讲物质上的脱贫,更注重对主人公小小精神上“脱贫”的描写。

第一个镜头是该地区的一个全貌,开阔,沟壑纵横,进村就一条土路,接下来的镜头里,主人公小小乘坐“大奔”进村,那时的她着漂亮的衣服,穿华丽的裙子,带着干干净净的行李箱,抱着一个洋娃娃,满脸稚嫩——这是观众对小小的第一印象。而到了最后一个镜头,“大奔”没变,进村的土路没变,洋娃娃没和她一起回家,车上多了几箱苹果,是村民的心意,更是对小小的认可。而小小呢,从开始的娇气慢慢适应了农村,从开始的满腔热血到后来的试图放弃,再到顿悟后找到一条完美道路。沿着当初进村的那条路,她能想到的也许只有当初销售不动苹果时的力不从心,以及最终当地村民的态度转变。她能看到的,是一排排的苹果树,是一片片的玛卡地,是村民发自内心的笑,更是村民们美好的未来。她付出了心血,付出了汗水,付出了努力,收获了感动,收获了成功,也最终收获了成长。

反观自己,我们心里可能也一直住着一个洋娃娃,看不见,却能真真切切感受到。从来到这个世界到现在,从一无所有,到现在背负期望,承受压力,一路走走停停,我们有过收获,有过成长,这条路,我们一直在走。有一天我们会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生活,也许富足,也许潦倒。在父母眼里,“贫困户”的帽子还一直戴在我们的头上。父母亲总担心我被人骗,担心我运动受伤,担心我不好好完成学业,担心我跟着别人鬼混,担心我生活费不够用,总觉得我们还小。

就像小小背后的公司一样,在给她支撑。可是,那是公司让她成功吗?不是,而是靠她自己。她有自己的价值观,有自己的想法,肯付出,肯努力。她坚信待人为善总不至于被人以不善待之,她坚信坚持总比放弃要好得多。

正如微电影《洋娃娃》的艺术总监王红彬所言,“物质的贫穷虽然可怕,但可以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在我们不断的拼搏奋斗中被攻克。更为可怕的是精神的贫穷,尤其是那种我们意识不到的精神的贫穷。苏钰琁导演的《洋娃娃》的成功,就在于她敢于触碰熊小小这一非常需要帮助的精神的贫困户的内心世界。”一路成长,一路向前,眼前的贫困并没有斩断一个人进步的阶梯,只有开垦我们心田的那一片沃土,并保护好这片沃野,我们才可以让这片不知名的土地开出缤纷绚丽的花朵,才可以创造出之前没办法创造出的价值,让它名扬天下,让它辉煌。开垦要做,是为了此时的我们不贫困,保护更要做,是为了以后的我们有不继续贫困的资本。从心底出发,挖掘更深处的价值,向着更远更高转变我们固有的思想,从实践中把握前进的方向,我们才能看得更开,看得更远,才能真正“脱贫”。

猜你喜欢

洋娃娃村长村民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我的机器人朋友
我的机器人朋友
原因
丢羊
一叠钞票
不计算比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