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
2019-11-13梁春燕李金凤刘涛慕乾华陶智
梁春燕 李金凤 刘涛 慕乾华 陶智
(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431)
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就是创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第十一条当中强调:“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在全国高校推广创业导师制,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课程纳入高校必修课体系,允许大学生用创业成果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支持高校、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深化产教融合,引入企业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双创”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
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是持续推进创业带动就业能力升级的重要内容之一。高职计算机专业虽然可以借助“互联网+”这一“近水楼台”有利实施新型创新创业思路,但在教学和实践和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比如教育和教学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创新创业实训和孵化基地建设有待加强,制度标准还不够健全、企业参与学生创新创业动力不足,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配套政策尚待完善加强,“双创”教育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面对这些问题和不足,如何激发和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成为课题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
1 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双创”育人能力培养面临的问题
培养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仅可以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创业发展打造有利基础,还可以促进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如今,我国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程度不断加强,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深入实施的前提下,对IT行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面临新形势下的挑战,如何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和节奏,打好“双创”能力教育这一战,是我们高职院校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目前,我们高职院校在培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面临着哪些突出的问题呢?
1.1 “双创”育人的机制、体系建设不尽人意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对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够的重视,“双创”教育停留在理论层面,“双创”实践活动也限于应付上级的检查,究其原因,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二是根本还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特别是在“互联网+”发展模式不断发展深化的新时期,高职专业的学生只有具备较强、较全面的创新创业能力,才能适应时代的新需求,岗位的新挑战。但是,有些高职院校把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摆在第首位,认为专业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根本不重要,甚至于认为,普通高校与高职学生自身能力本位和素质要求就有差别,只要毕业后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就行,“双创”的能力提升对于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既浪费时间,又不呈现效果,就放弃了实际上该努力做的学生能力提升方面的工作和培养。
1.2 “双创”育人的模式不科学、不合理
建立和开展科学合理的“双创”育人模式,对于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但是一部分高职院校惰与探究与专业学生相适应的“双创”育人模式,出现了培养效果不好,培养质量下降等问题。大多数高职校仍然采取理论教育的方式,没有重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操作,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构想、创新创业设计等诸多方面的培养短缺,创新创业的实践和项目孵化不到位,不落实,更没有与IT行业迅速发展的现状紧密结合,很多内容停留在概念化、理论化的层面,并没有真正使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本领,没有创建实践基础和条件,更没有达到产学研用协同,导致计算机专业学生“双创”能力亟待提升。
1.3 “双创”育人的能力培养没有因材施教
《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双创”育人也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以人为本、有的放矢地进行差别培养,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从而获得最佳发展。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局限于同一性教育。还有很多高职院校不重视对学生情况的调查和掌握,“分类培养”不足,缺乏分类指导,“双创”育人培养没有针对性、特色性,不区分学生的自身能力差距,“双创”育人教育工作趋于形式,因而也没有取得好的成效。
2 提升“双创”育人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为了更好的解决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双创”育人能力培养面临的问题,采取更加有效有力的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措施,努力健全和完善培养工作体系,提升“双创”育人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经过考查和调查研究,现给出如下建议:
2.1 完善双创教育机制体系 汇聚双创教育工作合力
有效培养高职院校专业学生的“双创”能力,高职院校应该真正地将“双创”教育融入到教育与教学体系当中,推动各类要素向双创教育“汇聚”,确保“政策、机制、人员”三到位。打破“孤岛”困境,强化建立体制机制保障。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设置创新创业学院,既负责双创工作总体规划部署和指导协调,同时也直接承担双创课程的教育教学等任务,有效解决双创教育多头管理烦、工作衔接难的问题。构筑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创教育师资队伍,创新创业兼职教师应具有自主创业、技术研发等实践经历。与校外知名企业合作开展双创师资培训等项目,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参加双创融合培训,提升教师双创教育能力。同时,应制定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与监督管理办法,建立丰富的奖励机制。
2.2 打造“三段递进式全链条” 形成“能力本位+”课程体系
学校应按照“创新思维引导、双创实务体验、专业双创实践”的思路,打造“递进式”的立体化双创课程“全链条”,并根据创新思维引导初期创建的申报的可行性项目组建跨学科、跨专业的研发团队。通过建立建全三段递进式“全链条”的双创课程和改造专业课程,形成特色鲜明的“能力本位+”课程体系“金字塔”。在教学内容上,按照“渗透行业发展趋势、渗透技能创新要求、渗透典型创业经验”的思路,将市场“真需求”、企业“真项目”融入课程,实现双创教育在专业课程上的全覆盖。建设大学生创业园,与IT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IT企业行业之间建立学生“双创”导师制度,通过“一对一、一对多”的模式,依托计算机专业开展“互联网+现代服务项目孵化”,实现多个模块专项突破,组建跨专业的团队,通过专业性指导,提高了“双创”育人的能力和实效。将激励教育、互动教育、探究式教学等与“双创”育人紧密结合,发挥最大的能效和作用。
2.3 打好实践教育“组合拳”,触发双创育人“动力源”
整合贯通好课内与课外育人、教学实践与社团活动育人、创新实践与双创竞赛育人的多元育人方式,开辟协同育人的双创实践渠道。打好双创训练“组合拳”,打造了“育种+成长+收获”的渐进式双创实践训练体系。立项资助“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对接全国“互联网+”大赛;打好学分转换“组合拳”,完善了学分制管理办法,设立奖励学分,鼓励学生参加双创实践活动和竞赛,创业实践可以替代顶岗实习;除双创类课程外,双创实践活动、社团活动和竞赛均可获得学分,也可兑换相关专业课程学分;打好资源整合“组合拳”,校企合作建立建全双创实践基地、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产业园,拉长学生“双创”育人服务的支持链,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给学生,使学生的“双创”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总之,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推动“双创”育人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化、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把师生的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上来,把师生的认知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双创”教育的决策部署上来,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接受创新创业基础教育,还要让学生接受创新创业系统化训练,认真落实各项要求,细化政策措施,加强督查,及时总结,确保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落到实处,进一步增强创业带动就业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让双创教育的效应逐步显现,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新人才,培养一批创新创业学生典型,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培养有能力、有实力的学生成为创新创业实战人才,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加快推动产学研用合作建设互联网创新中心,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