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愚公移山”若无神助,能成功吗?

2019-11-13乔国政

杂文月刊 2019年21期
关键词:愚公移山移山愚公

●乔国政

一日,上小学二年级的孙子问我:“爷爷,您不是说世上从来就没神仙么?”“对呀,怎么啦?”“那么愚公移山要是没神仙帮助,他能成功吗?”我先是一愣,继而高兴:“好小子,你居然能想到这么难的问题,太棒了!不过你要知道,这虽是寓言故事,不能当真,但它借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对你很有用啊。”我在他的认知领域内举例说明,他高兴地说:“哦,我明白了。”但我知道,我给他说不明白,只能和读者师友您交流。

《愚公移山》是战国时思想家列子创作的寓言故事,颂扬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遇到困难,不是害怕和回避,而是用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决心,去战胜困难。愚公的这种精神是值得提倡的。数千年来作为启蒙读物,影响教育了我国一代、一代又一代人。然,我们今天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解读这个寓言故事,却品出另一番“新意”。因为,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现有的客观条件等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策略、措施和奋斗目标。如果随心所欲,只能事与愿违。显然,愚公制定的奋斗目标脱离了当时客观实际,若无(实际上根本就没有)神仙帮助,是注定不能成功的。

首先,从“可行性”的层面分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试想,需要动工的工程“方圆700 里,高万仞”,折成土石方上千个亿,而参与者仅是90 岁的愚公及3 子,外加孤儿寡母邻居。只能用担子挑着两只簸箕运土,还要送到千里之外的“渤海之尾”,且一年只能走一趟。即便是子又生孙孙生又生儿,6人变成600 人,至少也需数亿年才能完成。况且,他们身为农民,只顾移山,谁来种地?其行为不是公益事业,国家不会出半文钱,衣食住行谁来供应?决策者愚公没考虑到这些燃眉之急的问题,就拍板决定施工,焉有不半途而废之理?这与当今社会某些官员,不从客观实际需求和现有条件出发,只凭拍脑门、想当然就做出决定,不计成本,不算收益,高投入,低产出,甚至零产出,大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使国家公帑、人民血汗付诸东流,可谓“异曲同工”。

其次,从“国家法度”的层面分析,当时已进入“私有制”时代,无论是方圆700 里的高山,还是千里之外的“渤海之尾”都不是愚公家的私有资源,山上众多居民的房屋、梯田,愚公无权处理,渤海边上的居民也不允许愚公往人家“鱼塘”倒垃圾。他不能仅凭自己的意愿,就在别人家的地盘为所欲为。前几十年曾出现过移山填海、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的“新愚公”,后来不都是因“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后患无穷”叫停了吗?即使向前推至战国时期,恐怕也不被“国家法度”所允许。因为,他侵害了别人的合法权益。

最后从“施工方案”的层面分析,就连今天上小学二年级的娃娃都懂得“移山不如搬家”。即便不愿搬家,也没有必要把整个两座山都搬走,只需顺着地势,将影响交通的高坡铲平,再把土石推进附近的山沟,平出1 丈余宽的路即可,没必要把千亿方土石,运到千里之外招惹是非。据此,可谓愚公真愚也。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千古不变的一潭死水,只有不断吸收现代文明的优秀成果,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讲励志故事,用“爱迪生经上千次失败后,发明电灯照亮全球”、我国的“‘两弹一星’大壮国威”“嫦娥奔月”“蛟龙潜海”等神话故事变成现实、“居里夫人的‘镭’”、“袁隆平的‘稻’”、“中国今日的‘5G’、‘北斗’”等等,都是用尽研制者的毕生心血克服重重困难,最终造福于人类真实可信的故事。这要比虚构的“愚公”为了自家的私利而蛮干,感动了虚构的“天帝”,把山背走的虚构故事,其说服力和可信度要强得多。据笔者所知,当代小学生们质疑的故事,不仅针对“愚公移山”,还有“铁杵磨针”“囊萤映雪”“鹬蚌相争”等等,表明他们开始独立思考,是好事,当鼓励;同时也表明教材及儿童课外读物,到了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的时候了。

猜你喜欢

愚公移山移山愚公
现代愚公
《移山》『人定胜天』的大无畏精神
移山
影像艺术家杨福东与劳斯莱斯汽车合作艺术短片《愚公移山》上海全球首映
《愚公移山》——杨福东影像新展
谁更应当“愚公”
《愚公移山》一课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