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率性调侃之下的深情
——读陈通诗集《鸟语》

2019-11-13刘春柳

湛江文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花溪鸟语故土

◎ 刘春柳

第一次见到诗人陈通,是我读师范学校的时候,他受邀到学校为文学社的社员们讲课。那时候,他是《湛江日报》社的编辑、记者,很年轻。当年,《雷州青年诗人十二家》在校园里很受欢迎,他是其中的一位,尤其喜欢他的《西北诗草》。因为热爱文字,二十年后,我们又相遇了,作为师长,他对文学后辈的提携不遗余力。拿到《鸟语》这本诗集,我读得很认真,有时候发笑,有时候沉思,让我想到他本人,幽默风趣的外表下,是一颗真诚的心。

他不仅是诗人,还是诗歌评论者。我读过他写的不少诗歌评论和读书感悟,能强烈地感受到他的博闻强识、行文潇洒自如。但在创作诗歌时,他没有丝毫地卖弄与炫技,就像一朵开在荷塘里的荷花,清水出芙蓉,不粉饰词语,也不故作高调。他的诗歌摒弃一切所谓“高端的题材”,选取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意象入诗,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有调侃,有哲思,有真情。他的诗风一清如水,而一个人坦荡得如水时,才会看到生命的本质,才会在天真率性后,看到不易觉察的深情,这些深情的东西透出生命的光芒。这些“光芒”在诗中就是爱,爱故土、爱人世间,以一颗豁达之心去体验生活。

诗人对故土的赤诚、热爱之心淋漓尽致。罗兰·巴特说:“我写作是为了被爱,被某个人,某个遥远的人所爱。”阅读《鸟语》,我能感觉到诗人对故土的赤诚与深情,如《花溪水》:“一年四季/牧童的笛音从不着调/黄牛水牛/每个蹄印都会渗出一汪月光/花溪或许从雷州志里发源/史志发黄如祖传的黄历/册页之间夹着一片黄叶/我怀疑这是祖先没带走的勋章/留下它是为了暗示子孙后代”这些诗句从历史的角度来描述花溪的源头和意义,饱含着对故乡的深爱。这份爱转化为对新生命的期待,生活因之得到涵养和向往,生命因之活出无滞无碍的境界。诗人对故乡的花溪情有独钟,还写了一首《花溪流过花桥》,特别喜欢这几句:“后来,我认识许多大河/偏偏花溪入梦/河岸开满鲜花/溪水天天流过父老肩膀/故乡由是青葱/总有一天,踏着花溪的涟漪/我要到远方去朝圣”在这里,我读出了一位少年对个体生命的自信,他坚信生命是明亮的,像花溪的水一样,终有到达大海的一天,看到外面更加宽广的世界。这也是故乡给我们的力量,从故乡出发,寻找人生的目标。

德国诗人克里斯蒂安·摩根斯坦说:“有时候,家乡并不是你生活的那个地方,而是一个人们可以理解你的地方。”像大海收留海水,村庄会装下一个人所有的爱和故事。如《我的村庄》:“田野里有大脚丫子印/那是祖父和父亲留下的/一串小脚丫子印/踩到我人生的第一梭稻穗/离开村庄前的夜晚月明星稀/我再去了一趟田野/土地芳香馥郁”这些细腻的描述和对故土的深切之爱打动人心。每一个人去写作,都有自己的缘由。一些爱憋在心里必须吐露出来,这是写作的最初的理由。因为爱去写作,尤为可信,尤为真挚,尤为生生不息,爱会成为我们的起点,也会成为我们最后的归宿,比如村庄:“如果有一天/我在城里老无所依/我将回到我的村庄/你问我村庄有多远/我说村庄没多远/也只有两棵禾苗的距离那么远”诗人不但爱这片土地的生生不息,还爱它的蓬勃激情和奋发向上的力量,在《红土地畅想曲》写到:“然而,这条河流/只在东西洋拐了个弯/便把情怀给了大海/把焦渴留给了红士/红土地是顽强的/只要有水,扁担都能发芽/上天的苛刻催发了蓬勃激情”这些具有刚健之美的诗句,体现出了诗人面对家乡时喷发而出的激情。

诗人陈通属于内心存有自由元素的人,他崇尚爱,追随爱的灵光。特别是他对人世间的仁慈之心令人动容,如《致伟伟》:“我以为风刀霜剑/已使我的心长出了铠甲/伟伟,我错了/你的灵魂/仍然像利刃/一下子刺破了我的心房”一个五岁孩子伟伟的故事“刺破”了诗人的心房,为之感到震撼。爱让诗人看到死亡的面相,也看到新生的勇气,它消除着生和死的樊篱,感知生命的伟大。在《遭遇三棵野菜》中,诗人写道:“叶子青青长出山岭的原色/叶脉迂回如羊肠小道/指引你在春天里到来/文秀岭的每一棵野菜/都能嚼出羊的膻味/和岁月曾经的甘苦”在这里,诗人的情感是敬畏生命,敬畏生活,这份深爱弥合人与自然之间的界限。《鸟语》:“有时想/鸟语真是无比奇妙的麻药/悄悄入侵每一条筋络/感觉躺在温暖的泉水里/人像夏天的冰淇淋/一节一节无声地消融”随性而饱满生命力的描述,诗人把倾听鸟语的感觉释放出来,还原成形象生动的物体,营造了一个洁净甜美的世界,令人向往。《雷州牛》:“我见过,牛死前/必流两行清泪/一行泪为自己悲哀/一行泪替人类忏悔”读了这几句诗,我想了诗人黄礼孩的一句话:“人类有三张动人的面孔,相爱时的脸、祈祷时的脸,还有写诗时的脸,爱是三张脸的融合。”此刻,我看到诗人的脸是虔诚的,替人类忏悔着。

陈通诗中的深情令人感动,但诗人不耽溺于深情,反而能在深情后进行思考,透露出思辩与豁达。如《一块乌木》:“后来,我想通了/鸟与鱼本是同一个祖宗/飞翔生生不息/生命才无比坚硬”诗人选取寻常之物入诗,看见事物的独特之处,发现生命的饱满之美。又如《聚会》:“只要你到达足够的高度鸟瞰/人都会变成蚂蚁/被你深情注视/而蚂蚁却仍然一无所知”所谓的仰望都是相对的,有时候我们仰望某个人或事物,而当我们到达某个高度时,又成为被仰望的对象。《一颗柠檬与西印度樱桃》:“那天,我握住柠檬/以为握住了爱情/还是第一次有这种感觉/荷尔蒙如银河系太阳黑子爆发/一个人就是一个小宇宙”诗人既能关注宏大的事物,也可专注细微之物。正所谓“至广大”是一种能力,而“近精微”更是一种天赋!

古语云 “诗无达诂”,每个人对诗的解读的答案是不一样的,恰恰相反,固定的答案是对诗的伤害和扼杀。不同的年龄、心情和阅历会对诗有不同的体会,诗无法进行过度的解读,只能用心去感悟。对于这本《鸟语》,随着阅历的增长,我必将收获新的感悟。

猜你喜欢

花溪鸟语故土
步量故土,史述吾乡吾民
星光
花溪之美
如梦似幻的花溪湿地公园
洣水双江口
6月,鸟语蝉鸣绿树成荫
美丽的花溪
鸟语
离故土
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