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视频时代透析:四位一体与八个角度认知

2019-11-13

艺术评论 2019年5期
关键词:时代文化

一、短视频传播的时代背景

在我们这个时代,迅疾加快的媒体融合与智能时代的悄悄推进,改变了人们生活与看待世界的角度,迫使我们正视媒介变化所折射出的时代变化。如何看待视听文化成了一个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其中短视频的兴旺成为令人瞩目的现象。前一段时间抖音出了一个“爆视频”,单单评论数就超过一百万,播放数量过千万。有文字工作者惊呼说这几乎是他们难以企及的数量。其实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观看短视频已经成为相当明显的景观,也形成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一个折射现实的文化聚焦点。根据2018年最新发布的数据,全国短视频的受众有6.24亿,规模庞大的群体带来短视频传播时代新的认知世界的景观。于是,担忧有之,批评有之,但我们首先要面对现实,尝试从积极的角度看待这种文化的现代性景观。也许有人放大了一些人们沉浸在手机里不可自拔的现象,比如看手机罔顾安全,看不到路面上的坑坑洼洼而损伤身体等,但就正向的角度来说,视觉时代、视听文化的不可阻挡,已经构成了人们所共同享受的一种城市文化的折射。也许可以说,短视频传播时代以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为代表,培育了一代人。手机是现代技术的体现,而视听文化是城市文化,其所创造出来的人们休闲和使用、社交和消费共同构成的时代对象,已经成为难以抵挡的现实。

二、四位一体聚合的短视频

要认知短视频,不能不看到传媒变化带来的融合性。细细思量,短视频具有四位一体的构成,即由短视频自身、短视频创作上传者、短视频平台与短视频观赏者共同造就的时代传播现象。

短视频:自身如何界定?短视频猛然跃上关注台面,其短小是存活理由之一,又何以界定?有人以“快手”早在2017年对短视频的定义——57秒、竖屏为标准;而“今日头条”提出,短视频最适合的主流播放时长是4分钟;同样在2017年,短视频平台“秒拍”则对短视频解说为:短视频不需要被定义,秒拍就是短视频这种微妙的广告式认定。无论如何,短视频的兴旺来得猝不及防,有别于以往的长视频,则是短视频这一突如其来的现象迅速席卷网络,而赫然成为年轻一代自然而然的传播接受对象。

发布者:除了短视频自身间断的动感具有魅力外,短视频的创作上传者一样获得了展示自身和自由发布的快感,展示自身特色、炫耀特长、发布亲见所历的传播主动性、介绍自身的长项等,都通过短视频不费吹飞之力而满足。短视频能够适应大众传播展示的需要,没有门槛而实现了主动性。

平台:短视频平台是移动互联网适应大众需要,也成就了自身传播需要的现代媒介,把看似主动的媒介变成大众随机交流的平台,大幅度拉近了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距离,接受来自四面八方上传者的多样情态的发布,无形中拓展了自身的创作者,最大限度地与短视频观赏者融为一体。实际上,短视频平台已经不同于传统电视主观选择播出与否,以不同于网络平台分类播放的单向性,而消解了平台有意无意的选择,让观赏者和发布者都成为自己的一员。平台成为连接社交的纽带,于是短视频愈发成倍增长而兴旺。

观赏者:短视频观赏者是奇特的合三为一,首先是大量接受短视频的观众,固化在平台上,等待着各式各样的短视频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短视频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新人了解世界的窗口,他们舍弃了电视和报纸,也在相当程度上忽视网络文字,亲近短视频成为重要的知晓他人的途径。其次是参与者,短视频的观赏人其实不少既是观赏者也是参与者,许多人发布自己的短视频,比如抖音成为炫耀发布的对象,自由无拘地实现创作者几乎无成本的参与,实现了最大限度的全民创作局面,超出之前以DV创作微电影的成本计较、规格要求和发布受限的情况,让更多人施展个性。再次,是更多的参与观赏评论而交流的短视频受众,短视频观众其实带有“网络受众都是自媒体批评家”的特性,在平台上自由发表意见,而影响短视频的潮流。

基于短视频兴旺是时代所要,也因此带来了认知上的问题。我们遭遇到越来越迫近的认知难题,即短视频带来的文化感知的冲突问题。不仅是传统的文化习惯与现代的文化视听习惯的冲突,还有代表传统文化构成的阅读文化和现代视听文化之间差异性的疑惑,前者是悠长的思考气质,后者是短促的选择。更大的难题在于视觉时代的碎片化和文化的眼前化造就的一种所谓的“没文化”的消费文化冲击感受。碎片即刻性越来越成为人们在向智能时代进发时的一种过渡状态。但是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人到底为什么会被抖音、快手等诱惑而欣欣然?人们从最初的恐惧中发现,现在更多的时间都花费在短视频中而不可自拔。于是要发问,短视频的机制在于短,但它到底何以这么短。它的反面是无限拉长人们沉浸于其中的感知。而最让人恐惧的正是在于人们逐渐地就失去了阅读习惯,改变了耐心的琢磨和思考。长视频来自于阅读文字的延续,短视频来自于完全不看文字的习惯,于是被传统阅读确定为一种“没文化”。短视频似乎毁坏的是“有文化”感的人们的习惯方式。但是我们所看到的现实就是短视频的受众越来越广大,有越来越多的文化群体裹挟于其间。那么短视频是不是泯灭了文化差异而成为一种最贴近人的感知的真实性的对象?从东方到西方,似乎由于移动网络的普及,人们越来越局限于小小的视频中,在这其中,审美的变化就显然要发生,正所谓“静观审美”向“流观审美”的转变。而短视频带来的习惯横向的视频观赏也变成竖屏的“自然”习惯。总之,与传统的影视审看形成区别,一定有某种因素在其中起作用,是某种基因还是某种习惯,是一种堕落还是改造还原?这种前所未有的矛盾性,无论是从文化还是从人的本质来看,都源于传播媒介变化,以及媒体融合而跨媒介融为一体的时代呼应。

对于短视频改变视听传播和人际观赏习惯的坏处认识,不断有危言耸听的言论出现。在我们这个时代,当纸质媒体逐渐衰落,电子媒体也遭遇巨大的波折,但是移动媒体却欣欣向荣。其中,短视频的欣欣向荣令许多人大惑不解,而我们需要看到的是背后更深层次的东西,如趣味、好奇、现场感、跃跃欲试等,短视频似乎符合人的上述各种心理。也许视觉图像年代的核心恰好在短视频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因为它动感、短促、迅捷,几乎涵盖了过去所有能吸引人们的视听方面的特质。只有站在人的趣味和需要的角度来看,才能看清这个问题。如果说口耳相传的年代的传播,仅仅是人们生存所需要的传播,以简单的方式来实现;到人的文化交流的需要、组织建构的需要、政府统治和整个社会秩序需要的时候,文字的传播就产生了。文字的产生是基于人们需要静下来细细琢磨其中的意味。因此,文字传播的严谨和细致,让生活更慢下来。同时,它也使得人们直观的欲望等被压制住,需要靠内在的想象得到更多的舒展。这个时候我们就会觉得世界进入了一个稳定的时代,人们遵守秩序、相互交流,靠内在的动因去形成外在文字的秩序的世界,和内在情感与灵动的世界的差异。过去我们探讨,古代人到底是用文言文的方式来生活还是用我们现在说的口语、白话文的方式来生存。虽没有准确的看法,但可以断定的是,由于文字的意义,文言文是一种凝缩的、纯净的依靠,是静下来阅读思考的对象。人的日常生活犹如我们看戏与看生活的差异,一定是短促的、直截了当的。这样的文化的分解就变成了口语化和文字化的差别。我们还发现,一些影视当延续了文字的时候,就变成了很多糟糕详细的对白,明明人们可以面对面解释清楚,却要用文字意味将来龙去脉讲清楚,尤其是接电话的时候,我们必然要不断重复对方所问的话语,只为让所谓的文字或语言之外的第三者弄明白。创作者低估了当事人可以设身处地、具有想象性地知晓,文字给我们带来一个文学感知想象的年代,让人们内在的情感通过细致的阅读和静观审美达到了一个顶峰。以文字为基础,延伸到我们创造的包括书画以及其他的生活的雅趣,都变成了静观审美的场域。

三、从八个角度认知短视频

短视频依然是方兴未艾的事物,在认知上还众说纷纭,担忧者有合理因素,顺势而论的自然是学术关注,而赞叹者多是知晓其不可阻挡的大众。我们不妨从多个角度,分析其折射出的时代观念和现实存在的理由。

(一)审美的时代嬗变

短视频多属于艺术表现范畴,近两年在融媒体背景下,媒体的消减已经成为典型现象。我们看到不少电视台都在紧急部署合并频道,越来越多的纸质媒体正在缩减乃至消失。然而,短视频却成为年轻人所关注的重要的新媒体表现对象。在路上、在车中、在飞机上,人们手中闪亮着的一个个的快速翻动的屏幕,可以看出短视频对年轻人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短视频时代的到来,到底意味着什么?在文化、审美、接受、创作和媒体的变迁上,都包含着什么样的因素,这是我们不能不睁大眼睛加以探索的对象。根据有关部门发布的消息,网络视频的读者量持续增长,在6.24亿这样大的数据面前,短视频独占鳌头。以抖音、今日头条为代表的短视频挤占了观众们相当多的业余时间,我们固然担忧,但海量的短视频也带来了繁多的信息和鲜活的形象。而其兴盛带来的热潮显然折射着审美的时代嬗变。

短视频是吸引年轻人形成文化群落的一个背后因素。当纸质媒体在某种程度上渐次衰落,视听因素越来越强的时候,我们必须意识到已朝着消淡而去的纸质媒体传播时代,自有其审美变迁的因素。源于农业文明、山林之美的景观审美的时代,已经悄悄变化为以视觉时代图像为主的“流观审美”的时代。所谓“静观审美”注重凝视、琢磨、吟味再三而感知,在时间上要具备相对深沉的文化感知和空闲余裕。但是现代快节奏的时代,高科技所带来的刺激以及碎片化的各种信息蜂拥,相比拼的就是视觉文化的“流观审美”,即迅捷流动而具有新奇、夺目的吸引力特点。简单明了并且迅速变化的流观审美趣味和文化,相搭配的视觉文化也日渐凸显。这意味着在视听上,能即刻抓住人们眼球的事物会越来越得到关注。而留驻度越来越低但即便很好的东西,也不能成为让人驻足的关注点,那么有可能就不能进入下一个层面的审美感知。不能简单地判断流观审美对于传统静观审美的冲击得失几何,站在传统阅读年代看,会觉得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且的确已经遭到许多人的批评责难。人们其实也期望有更多如诗词大会等注重吟诵的传播可能。我们追忆能在人们心底留存的美好文化,也必然要坚持相信那些美好的文化价值,但首先要依托于流观审美的视觉时代以抓住眼球的合理性,研究适应融媒体时代的媒介转换及其规律。换言之,即便流观审美有它的缺陷,但是大多数人进一步筛选所面对的大量视觉文化信息时,一个不得已的选择或者说是人类锻炼出来的要有牺牲地排除的一种选择,也是不可避免地需要面对。在颜色、快感设计以及信息量上,适应审美趋向而引导深度走向,是无法回避的命题。短视频兴旺给予我们的警示就是,某种程度上因为人不可能接受所有美好的东西,而留存部分顾念流观审美所带来的审美感受的得失,和流观审美在移动媒体短视频时代的信息量之大,而超越我们习惯的依托山林文化、农耕文化基础的审美选择,必然要顾念到新的时代现象而不能简单排斥。

(二)时间认知的奇特性

短视频时代带来的一个对于时间观念的思考,让我们不能不特别注意。当视频越来越短、越来越急促地聚集在一起从而吸引人的时候,实际上,一种双重的时间观就突显在我们面前。

首先,从观赏的角度看,所有人都会感觉到当看到一个很短的视频,转换之间会使人们对时间过去不知不觉。所以,阅读短视频反而花费了更多的时间,这样一种微妙的变化,不能不说是短视频兴盛和机趣的一种促发因素。观赏的心理需求减少了对于时间的浪费感,把时间压缩在观赏之间,与实际的观赏时间形成反差。实际上,压缩空间和时间的感觉,就意味着促发人们投入到对短视频的观赏中而不厌烦。前面论及在审美上,当下静观审美对人们来说也许是会有审美疲劳,但是短视频在客观上造就了人们的不知其烦,不知其长的短时间却实际上影响着很长的时间,这是一种时间观的微妙变化。同时,从短视频生产者的角度来说,由于时间的压缩,于是有海量的视频可以不断地呈现。于是在短时间内,聚合了各式各样时空中的短视频,实际上花费的时间也可能很多。然而,有那么多的作品就要求每个创作者实际的录制并不会花费太多时间。没有占用太多时间的影像,却构成了一个悠长的时间,而在这后面实际上有更多的时空信息通过不同的短视频传递出来。于是我们在两者时间的反差上,就得以理解电视为什么会衰落。

电视用一个所谓的深度来聚焦某件事情的时候,它重蹈了一种覆辙,就是影响到人们的观看时间,觉得它很长,事实上可能一条新闻并不长。创作者在制作新闻的时候还要顾虑到其中的信息丰富性,于是又会觉得特别短而希望各种信息能够平衡,能够多样地叠加,就不会顾及这种叠加实际上增量地加大了对信息时长的感知。所以在电视机面前,时长感受的反差和观众心理的反差,在短视频出现尤其是观众自己可以掌控短视频的时候,就形成了双重的反差。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短视频的时间观,在两重的角度既有密集的信息量,又有人们在心里不觉其长的优势,无形之中人们就会被其所俘获。而现代社会那么丰富多彩的生活和信息,将海量轰炸到短视频上。时间概念被压缩被拉长,不仅是在心理和时空上,也是在信息量和时空聚焦相互的映衬和对比上,这也就是说在时间上带来了观念上的变化,而且不知不觉地陷入这样一个新的时间观念之中而不可自拔。

(三)文化景观的辩证观

以往,人们总是说短视频是一种碎片时代带来的消极现象。这固然有一定道理,因为习惯传统的大而全的视频,配合的是那些年代的观赏规则。而短视频是一种新的文化景观,虽然是碎片的蜂拥而至,但呈现的是多样化的、各式各样的、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尤其是从不同的人们身上很难捕捉到的鲜活景观,以及从各种角度、趣味层面所看到的事实。于是,短视频的文化景观就能最大限度地覆盖社会的各个阶层。前面谈及这种汇集具备一种相互参照和多元化的长处,在很大程度上会抵消消极性过多的碎片,于是呈现出的碎片化的东西自身越多,其短处就有可能在更多的视频中造就多样的社会文化现象。但人的视角扩大了,人们感知世界的能力就远远超过了一些主观性取舍的电视台的择取,或者是记者有选择性关注的东西。显然,这是大数据般的扩大视野,取舍自然成为大众个体的责任。重要的是在自媒体时代,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手机、自己的视频来看社会,于是为汇众为一的大数据观测社会文化的多种现象,提供线索和从中发现线索造就了很好的条件。在投合碎片时代信息汇集的观赏者看来,短视频打开了他们的视野,人们足不出户却越来越疏离电视,更远离了他们所认为的教化似的节目而锻炼自己独立判断的、能够相互研讨的视频,也就是自控社会的信息,这也无疑是新的社会文化现象。

由此,从某种程度上说短视频扩大信息,为人们文化视角的扩大、自主判断能力的提升和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了便利条件。人们的思考力随着短视频的多样化和与其他人的探讨而得到了积极性的提高。所以,在文化层面上,短视频本身事实上是一种文化现象。而观赏者在文化层面上不用经过学习,也动起脑筋透过诸多短视频看待世界,筛选甚至相互比照,当社会形成热点的时候,它自然就聚焦在社会热点上,看到各式各样的评价。所以从短视频的发布、聚集和评论者各自的观赏来看,人们从这里看到了一些未必全好的社会现象,也得到了很多的启发。如何做菜、如何施展创造才能、如何关注身体健康,等等可行不可行的视频信息纷纷涌来。无需更多文化的限制,用流观审美的节奏就能实现人们聚焦在一些重要事情上的能力。这种文化景观最大限度地联络了不同层面、不同阶层、不同机构和不同地域的人们共同观赏评价。也许这是海量短视频才能实现的在同一个蓝天下的各种文化现象,人们由此透视人心,也成为彼此成长的参与者和评论人。

(四)复合性的判断时代到来

短视频涵盖多样的视频,甚至有视频的奇观,比如艺术展示的、新闻猎取的、行业规则通报的等多样东西的叠加。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在短视频中一个接一个出现,或高雅、或低俗、或奇特、或平凡。打个比方,短视频带出的已经不再是以往艺术中单一的绘画或音乐的专业性,而是品类繁杂的聚合。多样的感知,需要每一个人具备多样的感知能力。关键在于短视频的观赏者不是单纯的欣赏音乐、绘画、新闻的专业人,而是普通大众。因此,每一个人在面对多样的现象或者面对多样的文化生活景观时,他事实上在考量自己综合判断的能力。所以,从影像的角度来说,多重多样的景观就是一种复合性的景观,它跨越了法律、政治、艺术、经济、历史、文学以及艺术等多样门类的呈现。短视频中人们的思想应该是复合型的,而表现的形态应该是复合性而不是专一性。同样道理,短视频的欣赏者们无形中就慢慢培育了自己的复合型思维,及以复合性判断事物的能力。现代社会专业性藩篱被打破,人人都是评论家未必能真的实现,但人们需要具备综合接受和判断的能力。真实社会中的年轻人是感知的多面手,他们具备多样性的素养,其中必然有相对专精的高手,给予对彼此专业和行业的判断以矫正,因此综合性的艺术感知和综合性之中凸显出的专业性,就能在大浪淘沙般的观赏之中得到实现。

(五)自我认同的观察

短视频带来的一个问题是所牵扯到的视频中和视频外的人的投入感、认同感、映射和评价力。由于短视频的丰富性,人们在面对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地把它当作自己视角的一种延伸或者感知的扩散。当你盯住短视频的时候,无论是人们说的姣好面容还是才气逼人,以及多样的社会新闻信息,实际上,我们即刻就会把自己内心隐藏的喜好投射到短视频之中去。同时,人们观赏的时候无形中也就在欣赏,而在许多时候人们欣赏和评价甚至会更加投入,用各种方式打赏。许多人面对同样一群人都喜欢的短视频,他们从各自角度作出正误的判断,或很认真的高低评价都形成了一种比照的对象。更多时候,短视频还会激发起现实中的行动,比如人们甚至会自己开始尝试做菜,还有寻觅视频中的意中人,等等。短视频为我们提供了现场,扩大了我们可以投入的领域,呈现出我们自己和视频中的现象人物以及各种关系的一种比较。我们自身品位的高低和期待的大小都借助一段视频得到了疏解。这也难怪,短视频会受到那么多人的欢迎,许多人还欲罢不能,因为海量的短视频弥补了我们视野的狭隘和不足,让我们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也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去映射和评价自己更多的喜好,甚至敏感地促发我们平常隐蔽的、没有与人交流时候的一些认知和审美的趣味。

(六)短视频时代的意味

短视频的时代也许暗含着某种发达社会的到来,或者说文化传播的发达时代的到来。短视频依存于人们用手机拍摄,也意味着这个社会在文化传播方面的一个具有丰富性期望时代的到来。视频给予这个时代的满足就是多种多样的,来自各个角落的、文化性的、社会性的、政治性的、法律性的视频的汇集,需要文化的传播者去发布。由于生活对于文化感知的信任,许多拿起了手机、拿起了拍摄设备的人们选择拥抱短视频。文化发展的时代,还意味着短视频所依据的互联网传播的发达时代的到来。中国已经开始布局5G商用网络,为我们创设了将来更可以看见的一个发达的物联网时代。即便不以展望为范本,中国人在网络文化的传播上也早已走在前面。短视频是一个建立在网络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人们精神需求的投射,人们的文化需要共同参与感受,还需要参与中的评价认知和投入感,这几乎可以以短视频时代的到来为一种标志。在这里已经超越了简单以知识文字的时代来界定的文化。这是短视频时代传媒的本能,简而言之,短视频时代的文化不是用知识的多少来衡量,而是以视野的宽窄来衡量。短视频的出现,容纳了不同群体的人们拍摄生活表现,自发参与到创作之中去,给予更多的人一种联络交往的文化景观,人们共同享受与文化交流的机会就是短视频所带来的,也是一个所谓的文化交流发达社会的呈现。这也许有些夸大其词,但这样的文化景观却在前所未有地迅速发展。

(七)媒体的分层时代

短视频时代占大多数的一个观赏阶层,在时间上无暇看长视频,在空间上排斥通过电视看剧,在节奏上成为短视频的拥趸。他们的文化程度不一,但是共同爱好短视频,并且聚拢交流,显然是这一时代逐渐占据先锋位置的对象。非议短视频而习惯于看长视频的人们,与短视频时代的人们对待短视频的差别在于文化和知识认知的不同。年轻一代将短视频当成获取知识、看待广大世界的视野依托,并且习惯于碎片化、短促的欣赏本身就有意义。事实上,享受快感和探寻意义成为两种层面的认知,参与就是意义,与欣赏才是意义也形成差别。

短视频引发的新一代人的喜爱可以用悦动感来形容,悦动感是借助流观审美来实现内在感悟。抖音等迅猛地发展起来,是因为产生呼应的是悦动感受,即参与快感中的感同身受趋势。论及看电影或看电视的时候,年轻人为什么不喜欢静静观看而居然希望能让自己飞进银幕屏幕中去,那就是要撬动和引发自己内心的悦动感,于是才会和传统的静观审美产生冲突。比如,他们一般需要边看节目边看弹幕,对于欣赏而言显然受到影响,但是弹幕确实表征着悦动趣味而产生动感,也许这一代人需要那种参与发表意见的魅力,有一种内在伴随着的内心起伏的快感。

(八)喜忧参半的短视频

短视频是媒体演变中的凸显现象,也是根源于融媒体时代的新视频现象,带来的审美感知嬗变折射出时代变迁。短视频给人带来的思考也需要辩证看待。比如核心因素在于人的角色杂糅,短视频时代似乎人人都是艺术家,人人都是评论者,而人人也都是裁度自己生活的主宰者。短视频时代带来的是新鲜的生活趣味、审美追求、世界景观和媒体创造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碎片传播、视觉至上和消费主义浅层认知的弊端。有人说人们爱上了使自己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带来的东西,如抖音、快手、微博等软件在强化我们对新奇事物的需求度,拉高我们的敏感度,却降低了我们对文字的需求与耐心。甚至有人担忧,人们会形成一种惯性:没有耐心去读一篇长文或一本书籍,更没有时间去思考,等等。

对此,我们需要顺应而坚持我们的方向,比如“学习强国”客户端在2019年新年期间,推出了“习近平向全国各族人民拜年”竖屏短视频,激起了大家心中的暖暖情意,短时间内获得了大量的转发与评论,这就是正向的顺应和价值。事实上,手机用户在大部分时间都是以竖直的方式拿着手机。可见,打破传统而非一味守成是需要认真对待的。还有在谈及静观审美向流观审美转变的得失时,也要看到短视频时代真正地把文字阅读的静观审美时代和动感审美时代结合在一起,也许这真的是这个时代可能的发展趋向。

猜你喜欢

时代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壮丽七十载奋斗新时代
壮丽七十载 奋斗新时代
谁远谁近?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