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金元情系老区扶贫助学20 载

2019-11-13陶祖根陆水根

大江南北 2019年10期
关键词:金元泾县助学

□ 陶祖根 陆水根

王金元,中共党员,常熟市原虞山镇莫城管理区文体干部,在群众文化岗位上工作了40 余年,2010 年退休。从1999 年开始,王金元结缘皖南泾县革命老区,扶贫助学20年。截至2019年2月,他自己和通过牵线常熟爱心人士,资助泾县309 名家境贫寒、濒临失学的学生完成学业,参与了募资重建泾县孤峰乡田坊小学,牵线常熟企业家捐资在泾县设立奖学金,还组织资助人与受资助学生互动51 批次。王金元20 年奔走于常熟、泾县之间,成为扶贫助学“爱心大使”。2008 年王金元被江苏省人口与计生委评为“关爱女孩十大新闻人物”,2017 年被苏州市文明办评为“苏州好人”,2018年被授予“常熟市第四届道德模范”称号。

结缘老区教育事业

常熟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1938 年,中共常熟县委组建起常熟人民抗日自卫队和新六梯团,开展抗日武装斗争。1939年5月,新四军六团以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名义东进苏常地区,与常熟的地方抗日武装会合于阳澄湖畔,从此,“江抗”“民抗”并肩战斗,开辟了苏常太抗日游击根据地。泾县是新四军军部所在地、“皖南事变”发生地。从孩提时代起,王金元就喜欢听老人们讲述新四军英勇抗战的故事,对新四军、对泾县老区充满了敬仰。

1998 年10 月,时任常熟市莫城镇文化站站长的王金元,收到了一本安徽省泾县原孤峰中心文化站老站长王直寄给他的《重建盘坑小学纪念册》,书中详细记述着65 岁的王直老人为重建已倒塌6 年的泾县孤峰乡盘坑小学,向社会爱心人士募资建校的感人事迹。王直是曾经战斗在泾县的新四军老战士,退休以后仍在为造福后代贡献力量,王金元对他非常尊敬。得知王直准备以同样方式筹资重建即将倒塌的田坊小学时,他的心灵受到了震撼,决定参与这项义举,也为老区人民作一点贡献。1999 年7 月16日,王金元怀揣4000 元钱(王金元的1600 元和募得的2400元)来到泾县孤峰乡,将第一笔重建田坊小学的善款交给王直老人。王直和乡教委主任刘文龙带着王金元考察了即将倒塌的田坊小学和拟将重建的小学新址。考察后,王金元更坚定了投身扶贫助学的信念。

回到常熟,王金元就为募资重建泾县田坊小学奔走呼吁。他从常熟日新机械厂厂长陆永平处募得2 万元,又从另外几处募得3 万元。王直那边也从新四军老战士处募得3 万元。有了这些启动资金,田坊小学于1999年11月奠基动工。2001年8月,田坊小学竣工并投入使用,周边5 个村290 多个孩子有了安全良好的读书场所。

泾县老区有许多因家庭贫困而面临失学的孩子,王直一直在为他们募集善款,很多新四军老战士积极响应,捐款设立了新四军老战士奖学金。有一位叫章央芬的新四军老战士,已经91岁了,她把全部积蓄交给王直,用于资助家境贫寒、品学兼优的女童。在这些新四军老战士的感召下,王金元决心接过他们扶贫助学的接力棒,宣传扶贫帮困,弘扬社会美德,动员常熟爱心人士帮扶这些学生。从此,由两位老王牵手,常熟老区、泾县老区两地结缘,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共同演绎了许多扶贫助学的感人故事。

“扶贫助学是我心愿”

王金元1950年出生,初中毕业正值“文化大革命”动乱时期,使他失去了升学的机会。参加工作以后,王金元深感自己文化知识的不足,通过函授取得了大专学历。看到老区儿童求学的艰难,王金元深深感到帮扶一个孩子就读,对于孩子前途,对于这个贫困家庭,对于社会人才的培育都意义重大。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经王金元牵线,常熟市莫城中学连续三年接收了3名泾县孤峰乡的贫困家庭学生,免缴初一至高三的所有学杂费用,还每人每月发给生活费150 元。8 年中,王金元成了这3 名学生的实际监护人。开学、放假王金元都要到车站接送,节假日留他们在家吃住,为他们买衣服;还时不时和他们作些交谈,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他们去博物馆、图书馆和常熟的景区游览,和他们交朋友。后来3 名学生大学毕业都走上了自己理想的工作岗位。

经王金元宣传动员,常熟莫城的一些企业家和爱心人士参与结对资助泾县贫困学生。2005年6 月8 日,王金元将筹集的第一笔助学款17000元电汇给泾县王直账户,开始了常熟—泾县两位老王牵线的结对助学活动。泾县方面由王直牵头,成立“王直助教中心”,调查提供贫困家庭学生情况,推荐给常熟王金元,由王金元拿着推荐表联系落实结对助学。开始时资助小学、初中学生每学年1000元、高中学生每学年3000 元、大学生每学年4000 元,后来又调整为每学年小学初中学生2000 元、高中、大学学生4000元。

从2005 年首批牵线结对资助9 名濒临失学的女童开始,王金元把寻求社会力量结对助学作为自己的一份事业,宣传动员,牵线搭桥,四处奔走,不遗余力。他成功发动的爱心助学者累计220 多名。结对开始时王金元找的是熟悉的企业和爱心人士,熟悉的人找遍了又去找知名而从未打过交道的人,再后来又去找外地来常经营的企业和老板,扶贫助学的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大。在这过程中,王金元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也经受了许多的不解和委屈,遭遇过冷嘲热讽、闲言碎语、恶言拒绝,甚至被怀疑成骗子。对此,王金元坦然面对。他说,帮贫困学生找到资助人,这对改变学生的命运,乃至改变一个家庭的境遇是多么重要,花再多的时间,受再多的委屈也值得。

为了宣传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结对助学,帮助老区孩子,2005 年8 月,王金元冒着酷暑到泾县摄录第一批9名受助女孩的家庭资料,制成光盘,动员时播放,并发放给资助人。这些孩子都是家徒四壁,墙上却贴满了奖状。当看到学生家长诉说着家庭不幸和对社会的感恩时,人们都会禁不住流下眼泪。王金元触景生情,创作了歌曲《小路》,他把这些大山里的女孩不畏贫穷、顽强学习的精神唱出来,把扶贫助学的爱心唱出来。这首歌获得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举办的“关爱女孩行动主题歌创作征集比赛”一等奖。

2010 年王金元退休了,而他扶贫助学的热情始终不减,寻求资助者,组织活动,收发资助金,建立受助学生档案,给受助学生写信,打电话给予关怀,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倾注结对助学。2013 年6 月,王金元因胃癌切除了2/3 的胃。住院期间,在上海、杭州、常熟、宣城等地已工作和仍在读书的受助学生纷纷赶往医院看望,还为王金元输血,王金元深受感动。他在住院日记中写道:“皖南资助之事,我不会放弃。看到这么多学生接受了高等教育,彬彬有礼,温文尔雅,成为有用之才,我打心底里高兴,扶贫助学是我心愿。”

爱心接力棒在传递

在常熟、泾县两位老王携手结对助学的感召和组织动员下,扶贫助学的氛围不断增强。江苏中和贸易公司老总杨建辉和夫人陈红琴资助的6名学生已大学毕业,2017 年下半年开始他们又资助2 名大学生。许多资助者在第一轮资助的学生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又开始新的结对助学。冯鸣和范晶母女俩一位是普通职工,一位是待业人员,本身生活并不宽裕,听说革命老区的孩子读书有困难,也自告奋勇结对资助2 名学生。常熟市精工电器元件厂马小明从2005 年开始参加结对助学,目前,他资助的4名大学生均已毕业。2018年,他儿子、儿媳、女儿都参加了结对助学,刚工作不久的孙子也开始结对资助1 名泾县贫困学生。结对助学成为他家绵延的家风。常熟市平方五金厂已去世的老板平雪明先生,先后资助了7 名泾县的贫困学生,2016 年因病去世,去世前还牵挂着老区的贫困学生,嘱咐家人委托王金元给泾县王直汇款15000 元。更让王金元感到欣慰的是,目前已有8 名当年接受资助的学生,大学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为了感恩社会,也加入了结对助学的行列。扶贫助学的爱心接力棒在传递。

猜你喜欢

金元泾县助学
内黄县举办第四届 “村干部爱心助学,圆学子梦”金秋助学活动
梅樊璟 金元奕 陈傲宇
泾县种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与溯源管理
养生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及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
泾县蚕桑产业发展困境与破解对策
巧设新授课助学单激活学生的深度学习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金元饺
漫画脑力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