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住宅居住品质与空间需求研究

2019-11-12陈文杰

装饰装修天地 2019年21期

摘    要:本文通过探讨居住者在住宅中的环境心理,主要从住宅室内空间与室内环境进行展开分析,并以此归纳总结住宅设计的相关理论细节。

关键词:环境心理;环境行为;居住品质;空间需求;开放的环境

1  住宅中的环境心理

住宅对人们来说不仅是一个纯粹功能性的、实用性的空间,人们在与住宅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为它附加了一系列重要的心理上的意义的价值。住宅是人们与之融为一体的地方,它不仅是一个场所,也是一个象征。它是安身立命之所,一个生命开始的地方,是力量的源泉和情感的汇聚之地,也是一个人生命旅程中安全而永恒的泊所。由此,我们才把住宅,而不是公司学校公园或是其他什么地方称为“家”。"家”这个词比住宅带有更丰富的色彩和更深刻的内涵[1]。

也因此,生活中居住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谈到居住品质,一般人认为其与健康、经济收入等关系最为密切,但是这个问题就如同比较穷人与富人谁更幸福一样。“家”不会因为钱的多少而或幸福或不幸福,所以笔者认为住宅也没有“豪宅”和“安居房”之分,只有品质的高下。一屋之下,只要居住空间需求得以合理的组织,一家老小嬉笑玩耍皆可得其乐。

2  内部环境——住宅各空间的心理需求

人们对居住品质的满意度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住房满意度,二是社区满意度,即住宅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两者密切相关,但是各有侧重。本文首先分析一下住宅的内部环境——各空间的心理需求。

根据Alain de Botton对建筑理解:

一切设计与建筑作品,从议会大厦到一把叉子或一个茶杯,都在向我们讲述一种最适合在其内部或围绕其周围展开的特定生活。它们告诉我们某些它们鼓励其所有者具有并坚持下去的特定情绪。在为我们保暖及在机械的意义上帮助我们的同时,它们还提出一种敦请,促使我们成为特别的某种人。它们讲述的是某些特定种类的幸福。因此,我们在评介“美”的时候:“美”的感受是个标志,它意味着我们邂逅了一种能够体现我们理想中的优质生活的物质表现[2]。

如何呈现这种“美”,这是一个复杂的命题,因为关乎到人的情感问题。单从建筑设计原理的角度来理解,有时候很困难的,但如果从环境心理学与环境行为学角度来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更准确的结论。

清华大学的周燕珉教授将住宅的各空间按使用功能划分为四个部分,下面对这五个部分分别展开分析人的不同心理需求:

2.1  门厅、起居室

门厅——开门后要有适合的空间设置台面,用来放置提包、帽子、钥匙等随身物品。要有空间放置雨伞、雨衣等湿物品,以及买菜进门和带垃圾出门的暂存空间。需要设置坐凳换鞋。希望可以设置门厅,并能够保证私密性,防止一览无余。

起居室——起居室又称为客厅,是中国家庭生活当之无愧的核心。

家庭成员可以在这里聚集,进行家庭活动(如聊天、看电视、听音乐、打牌、下棋等),也要便于招待来访的亲朋,需要开阔通畅的视野和围合向心的空间。要方便长时间地接打电话,可以进行上网、弹钢琴之的娱乐活动,还要考虑家庭影院、音响设备的放置空间。在这里可以休闲健身,如跟随电视节目跳健身操、打太极拳,应考虑有空间放置健身器材。希望起居空间与餐厅接触面大,有利于扩大空间感受,并便于了解厨房和餐厅的情况。需要和阳台联系方便,保持空间的延续性;同时希望窗外的光线以及人的视野不被晾晒的衣服遮挡,又可保证不被其他楼栋的住户和路人看进来。

2.2  卧室和书房

卧室——家庭中的私密区域,客人通常不进去。要有天然采光、良好的对流通风。对私密性的要求较高,不应受其他房间活动的影响,同时避免室内外视线干扰。可以摆放满足不同需求的相应家具,如梳妆台、手工台、缝纫机等。在与父母同住的时候,有住户希望有一个小起居空间。若家中有新生儿,应考虑主卧可临时改变家具布置,靠主人床放下一个婴儿床而不影响其他家具的正常使用(如阻挡衣柜门的开启,使通道变得过于狭窄而不能通行)。

书房——需要满足住户在其中办公、学习、会客、上网、打电话的要求。部分住户认为书房应方便地与主卧相连,除使用近便外,也可方便改造以增加主卧的功能,如:改为婴儿房、衣帽间、兴趣室等。要考虑两个人共同使用书房的可能,希望有促膝而谈的场所。家中客人较多时,可方便地改成客卧。

2.3  厨房和卫生间

厨房——应有明亮、通透的空间进行洗、切、炒等做饭活动。按洗、切、炒组织合理的操作流线,保证操作具有充足的空间和台面,并能将菜饭方便送进餐厅。应该能让在厨房中的主人忙碌的同时,还能看到餐厅和客厅,这样有可能同家人进行交流,照看小孩和老人,也能及时地照顾客人。台面可以同时摆下两个案板,并应能够摆下切好的食物,方便与洗和炒相连接。一般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灶眼,可同时进行炒菜、熬汤等工作。

卫生间——目前大多数是三件套的定型化设计,是否可参照日本住宅将卫生间里的便溺、沐浴与盥洗、洗衣分开,这样在上下班高峰期的时候,则不致因一人用卫生间而导致别人不能洗漱。

卫生间最好有自然的通風和采光。管井、风道应尽可能布置在承重墙上,以解放非承重墙,便于空间改造。

2.4  过道、储藏间、阳台

过道——过道要能够便捷地连接各个功能空间,尽可能将主要交通组织在其中,交通面积要节约,避免延伸过长。过道的宽度及过道中门的位置的确定应考虑到方便大件家具的搬运。在走廊中设置双控灯。如有可能可设置长明灯,引导夜间活动。有条件时应设置扶手,方便老年人、行动不便的人使用。

储藏空间——一个家庭中希望有集中的储藏室,也要有分散在不同居室的储藏空间和专门的储藏空间,便于根据所储藏物品的不同性质、不同使用情况等特性,分类储藏、方便查找与取用。

阳台——希望阳台空间兼顾通透性和私密性,既保证冬季阳光充分照入,又防止夏天的暴晒。希望有足夠的空间供三四个人一起坐下,还可以摆上桌案、躺椅、体育用品等等。人们可以在这里喝茶、聊天、看报、健身,老年人会在这里乘凉、晒太阳、养植花草。

3  外部环境——如何构筑一个开放的环境

社区社会生活质量的另一重要指标就是社区感,社区感是社区意识的基本体现,是对地区和居民的认同感和依恋感。

图1(示意图如下)是日本集合住宅中“起居室出入型”住宅形式初期阶段的实例,一户两层的叠拼联排住宅公寓(每两层为一个单元的公寓)中底层的起居室前为公共通道。为了保证各家的私密性,起居室的地面比通道地面高出50cm~60cm,并在窗前设置了花槽装置,以防止他人向室内窥视。在这种集合住宅中,朝东方向日照充足的通道上摆放着盆栽花木,通道成为主妇们聊天的场所,1层8户的近邻之间的交住也非常密切。

4  住宅设计发展现状——生活方式趋同,住宅设计趋同

全球一体化下的生活方式趋同,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体现在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上就是规划方式、功能空间的趋同。现在的住宅建筑设计,举国上下基本是大同小异,开发商的户型选择取向也越来越趋同,建造手段以及建造材料比较趋同。

客观来讲,这些年中国建筑师在住宅设计方面的进步很大。但是谈到创新度,住宅类型因其特殊性,创新的余地不大。对此,在住宅设计越来越趋同的今天,建筑师应该更多尊重生活习惯和使用者的接受能力,从这些方面寻找创新的突破口,增加住宅的舒适度,甚至是引导居住者的生活习惯。

5  结语

随着市场对建筑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体现在城市空间上,我们基本上已经满足了生理上的需求和安全上的需求,人们已经在寻找情感和归属的需求、被尊重的需求甚至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因此,以往粗劣的、雷同的、没有细节和设计感的建筑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更高层次的需求,高品质的、精致的、关注人的住宅设计才是时代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徐磊青,杨公侠.环境心理学——环境、知觉和行为[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2] 阿兰,德波顿.幸福的建筑[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3] 周燕泯,等.住宅精细化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陈文杰(1986—)男,汉族,湖北仙桃,同济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2013级工程硕士,初级职称,研究方向:建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