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中外合作办学整合教育资源及开展课堂教学实践:以新闻传播学专业为鉴
2019-11-12李琛
摘 要 本文以新闻传播学为例,选取中英多所大学合作办学案例,系统地展示了他们如何利用各自优质的教育资源,针对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量身打造”课程体系,以及如何结合多渠道实习、实践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本文认为,在强调“国际化办学理念”及“一流学科带动一流大学”的大背景下,国内高校尤其是旗下各个学科,应明确自我定位、找准合作伙伴,发挥双方各自优势,从而最大程度上利用各自优质资源,实现双方课程体系对接。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 课程设置 课堂教学及实践 新闻传播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2003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的中外合作办学”,其中提到主要有“设立合作机构”以及“开展合作项目”这两种合作办学形式。毋庸置疑,设立合作办学机构需要全方位、多渠道评估考证及相应资金持续支持,往往需要双方多学科、学科群合作以支撑其办学规模。始办于2004年的宁波诺丁汉大学(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 Ningbo)可谓此类办学形式先驱者、模范者,时值中英两国开始密切加强高等教育合作,且经过近15年的发展业已发展成卓越的综合型大学并跻身“软科中国2019最好大学排名”的第55位。除此外,围绕本科及硕博学位/学历教育所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同样引人注目。
相比较设立机构而言,开展合作项目往往可以依托双方现有的教学设施及资源(无需重新规划、建设新教育园区),依据自身意愿灵活签订合作方式,并能根据培养效果和人才质量及时调整办学策略。拿北京地区来讲,截止2019年教育部审批和复核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共有七十余个,其中与英国合作的有十余个,涉及电子工程、信息科学、语言学、国际新闻、商务贸易等领域。尽管这些合作项目涉及学位的办学层次或授予单位呈现多元化特征,但其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围绕着一个学位教育项目(programme)或专业开展教学,并配套相应的课程体系及师资力量。所以如何整合中外双方各自专业的优势教育资源,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及实践活动,则成为了该领域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选取新闻传播学这一专业,就此问题展开思考并归纳总结了相关案例背后所蕴含的理念、思路和策略。
1明确自我定位、发挥自身优势、找准合作伙伴
国内新闻传播专业较早和国外开展本科教育方面合作的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他们于2005年9月与英国的中央兰开夏大学合作开设了“传媒与国际新闻”(International Journalism)专业,采用“2+1”合作模式①。据双方官网介绍,广外的学生首先在广外的国际学院(类似于国内部分大学的继续教育学院)学习两年,通过所有课程后再赴中央兰开夏学习一年,顺利毕业后拿到中央兰开夏大学的学士学位(该学位受教育部认可)。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在广外学习的学生最后并不能获取广外颁发的学位。也就是说,该项目不是依托广外现有的本科培养模式、将其与英国大学的本科“对接”,而是双方利用各自的教育资源(如“选派经验丰富的教师”)重新设计出来的一个新课程(包括共同设置教学大纲)。而其实这个课程的前两年相当于英方把部分课程的授课地点转到了广外,让广外的老师帮他们教授课程(当然英方也会定期选派英国老师来进行短期讲学),这背后当然也体现了英方对于广外教学能力的信任与认可。该项合作的推动者主要是中央兰开夏方的讲师Matt Horn,他同时担任该课程的总负责人,常驻广外,领衔讲授全英文课程。此项目具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结构设置如图1所示。
其实中央兰开夏大学在自己的校本部也开有三年制③的国际新闻专业本科专业(BA International Journalism),面向全球招生。如果拿他们与广外的合作办学模式与此专业相比较,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出他们的办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及专业理念(前两年)+围绕课题或实习充分锻炼技能(第三年)。也就是说,在新闻人才培养上只要能以此理念为核心,具体的办学形式其实可以相对灵活。这也正是为什么能出现在广州授课、广外新传学院老师执教的前两年(即“2+1”中的“2”)。而在这种模式下,广外新闻传播学院则需要一支具有海外留学背景、能够用英文授课的中方团队(至少五人),因为他们不仅需要使用英方指定的英文原版教材,还需要用英美最常用的授课及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辩证思维及动手协作等能力④。
2將个别课堂设到国外、充分融合当地优秀师资及实践资源
中国传媒大学自2009年起每年暑假都会选派两批学生(各30人左右)前往英国的威斯敏斯特大学进行为期3周的学习、实践。威斯敏斯特大学媒体相关专业在英国久负盛名,常年名列前茅;同时该校地处伦敦中心,常利用地缘优势加强与业界知名媒体(如BBC)的合作,为学生充分提供高水平的实习机会。而就这一暑期培训来讲,所有的课程设置及实践活动安排统统由英方负责。当参加此项目的学生顺利完成这些课程及实践后,可获得传媒大学实践教学学分(4学分)。这其实也就相当于传媒大学委托英方,充分利用其优质的教学资源及与国际知名媒体的合作机会,在国外开展第二课堂实践。学生在开阔眼界、提升自我的业务素质及专业技能的同时获取了学分,也体现了校方对于学生参与培训取得效果的认可与奖励。这种运作机制同样需要学校对于报名学生进行严格筛选,毕竟所有课程是以英文授课,同时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及业务素养⑤。
纵观英方大学所开设的三周课程(如上表1所示),很好地将“教”与“学”融为一体。所配备的师资不仅仅是该大学的知名教授,还有来自国际知名媒体BBC的资深记者和制片人。学生可以在下午的实践课中将上午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及技能付诸于实践,同时在团队合作中实现思想的碰撞及提升自我的动手能力。除此之外,英方还为学生在周末安排了游览活动(比如到剑桥大学参观),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英国当地的风土人情、提升国际沟通能力。
3依托现有本科培养模式、实现与海外大学本科的“对接”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传播学院(现文化与传播学院)曾与英国东英吉利大学开展了联合培养新闻专业本科生“2+2”的合作项目,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有所专攻的新闻复合型人才。这种培养模式主要依托了两校各自现存的本科培养机制,充分发挥教学资源优势,针对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加强教学目标,从而有效地实现了课程对接。如下图2所示:
如前文所介绍,英国大学的本科教育通常是持续三年。但对于外国学生来讲,他们往往需要先上一年的预科,以达到学校所要求的专业标准及语言水平。而我们从图2可以看到,北二外国传院在前两年为学生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帮助学生夯实专业基础;同时充分利用外语院校得天独厚的外语教学资源优势,全面提高学生英文“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以帮助学生达到英方所要求的入学标准。另一方面,英国英吉利大学的课程体现了高度的灵活度,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及专长,为自己量身打造职业前途(如上图2所示)。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新闻媒体这一工具,更好地去探究与社会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议题,成为自己所感兴趣领域的“小专家”,从而为成为以后的专家型记者打下基础。英方也为学生提供了相应的实习机会,或者研究能力培训课程,以便学生更好地就业或者进一步深造。据相关调查显示,这种培养理念及模式也受到学生欢迎与认可。
4结语
随着教育部等三部委《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的高校深切体会到在学科发展中“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重要性。而在此过程中,如何利用好中外合作办学机制、培育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则成为了实际操作层面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分别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以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为例,通过剖析相关案例及课程体系建设路径,系统展示并归纳总结了他们的新闻传播学专业如何在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吸纳、整合国外优质课程资源及实习实践机会,进而为“双一流”大背景下持续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及相关模式创新(下转第49页)(上接第16页)提供参考和借鉴。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2019年度青年基金项目《汉语二语学习者语用社会化进程中的身份构建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9YJC740108。
作者简介:李琛(1984.6-),男,汉族,河南南阳人,讲师,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博士,目前就职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研究方向:社会认知、公共政策等。
注释
① 详见广外网页:http://www1.gdufs.edu.cn/xwcb/detail.php?id=517
② 此图由本文作者根据双方所提供的信息整理绘制。
③ 英国的本科学位通常需要三年即可完成。
④ 详细培养目标可见广外网页:http://www1.gdufs.edu.cn/xwcb/detail.php?id=517
⑤ 以传媒大学为例,他们每年三月底都会对于报名的学生进行面试、考核,以确保他们具备课程所要求的基本水平。
⑥ 此表由本文作者根据双方所提供的信息整理绘制。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EB/OL].http://www.crs.jsj.edu.cn/news/index/2.
[2] 张学军.中英两国政府签署互认高等教育学位证书协议[J].神州学人,2003(04).
[3] 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2019[EB/OL].https://www.shanghairanking.com.cn/sdjj/index.html,2019-01-23.
[4] 中央兰开夏International Journalism BA (Hons)[EB/OL]. http://www.uclan.ac.uk/courses/ba_hons_international_journalism.php.
[5] 中国传媒大学教务处.关于选派我校学生赴英国伦敦威斯敏斯特大学暑期学校学习的通知[EB/OL].http://jwc.cuc.edu.cn/2019/0321/c984a120303/pagem.htm,2019-03-21.
[6] 李琛.英国新闻传媒专业:制度、论文和考试[J].新东方英语(大学版),2007(Z1):62-64.
[7] LI C. Fostering innovation in international journalism education with social media in Beijing[C].Proceedings of the 201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Education and Social Science.Qingdao,China, 2017:319-323.
[8] 教育部、財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43/201709/t20170921_314942.html,2017-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