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
2019-11-12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19年26期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 [唐]王维《山居秋暝》
翻开古典文集,“雨”的痕迹在书中清晰可辨。如《诗经》中就有“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歌吟,也有“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唱词。从那以后,“雨”就一直在我们的诗情词意中飘洒着——杜牧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王昌龄吟“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辛弃疾唱“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陆游则诵着“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而在这些诗词歌赋中,人们也赋予了“雨”以各种情感:“清明时节雨纷纷”表达了悲伤的心情,“夜阑卧听风吹雨”体现了爱国的情怀;“东边日出西边雨”滴滴有情;“山色空蒙雨亦奇”字字达意……
下面,请大家仔细观察图中“雨”字的演变过程:
观图可知,“雨”字的甲骨文像是天空中降落的水滴,上面一横代表雨云,下面的点或短竖表示雨滴。由此可知,“雨”为象形字,且“雨”的金文也承袭了甲骨文的造型。小篆的“雨”则更清楚地向人们展示了这样一种自然现象:“雨”是从天空的云层中飘落下来的。直到此时,汉字“雨”已基本成型。
此外,凡從“雨”的汉字大都也与“雨”有关,如雷、雾、霜、雪等,这些大都是雨水的其他形态。当然,“雨”还有着非常丰富的比喻意义。如“雨过天晴”表示情况由坏变好:“雨后春笋”本指大雨后春笋旺盛地生长,现在却用来比喻新事物迅速且大量地涌现出来。
古往今来,中外文人墨客同是听雨、看雨、感雨,其境界各有不同;但它却在一定的程度上以不同的情态寄托着文人不同的情思,既润泽了文人的笔,也濡湿了读者的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