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种生活方式远离高血压

2019-11-12之江

人民周刊 2019年19期
关键词:心血管病血压动脉

之江

10月8日是全国高血压日,高血压是疾病致残的主要病因,被称为“无声杀手”,且呈现年轻化趋势。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超过2.6亿,但不到半数知道自己的血压升高,只有15%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北京安贞医院高血压科副主任医师匡泽民表示,高血压是各国面对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也是慢性病防治的重点领域。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是其主要并发症。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

高血压可造成靶器官损害

匡泽民表示,靶器官是指某一疾病或某一药物所影响和所针对的器官。高血压主要针对心脏、肾脏、脑、血管以及眼底视网膜等靶器官。

——高血压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受高血压的影响,血液中胆固醇和其他碎片容易沉积在冠状动脉上,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同时由于高血压造成的血管变厚也可以导致血管狭窄。

——高血压危害心脏:人体长期血压增高会导致左心室逐渐发生肥厚,心肌肥厚引起和加重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高血压病人患冠心病危险是正常人的2—4倍;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心力衰竭,与没有高血压的人相比,其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至少增加6倍。

——高血压危害脑:高血压可以引起各种类型的中风,如脑梗死、脑出血、一过性脑供血不足等。高血压使脑血管狭窄,造成脑部动脉血管的阻塞,引起瘫痪和语言问题,甚至死亡;由于长期高血压作用,增加脑血管壁的脆性,易引起血管破裂,发生脑出血。

——高血压危害肾:患高血压后,在相当时间内,肾功能可能没有异常,一般5—10年后可出现轻至中度的肾小动脉硬化,肾小管功能损害进而累及肾实质,最终导致肾衰,甚至尿毒症。

——高血压危害眼睛:高血压可导致眼底视网膜变化,眼底动脉狭窄、痉挛、渗出,严重时出血。

匡泽民特别提示,血压达标是硬道理,降压治疗是手段,保护靶器官才是目的,这需要我们深层次思考高质量降压治疗的问题。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血压水平达标”只相当于吃饱了,“保护靶器官”则相当于要吃好,要吃饱只要能降低血压的药物都是可以的,但要吃好的话就要根据患者病情个体化选择降压药物。

治疗高血压的目的不仅是降低血压水平,更要防止并逆转靶器官损害,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这就要求我们选择“既能吃饱又要吃好”——具有心脑肾保护作用的降压药物。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高血压科副主任医师 匡泽民

四种原因可导致血压产生波动

——原发性高血压服药不合理。其中包括两个因素:一是由于服药不规律导致血压不稳定。匡泽民表示,从理论上讲,患者应该在血压高峰来临之前服用,但患者不可能每天在早晨5点钟就起床吃药。许多患者经常是在吃完了早饭,收拾完碗筷,打发孩子上学了才想起吃药,这时血压高峰往往已经过去了,药物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二是患者服用的是短效降压药,没有按照要求及时服药或漏服。要想血压稳定,最好服用长效药物。长效药物在服用时间上要求不是很严格,早一点晚一点问题不大。

——高血压患者患有其他疾病时,也会使血压出现波动。如胆囊炎或急性焦虑发作期间可使血压不稳定。

——某些继发性高血压导致血压波动大。虽然继发性高血压只占少数,但多数医生只重视原发性高血压,忽视嗜铬细胞瘤等继发性高血压导致的阵发性血压升高情况。

——高血压可以引发许多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在这些疾病发作的时候,可以导致血压不稳定。比如,一个处于稳定期的高血压患者,若冠心病、心绞痛发作了,血压会出现波动。病人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找医生看病,医生就要找出引起血压波动的原因,从根上治疗。由其他心脑肾血管疾病引起的血压波动,血压升高只是一种表象,不能被迷惑,所以,如果只治标不治本,很容易误事。

六种非药物治疗方式

匡泽民表示,非药物治疗主要指生活方式干预,即去除不利于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它不仅可以预防或延迟高血压的发生,还可以降低血压,提高降压药物的疗效,从而降低心血管风险。具体内容简述如下:

——减少钠盐摄入

钠盐可显著升高血压以及高血压的发病风险,而钾盐则可对抗钠盐升高血压的作用。我国各地居民的钠盐摄入量均显著高于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每日应少于6克的推荐(近日甚至推荐为少于5克),而钾盐摄入则严重不足,因此,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应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减少钠盐的摄入量,并增加食物中钾盐的摄入量,但不建议口服补充钾片来作为降低血压用。

——控制体重

超重和肥胖是导致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以腹部脂肪堆积为典型特征的中心性肥胖还会进一步增加高血压等心血管与代谢性疾病的风险,适当降低升高的体重,减少体内脂肪含量,可显著降低血压。

衡量超重和肥胖最简便和常用的生理测量指标是体重指数,成年人正常体质指数为18.5—23.9kg/m2。最有效的减重措施是控制能量摄入和增加体力活动。

——不吸烟

吸烟是一种不健康的行为,是心血管病和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被动吸烟也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危险。吸烟可导致血管内皮损害,显著增加高血压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风险。戒烟的益处十分肯定,而且任何年龄戒烟均能获益。有研究证明,吸烟会直接导致血压升高,同时吸烟能显著降低降压药物疗效,使治疗大打折扣。匡泽民表示,尽早戒烟可以显著降低血压水平,彻底戒烟能给身体带来全面的好处。

另一方面,高血压和吸烟不是简单的危险因素叠加:单纯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病风险只增加3倍,单纯高胆固醇者的心血管病风险增加4倍,单纯吸烟的心血管病风险增加1.6倍,但是这3个危险因素都存在时,其心血管病风险就增加16倍。

长期大量吸烟还会引起小动脉持续性收缩,血管内膜逐渐增厚,使整个血管渐渐硬化。同时由于吸烟者血液中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从而降低血液的含氧量,使动脉内膜缺氧,動脉壁内脂质沉积增加,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限制饮酒

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血压升高,限制饮酒量则可显著降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每日酒精摄入量男性不应超过25克;女性不应超过15克。不提倡高血压患者饮酒,如饮酒,则应少量:白酒、葡萄酒(或米酒)与啤酒的量分别少于50ml、100ml、300ml。

——体育运动

一般的体力活动可增加能量消耗,对健康十分有益。而定期的体育锻炼则可产生重要的治疗作用,可降低血压、改善糖代谢等。因此,建议每天应进行适当的30分钟左右的体力活动;而每周则应有1次以上的有氧体育锻炼,如步行、慢跑、骑车、游泳、做健美操、跳舞和非比赛性划船等。

——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心理或精神压力引起心理应激(反应),即人体对环境中心理和生理因素的刺激作出的反应。长期、过量的心理反应,尤其是负性的心理反应会显著增加心血管风险。应采取各种措施,帮助患者预防和缓解精神压力以及纠正和治疗病态心理,必要时建议患者寻求专业心理辅导或治疗。

猜你喜欢

心血管病血压动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稳住血压过好冬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单纯吻合指动脉在末节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