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回归记
2019-11-12付冰冰
付冰冰
9月1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主办的“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雒树刚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展览开幕。包括《伯远帖》《五牛图》等在内的600余件珍贵回归文物悉数亮相,以全景式展现的方式在祖国母亲的怀抱中迎接华夏儿女的久违问候。
15万余件流失文物回归
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珠在开幕式讲话中指出,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是我国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文物的聚散回归与国家治乱兴衰息息相关,紧紧牵动中华儿女心弦。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流失文物的抢救与保护工作,从1949年至今,通过执法合作、司法诉讼、协商捐赠、抢救征集等方式,成功促成了300余批次、15万余件流失海外中国文物的回归。
“谨以此展,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在展厅入口处陈列着这样的前言。
“这是一条回归之路,这也是一条中华民族梦圆之路。
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孕育创造的璀璨文物,是中华民族根魂所寄、中华儿女精神所系。晚清以来,大量珍贵文物惨遭劫掠、倒卖、走私,如游子飘零,流散他乡,成为国人心中难以抚平的伤痛、梦牵魂绕的等候。
彼时失散,每一件文物所担负的是民族之殇,时代之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站起来的中国人民未曾忘却祖国流散飘零的文化遗产。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央人民政府建章立制、严控国门,迅速扭转珍贵文物流失局面;改革开放以来,实践创新,合作共赢,摸索探寻文物回归可行路径;进入新时代,布局谋篇,大国外交,拓展塑造文物追索返还新格局。70年不懈努力,党和政府成功促成300余批次、15万余件流失文物回归。
此刻归来,每一件文物所书写的是复兴之路、团圆之路。
但凡国宝,虽远必追
据此次展览现场展板的官方公开文字导览大纲显示,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心下,文化部文物局就着手筹备文物回归工作,建立“香港秘密收购文物小组”,专门在香港从事珍贵文物抢救工作。
在四方初定、国力维艰的岁月里,中央人民政府多次拨出十分宝贵的外汇储备,支持文物小组成功抢救征集了包括晋王献之《中秋帖》、晋王珣《伯远帖》、唐韩滉《五牛图》、五代董源《潇湘图》、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宋摹本)、宋赵佶《祥龙石图》在内的一批历代书画珍品,我国政府主导的流失文物回归工作肇基于此。
香港收购小组抢救回来的书画既有晋唐宋时期大家的稀世古本,也有元明清时期名家的传世珍迹,是中国美术史上特别重要的代表性作品。
在中央人民政府的努力下,1951至1954年间,苏联先后3次向我国返还64册《永乐大典》。1955年12月,东德向我国返还3册《永乐大典》和10面义和团旗帜。周恩来总理亲自接收了这批文物。外国政府向新中国返还的这两批文物,开启了中国流失文物回归历程的崭新篇章。
《永乐大典》成书于明永乐六年(1408年),是我国历史上享有盛誉的皇家巨典和百科全书。全书共计22937卷,分装为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当时所能见到的我国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约8000种古代典籍。《永乐大典》已知存世仅存800余卷、400余册,每一册均极为珍贵。而义和团旗帜承载着百年前中国民众团结御侮的深刻记忆。
导览大纲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文物事业迅速步入法制化、专业化的快车道,也实现了与全球化、國际化的融合接轨。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颁行,1989年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1997年加入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
依靠国内立法的基础支撑和国际公约的合作框架,我国政府与相关国家逐步展开双边合作,探索形成了外交谈判、执法合作、民事诉讼等流失文物追索返还有效途径。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流失文物以海外华人华侨、国际友好人士捐赠方式回归国内。
第一次通过国际司法诉讼追索走私文物,第一次叫停海外市场流失文物拍卖,第一次促使外国博物馆退藏返还被盗文物……在一次又一次的追索返还实践推动下,流失文物回归渐成趋势。
《敦煌宣言》贡献“中国方案”
据此次展览现场展板的官方公开文字导览大纲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下,我国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新进展,进入了全方位发展、多层次提高的新阶段。文物追索“朋友圈”迅速扩大,在国际公约框架下,我国政府与20余个国家就流失文物追索返还签署双边协议,建立合作机制,与美、意等国政府间追索返还实践逐步深入。
文物返还“中国声音”显著提高,主导制定反映文物流失国诉求的《敦煌宣言》,坚持呼吁历史流失文物应回归原属国,为完善文物返还国际秩序贡献中国方案。流失文物回归成果丰硕,圆明园虎蓥、秦公金饰片、皿方罍器身、曾伯青铜器等一大批珍贵文物自欧洲、北美、日本等地重回祖国。
2015年12月,美国国土安全部在中国驻美国使馆向中国国家文物局移交了22件中国流失文物和1件古生物化石。此次返还是习近平主席访美的重要成果之一,标志着中美两国在文物追索返还行动上的相向而行和相互支持。2014年4月,美国联邦调查局印第安纳波利斯分局查获了361件(套)中国文物并向中方通报信息。经过中国国家文物局、中国驻美国使领馆、美国国务院和美国联邦调查局5年的共同努力,这批文物艺术品于2019年年初全部回到中国,这是中美签署政府间谅解备忘录以来两国间最大规模的中国流失文物返还。
美国2015年返还文物包括玉器、铜器和陶器等,均为唐代以前文物,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美国2019年返还文物主要为中国古代随葬品,这些文物是考察古代生活和雕塑艺术的实物资料,承载着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历史信息。
2019年3月23日,习近平主席出访意大利期间与孔特总理会谈并见证796件中国文物艺术品返还活动。这是近二十年来最大规模的中国文物艺术品返还,也是中意两大文明古国共同树立的打击文物非法贩运、促进流失文物返还国际合作新范例。这批文物艺术品主要是来自我国甘肃、陕西、四川、山西、河南和江苏等地的出土与传世物品,时代跨越新石器时代至民国时期,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这批文物不但记录了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历史信息,也为研究史前社会风貌提供了直接的物质资料。
2019年3月,国家文物局在获知日本某拍卖企业拟拍卖8件疑似湖北被盗青铜器的消息后,立即会同公安、外交等相关部门开展了紧锣密鼓的追索行动,一方面通过刑事侦查调查文物被盗走私情况,另一方面与日本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协商,促使日本相关拍卖企业终止文物拍卖,敦促文物持有人将曾伯克父青铜组器归还中国政府。
经过各方努力,这批青铜器于8月23日回到祖国。此次曾伯克父青铜组器成功追索,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领导同志的关心下,我国政府依据相关国际公约,在日本政府的配合协助下实现的流失日本文物的回归。该组青铜器源自春秋早期曾国高等级贵族克父墓葬,对研究春秋早期青铜器的铸造与断代以及曾国历史文化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此次“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通过流失文物回归故事,从一个独特侧面讲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有力地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
国之所倡,民之所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每一件流失文物回归的背后,汇聚的是人类文明薪火相传的不竭动力,这份动力让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