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小佑山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2019-11-12寇立峰艾娟王鹏孟显波弓建强

西部资源 2019年2期

寇立峰 艾娟 王鹏 孟显波 弓建强

摘要:根据工作区所处地质背景、地质构造、区域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矿床地质特征,对小佑山东银多金属矿成矿条件、成矿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建立了该工作区的区域地球化学找矿模型,认为在矿(化)体及围岩两侧具有明显的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及硅化,尤其具有硅化越强伴随矿化越强、品位越高的特点。采用地质物化探综合手段,对该区已发现的化探异常进行查证,有望实现新的找矿突破。

关键词:小佑山多金属矿;矿体特征;找矿远景

1.前言

工作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乌拉特中旗石哈河镇格日楚鲁西南巴音宝力格苏木一带,行政区划北部属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石哈河镇管辖,南部属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镇管辖。工作区中部有呼仁布都-格日楚鲁村级公路穿过,道路交通情况较为便利,可满足工作需要。

2.区域地质背景

2.1地层

区域地层从老到新出露的地层有中太古界乌拉山群、上太古界色尔腾山群、中元古界长城系书记沟组、增隆昌组、蓟县系阿古鲁沟组、青白口系刘洪湾组、元古界震旦系什那干群、古生界二叠系下统大红山组、中生界白垩系下统固阳组、第三系上新统、第四系更新统冲洪积砂砾层、第四系全新统风积细砂土层及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砂砾层。

2.2构造

地处华北陆块北缘狼山—白云鄂博台缘坳陷,狼山~渣尔泰山褶皱束,呈NW向并向北突出的弧形分布,分南北两支,勘查区属于南支。地层走向呈近东西分布,因受多次构造运动、变质作用的影响,区内构造复杂,褶皱、断裂均很发育。由于受所处构造位置的影响,致使本区褶皱构造多形成呈近东西或北西向紧密褶皱。本区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导致断裂构造异常发育,后期断裂继承早期断裂活动,在早期断裂的基础上发展新的断裂构造。新断裂又破坏了老断裂构造的完整性,从而使断裂构造复杂化。总体上区内断裂以近东西、北西向为主,尤以逆断层及平推断层最为发育,特别是沿测区中部几条北西向展布逆断层所发育的糜棱岩化带较显著。

2.3岩浆岩

区域上岩浆岩普遍发育,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岩石类型以酸性-中酸性为主,亦见有中基性-基性岩浆岩;岩浆岩时间跨度很大,从吕梁期到华力西期均有出露,以加里东期和华力西期岩浆岩最常见,分布也最为广泛。

区域内出露的脉岩较多,岩性以中、酸性为主。主要岩石类型有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等。脉体走向以近东西向居多。

3.矿区地质特征

3.1地层

工作区内出露地层从老到新,依次为上太古界色尔腾山群、元古界长城系书记沟组、增隆昌组、蓟县系阿古鲁沟组、古生界二叠系下统大红山组、第三系上新统五原组及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砂砾层。

3.2构造

工作区位于华北陆台北缘狼山—渣尔泰山裂陷槽东段,区内总构造线方向呈东西向,褶皱、断裂构造发育。由于受多期岩浆活动的影响和断裂构造的破坏,地层出露不全,褶皱构造形态保留不完整。脉岩较为发育,但类型简单,主要是产出于岩体中的细晶花岗岩脉、闪长岩脉、闪长玢岩脉以及产出于地层中的石英脉。区内段裂构造发育,可分为北东向逆断层、北西向平移断层、韧性剪切带。

3.3岩浆岩

工作区内岩浆岩很发育,均为中深成侵入岩,主要出露在预查区中部和北部。岩性为三叠纪二长花岗岩、奥陶纪蚀变辉绿岩及奥陶纪黑云石英闪长岩。

工作区内黑云母石英闪长岩为加里东中期第三次黑云母石英闪长岩,为小型侵入体,多呈小岩株,侵入到渣尔泰山群地层中,或被三叠纪二长花岗岩侵入。

4.矿体特征

在对位于工作区东南角AP11异常查证过程中,经地表及深部工程勘查发现1层工业矿体,编号1;6层矿化体。经钻孔和探槽揭露,矿体严格受层位控制,走向、倾向较稳定。目前针对此矿(化)体,在地表利用槽探工程进行了追索和含矿性的确定,并布设了勘探线,施工6个探槽5个钻孔。对矿体在走向和倾向做出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矿(化)体在地表工程中仅体现出矿化,而在深部勘查中,证明了工业矿体的存在,矿体均赋存于新太古界色尔腾山群绢云石英片岩中,在一定程度上受构造影响。由于矿体主要沿层理产出,同时在热液活动频繁层位尤为显著,矿

(化)体倾向和倾角基本与赋矿地层一致,矿体形态比较简单,呈中间稍厚,两端变薄的透镜体状,或厚度局部膨大的扁豆状,但空间形态受构造活动影响,矿体的倾向和倾角局部有一定的变化,而且在主矿体附近或一侧见多层现象。在矿体及围岩两侧具有明显的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及硅化,局部较为破碎,有碎裂再次成岩造矿的迹象,尤其具有硅化越强伴随矿化越强、品位越高的特点。

礦体品位较均匀,Zn品位一般为0.75%~1.05%,平均品位0.91%。在Zn矿(化)体赋存的部分层位伴生有Cu矿化体。1号Cu矿化体真厚度0.33~1.17m,平均厚度0.67m,品位一般为0.46%~1.66%,平均品位1.18%。2-1号Cu矿化体真厚度0.49m~2.23m,平均厚度1.10m,品位一般为0.20%~1.66%,平均品位0.47%。3号Cu矿化体真厚度0.08m~0.63m,平均厚度0.34m,品位一般为0.21%~1.00%,平均品位0.45%。其Cu矿体产状和矿化体特征与相对应的Zn矿体相吻合。

在对AP11异常工作过程中,发现工业矿体,经勘查发现3层矿体达到工业矿体指标,具有一定规模,分别编号1、2、3。矿体为沉积变质作用形成。矿体赋存于新太古界色尔腾山群绢云石英片岩中,矿体主要沿层理产出,同时在热液活动频繁层位尤为显著,矿体倾向和倾角基本与赋矿地层一致,矿体形态比较简单,呈中间稍厚,两端变薄的透镜体状,或厚度局部膨大的扁豆状,但空间形态受构造活动影响,矿体的倾向和倾角局部有一定的变化,而且在主矿体附近或一侧见多层现象。1号锌矿体平均真厚度0.48m,平均品位0.89%。2号锌矿体平均真厚度0.26m,平均品位0.98%。3号矿体平均真厚度0.45m,Zn平均品位1.02%。

5.矿体围岩与夹石

矿体赋存于新太古界色尔腾山群绢云石英片岩中,但矿体和上下盘围岩有着明显的蚀变矿化特征,矿体具有较强的硅化、闪锌矿化、黄铜矿化和黄铁矿化,岩石致密坚硬,断面矿物颗粒结晶程度好,经仔细辨认,矿与非矿还是能够准确辨认的的。但近矿围岩与矿体呈渐变过渡关系,过渡带一般为1m~2m,可依靠样品控制区分。

矿体内夹石也为绢云石英片岩、石英岩,呈脉状,一般沿矿体倾斜方向分布。因现有工作程度所限,对脉石长度和厚度掌握不够,锌含量一般在0.001%~0.01%之间。

围岩锌含量一般在0.01%~0.5%之间,局部超过0.5%,达到工业品位,但未达到工业开采厚度,故按围岩处理。

6.矿床成因

在区域上,渣尔泰山群赋存有典型的沉积变质型铅锌硫等金属矿产,并形成大型、超大型矿床。色尔腾山岩群中也形成了很多有规模的磁铁矿床。

在本次工作中,锌矿体主要赋存在色尔腾山岩群绢云石英片岩中,锌矿点、矿床分布受构造控制,柳树沟岩组、北召沟岩组韧性剪切构造发育,糜棱岩化较普遍,混合岩化明显,并伴随有较强的硅化、绢云母化、绿帘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蚀变,岩浆活动为金的迁移、富集提供动力,构造破碎带为成矿提供空间。而色尔腾山岩群受多期变质作用、岩浆侵入作用影响,矿体及围岩具有明显的片理化、混合岩化,并有简单形态的北东向小构造。此阶段岩浆活动强烈,大量中—中酸性岩浆沿片理及裂隙侵入,并在相应部位富集成矿。这是典型的沉积变质型矿床特征。

7.找矿远景分析

本区大地构造分区属于华北陆块北缘狼山—白云鄂博台缘坳陷,狼山~渣尔泰山褶皱束,呈NW向并向北突出的弧形分布,分南北两支,工作区属于南支。区内构造复杂,褶皱、断裂均很发育。物化探异常套合好,浓集中心明显,特别是多元素异常叠加地段,尤其是Cu、Pb、Zn、W、Sn元素异常显示较好位置,是寻找矿体的间接标志。在色尔腾山岩群中,具有硅化、绢云母化、黄铜矿化及黄铁矿化的蚀变带,尤其是顺层发育的蚀变带,这是寻找矿体的重要地段。寻找硅化、伟晶岩化、碳酸盐化的相关脉状侵入体,从而确定所引起的热液活动的部位,方向,为探矿工程布置提供依据。断裂和褶皱较发育的的地方,为热液活動提供了运移通道和赋存空间,这有可能具备很大的找矿潜力。

参考文献:

[1]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测量队.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包头幅[R].1972.

[2]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测量队.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地质矿产)大佘太幅[R].1977.

[3]长安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内蒙古自治区西圪堵幅等三幅1∶5万区域矿产调查[R].2009.

[4]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小佑山东多金属矿预查报告[R].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