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类媒介中的主题字体设计浅析

2019-11-12张锦彪

中国传媒科技 2019年9期
关键词:美术字字体书写

文/张锦彪

1.汉字字体设计概略

伴随着人类创造文字,平面设计从人们使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思维活动开始。体例编排从零乱到有序,字形字体的创造和改进,就是早期的文字设计意识,算得上人们适应生产生活需要而进行的文字设计。撇去最初岩壁或用具上契约式的图腾纪录符号,文字的萌生来自借物象形。最早的文字当属公元前三千年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到公元前两千年的古埃及文字,象形文字走向成熟。象形文字的每个字自成体系,有完整架构,“字形”是信息载体,类图画,表形象征。汉字也属象形文字,是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之一,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商朝出现的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成熟文字。从周朝的金文开始,出现“意、音”的新字创造要素,形成汉字的“形、音、意”三种基本造字原则,后拓展出造字“六书”原理。在文明的进步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文化记录方式不断演变,汉字发挥着标识、记志、状物、抒情、审美等诸多直接功能,陆续有了更多的“体”,甚至形成了“书法”这种二阶意义上的艺术门类,对汉字字体设计产生深远影响。印刷术的发明,尤其是活字印刷术的出现,激活了萌芽时期的出版业,各种雕版字体涌现出来,融合之后产生了一种横轻直重、结构方正匀称、阅读醒目的印刷字体,后世称为宋体。随后,化繁就简,世界文字逐渐走向无衬线体,回归字体线性本征,汉字黑体出现并被大量使用。当今,虽然字体如潮,但是以手书为基础的隶书、楷书、行书和因生产技术催生的宋体、仿宋、黑体等一直是人们最常使用的几款字体。这些字体都经过了长期的历史积淀,沉稳端方,符合国人审美,成为普及的汉字“规范体”,适用于各种环境。

通常意义上的字体设计区别于这种传承文明的信息符号的形成和沿革,而特指微观的美术字范畴,一般应用于主题性表达。文字本身具有一定的符号学特征,加上字体形态的创新变化,便为这一视觉传达要素提供了丰富的设计空间。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书籍设计家乔佛雷·托利于1592年设计出活泼的“美术字母体系”,首开美术字体设计先河。20世纪,包豪斯现代字体设计奠基人拜耶提出简单、理性的几何形式——图形传达系统,推动文字的图形化传达,字体设计不断推陈出新。这类理念也同样影响着至今仍然保有象形特征的汉字的字体设计。民国时期的实用美术字体突破了传统榜书和雕版字体形式,加入了更多的工艺美术技法,使汉字字体设计丰富起来。不同时期的艺术流派对字体都曾产生深层次影响,加上现实环境和文明风潮直接刺激构思,在电气化、信息化技术革新后高度繁荣的现代社会,新型美术字体设计层出不穷。

2.汉字规范书体与设计字体的泛化比较

最初的汉字被直接称为“文”,《说文》中明确地将汉字的结构规律与法则总结出来,并明确地指出“交画为文”的道理,强调汉字是以“点、画”两种元素构架而成,通过不同的顺序和方向组合,形成丰富无比、无穷无尽且章法有度的字形结构。我们归结为汉字书写的三要素——笔画、笔顺、结构。笔的一起一收称为笔画,笔画有长短、轻重和方向的变化,是文字的最基本构件,可以组成高一级的单元组织(偏旁),最后组成更复杂的集合——汉字;笔顺是组织顺序,笔顺的设定要求书写汉字时能适应人体动态规律和行为习惯,并且随时保持各单元组织之间的参照和呼应;结构就是组织原则,确定汉字笔画或各单元部件之间上下、左右、内外的分布和主副笔安排。“规范体”在这三要素方面有非常严格的尺度,是我们书写学习和使用过程中天然的参照,前人总结出的“永字八法”就是对汉字书写三要素的标本范例。

美术字体设计基于书写三要素却不拘泥,实则是书写的延伸,或者说是使用特殊工具、适应特定要求的书写形式。在电脑辅助设计诞生之前,人们将这一创作行为称为“写美术字”。汉字在视觉上通过字形来表音和表意。字体设计正是针对字形的设计变化,强化文字信息在特定条件下精准、迅速、有效的传达。设计者以“规范体”为依据,遵照字体设计适应内容、识别清晰、美观个性的原则,对笔形、笔意、顺序、结体的腾转变化将汉字重新分解构造,再经造型整理形成新的字体。文字的字形、布局、肌理、色彩皆可夸张、重构和装饰,适应使用环境的同时获得特异性表现,既加强文字信息的直观传达,又拓展了规范字体的丰富内涵。设计出的字体或秀丽柔美、或稳重挺拔、或活泼有趣、或苍劲古朴,跳出原有定势,展现出全新的内在活力和视觉冲击,构成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重要元素。

“规范体”汉字几乎贯穿文明传承史,综合了人们对文字学习、认知、应用的共性,形成了规范系统、识别度高、适用范围广泛的标准体系,是非常好的书写范本。而优秀的美术字体在经过设计打磨之后变得充满美感、富有个性、针对性强、便于记忆和易于传达,有利于在特定环境下交换交流人们所需要的各类信息。对比概括为“共性与个性、规范与变异、识别度与美感度”三个方面的差异变化,二者之间在这三方面经常处于此消彼长的紧张关系中。各类作品中的美术字体设计都应该在这三种紧张关系中找到平衡。如商业字体设计因为对创意和传达的强调,往往更追求个性强烈、变化突出和美观夺目,而学术领域字体则力求规范、认知准确、严谨审慎。各有取舍,不可偏颇,失去内涵表现的随意变化不叫字体设计。

3.教育类媒介中字体设计的识写字教学效应

汉字在不同的词句组合中,面对不同的对象,或是在不同情境条件下,所表达的内涵信息是不同的。这种不同,直接导致字体创意设计出发点的差异。所谓内容决定形式,这种特有的内在信息视觉化、直观化,表现在字形结构变化上,使受众能够瞬间接收到我们所要传达的主要信息,同时产生美好的心理感受,就是主题字体设计。出版物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首先奠定了字体设计的文化性基础。根据出版的性质和出版的不同内容,字体设计在文化性、艺术性和商业性之间做着不同程度的配比,对应着“三种紧张关系”的上下调整,字体气质才被深度确立。

教育类媒介是传媒体系中尤为特殊的一类,主要服务于教育教学,是学生使用最多、最引以为绝对标准的判断系统之一。而谓之基础之基础的识字和写字学习中,无疑是以“规范体”汉字为标准典范——它们从共性中来,到共性中去,来源于历史经验的沉积,以约定俗成的方式,作为最科学稳妥的文化传承媒介继续传播。要对此类媒介中的主题字体进行设计,必须附有识字和写字学习这一特定任务,有限度地打破规范化方式,以适应内容、识别准确为前提,再进行美观个性的设计。在与文化产品结合之后,完成与教育的“跨界”。

首先,教育媒介中需要进行主题字体设计。各类传媒介质以图文或图文声像作为内容的呈现形式,“文”是其中的基本形式。要完成一部优秀的产品,必须在整体上精巧构思的同时,对包括文字在内的内容反复打磨,对体现内容主旨的主题字体进行字体设计将起到“点睛”的作用。在教育类媒介中,针对学生群体作出恰当的字体设计,能取得很多特殊的效果。以工作中的两款字体案例说明。

3.1 字体设计是教学内容形象鲜活的创造

学生阶段无意注意特征明显,以具象思维为主,之后有意注意和抽象思维增强。主题汉字是对主要内容的总体概括,设计者将其转化成简练的图形化语言,形成新兴字体。内容跃然字面,单纯直接,一目了然,并且新鲜活泼,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迅速捕捉并接收有效的教育教学信息,形成深刻的记忆,甚至过目不忘。字体的直观形象不仅仅体现在内容适应性表达上,特定情况下对于个体读音、语调到笔画方向转折、笔顺先后和下笔轻重等的功能性信息也能强化示意,体现真正的识和写。如例1,在“快乐魔术”四字的字形基础上做了笔画延长,个别笔画融入了魔术手型和道具等具象元素,放在神秘的环境中,魔术题材内容显现无遗。该字体无论在出版传媒还是视讯传媒中都非常适用,并且可以做不同程度的二维、三维延展,不失为一款创意到位、活灵活现的字体设计。

3.2 字体设计是对汉字本身的进一步美化

汉字结构匀称,疏密有致,具有普遍的美。而主题汉字经字形塑造、色彩设定和装饰点缀后,变得更加富有韵律、动人心扉。美育是全面发展很重要的一环,也是当前比较薄弱的一环。美育离不开审美的渗透和艺术的影响。好的字体设计能激发学生无意识的美感需求,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转化成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例1中,笔形的装饰点缀、色彩的变化协调,使字体显得活泼有趣,美感十足。字体摆脱颜色的炫目对比和形象元素的无序堆积,让孩子轻松被美字吸引。

3.3 字体设计是个性化的创新

主题字体设计都是根据特定需要,经过从平淡到有趣、从粗糙到精致,最后变得独特美妙的创意改造,附有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本质上是艺术的创新。青少年时期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开发创新精神、拓展创新能力、锻造创新人格的关键时期。通过包括字体设计在内的创新性影响,不仅可以鼓励学生奇思妙想,引发积极创新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逐步解放学生天性。如例1,虽然神秘的魔术本身就打动孩子,但是,静态的字体如何表现出隐藏的神秘感需要创意加工。这款字体的笔画经过与魔术小丑的道具与手型进行同构,形意结合,别开生面,具有鲜明的个性,很快引起孩子们积极探求的共鸣。

例1

例2

其次,教育类媒介对字体设计提出了更高、更细致的要求。西班牙艺术大师戈雅说过:“我们需要想象,更应该知道在什么地方停下来。”进行主题字体设计时可以做出各种创意创新,但是对于教学中要求的“规范”和“高度识别”是没有多少折扣的。

3.3.1 用字规范

这里的规范不是前文所述的“规范体”,而是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简化字总表》与《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形式正式公布的简化字与传承字,而不是异体字,体现教育传承的根本性。

3.3.2 高度识别

教育类媒介中的主题字体可以美化,可以强调,但是应该适度。这一阶段的文字主要功能不只是一“传”了之,还将影响学生对文字的掌握,改变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识别度最高的就是规范汉字的“规范体”,字体设计必须保持应有的规范诉求效果,给学生以清晰的文字表达印象。尤其是中国汉字,不仅是书写工具,也是民族精神的凝结,规范使用汉字就是中国精神的自律和锤炼,不随意、意在笔先,不盲动、动之有据。结构变化应符合构字原理,变化转移不得漫无边际,限制极度简化或复杂化组合,笔顺不宜颠倒,笔画不作随意增减和牵强变形,点线转折明确。整体上避免繁杂零乱,减去不必要的装饰,使文字易认易懂。不能舍本求末,脱离字形规律,造成音、意无从表现,让学生形成对书写的错误记忆,甚至是留下“顽疾”,难以纠正。两款字例都保持了较高的识别度,结构上都基本未做变化。尤其例(2)中,字体笔画完全遵循书写规律,参照书写也问题不大,只是在正负空间上做了一些调整,加入一点象形和色彩装饰,形成一款欢动靓丽的新型字体,烘托出清新自然的森林田园气氛。

总之,在字体设计实践中,必须对字体个性化的程度、变异的维度、美感层次和可认知跨度始终保持清晰严格的判断。保持汉字必要的普遍识别,让学生吸收字体新信息的同时仍然能迅速回归到标准规范的原型。如果产生理解或书写上的歧义,造成思维上的混乱,那就得不偿失。

纵观当前国际,国内基础教育类媒介(教科书不论),字体设计总体上都是谨慎的:现有“规范”的字库字体仍占主流,少有进行符合独有内容的字体设计。相较而言,复杂的汉字设计显得更加保守一些,哪怕在活泼有趣的儿童读物方面,堆积摆设状况比较普遍,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此类传媒传播的启智效应和销售效果。加上前期较长时间的的汉字字库免费使用,渐渐使媒体界和设计者都对字库越来越心存依赖,对字体设计的精力投入不足。这一现状,也为我们加强认识,研究汉字规律,探索特殊领域的字体设计提供了广阔空间。

猜你喜欢

美术字字体书写
Unwritten 尚未书写
1949-1999 年美术字视觉之美
用什么书写呢?
数学期末测试题(二)
字体的产生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初中美术课件制作初探
美术字在现代化妆品包装中的应用
书写春天的“草”
组合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