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桥:为世界中学生打开一扇了解中国的窗口
2019-11-12策划本刊编辑部执行尹利华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尹利华
由孔子学院承办的“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在世界各国举办,旨在增进中外青少年学生交流,加深各国中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从而激发其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的热情。各国中学生踊跃参加,一批优秀选手赴华进行参观名胜古迹、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外学生联欢等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学生,看一看各国同龄人对中国文化的认知。
● 人物:海涵 ● 国籍:德国
经过一番激烈比拼,来自伯乐高级文理中学的高二学生海涵赢得第十二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德国赛区冠军。去年比赛中遗憾屈居第二名的他在演讲中幽默地说,跟上一次相比,自己最大的进步是“脱盲”——即在原先语音的基础上学习了汉字。
17岁的海涵从两年前开始学习中文,打算今年夏天前完成新汉语水平三级和四级的考试。他说,学习中文让自己收获与成长,不仅仅有了语言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其他方面。“只要付出就有回报。我觉得学习中文,学习怎么写和怎么读汉字很有意思、很有挑战,所以我非常喜欢学中文,也喜欢跟很多人说(中文)。我觉得学习中文不只是学习新的语言,也是学习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虽然现在还不确定,但我将来也许会去中国工作。即使留在德国,我也希望跟更多的中国公司打交道,因为我知道中国有很多技术,我想跟他们合作。”
● 人物:西奥·范图尔、奥利弗·彻奇、莱西利·卡托阿 ● 国籍:新西兰
来自外交官家庭的西奥·范图尔深受中国古代文化影响,他最喜欢的诗人是韩愈。西奥如今已经可以用中文写诗,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时,他吟诵了一首原创诗《尘》:“陈灰静枝秋叶残,涩风哀啸起烟寒。”甫一出口,四座皆惊。
稚气未脱的奥利弗·彻奇坦言学中文是因为爸爸喜欢中餐,总是要他帮忙点菜,这个“特殊原因”引得全场忍俊不禁。获得高中组冠军的莱西利·卡托阿用流利的汉语对中西方文化差异侃侃而谈,谈到唐朝以胖为美时,胖胖的她自嘲愿意做一个“不用减肥的杨贵妃”。
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孔子学院新方院长丽贝卡·尼达姆士说:“越来越多的新西兰年轻人主动学习汉语,学好汉语对他们的社交、旅行,特别是未来职业发展都大有裨益。”
● 人物:温秋月 ● 国籍:葡萄牙
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葡萄牙赛区中,来自莱利亚市卡拉赞斯·杜华特中学的苏珊娜·卡斯特洛·德格拉萨(中文名温秋月)获得冠军。
温秋月说,自从学习中文以来,她就被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深深吸引,现在她每天坚持背诵古诗词,阅读中国历史书籍,尤其对中国的武侠小说情有独钟。受“侠义”精神感染,她给自己起了带有武侠元素的中文名字“秋月”。
葡萄牙米尼奥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李春江说,随着中葡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语言发挥的桥梁作用越来越大,“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的成功举办不仅激起葡萄牙人从小学习中文的热情,也大大促进了中葡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
● 人物:洛特、维克多、莱纳 ● 国籍:比利时
“我都等不及要去中国了!”比利时中学生洛特兴奋地说,“在我的脑海里,中国是一个遥远、古老、神秘而伟大的国度,我迫不及待地要通过自己的首次中国之行去发现它的独特魅力。”
来自布鲁塞尔的中学生维克多对中国文化特别着迷,他兴奋地说:“汉字、武术和中餐是我的最爱,我相信这次赴华交流活动一定会非常精彩。”
学生家长莱纳说:“中国和比利时虽然距离遥远,但并不陌生,两国的经济关系越来越紧密,比利时很多学校都开设了汉语课程。这次赴华交流活动为我们的孩子了解中国、开阔视野提供了一次宝贵的机会,我很期待在活动结束后听他们讲讲自己眼中的中国。”
中国驻比利时大使曹忠明表示,希望赴华交流的比利时中学生不仅亲身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而且实地了解中国理念的博大精深,努力成为促进中比、中欧友好合作的青年使者。
● 人物:逍道迩 ● 国籍:以色列
逍道迩说起和中国文化的渊源,滔滔不绝。他说他曾经到中国西安学习,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还会西安方言,会唱秦腔。他读过《红楼梦》等古代白话小说,也很喜欢《三国演义》。在比赛中,他的演讲讲述了自己和一位来以色列务工的东北工人的故事,这位工人热情淳朴、乐于助人,让他感触很深。逍道迩说,他曾经认为一个人要受过高等教育才能拥有高尚品德,是这位工人改变了他的看法。他在演讲中引经据典,并将东北方言说得惟妙惟肖。才艺环节中,逍道迩表演了吉他弹唱《长安县》和《朋友》。他说,比起流行风格,民谣更有中国味道。
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首席馆员参赞戴玉明说,近些年以色列的年轻一代学习汉语的非常多,两国间的学生交流也更加频繁。“汉语桥”是通向中国、展示才华、继续学习的重要桥梁,他希望通过“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加深以色列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知道中国的长城举世闻名。如今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被世界称道,但是人类交往中最重要的桥梁却非钢铁或石头所建。”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孔子学院理事长、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博内特指出,孔子学院正通过搭建联通世界的“汉语桥”,让共同的梦想成为可能。
(综合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新华社、新华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人大新闻、中国新闻网等媒体)
知识卡片
:孔子学院是中国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为主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2004年创办至今,遍布154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中外专兼职教师4.7万人。开放共享、平等互利的孔子学院从语言入手,开展文化交流,不仅成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也成为各国人民增进友谊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