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二语习得理论下的公共图书馆英语绘本阅读推广活动与校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之比较
——以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中英文故事分享会”英语阅读推广为例
2019-11-12
(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000)
1 英语绘本国内发展现状
在信息、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英语,这个在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国际语言早已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为此,家长们都不敢忽视,早早为孩子们筹划未来,在孩子处于学龄前4、5岁的时候就给他们报了各类英语兴趣班,以期望孩子从小就具有“国际视野”。在公共图书馆,有别于英语教科书的另一种英语图画故事书——英语绘本也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被家长和儿童接受并喜爱,由此展开的英语绘本故事分享活动迅速在全国各公共图书馆展开。一些图书馆已经走在了前列,并且打造出自己的英语绘本阅读推广品牌,例如广州图书馆的“爱绘本,爱阅读”亲子读书会、温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英为绘爱”、湖北省图书馆开展“双语故事会”……有文献指出,通过对学龄前儿童阅读绘本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绘本阅读能促进儿童的语言能力、审美观、情感体验、社会化以及综合思维能力发展。英语绘本在我国最早是被用在台湾的英语教学课堂上,旨在提高学生英文的读写能力的同时还能引领学生对自我概念、生命价值以及对生活的态度进行深入的讨论。近年来,大陆也有不少学校在英文课堂上将英文绘本故事作为学习的教材,可见其对于英语学习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那么,英语绘本与传统的教科书有何区别?图书馆开展的英语绘本阅读推广活动与校园课堂教学活动有何不同?本文将从二语习得理论的角度,探讨公共图书馆英语绘本阅读推广活动与校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差异。
2 二语习得理论与绘本概念
2.1 二语习得理论
第一语言一般指母语,即本族的语言。而二语则是区别于母语的其他语言,在我国也称之为“外语”。20世纪末,最受关注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当数克拉申(Krashen)的监察理论(Monitory Theory)。该理论主要包括五个假说:1)习得/学得假说(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2)自然顺序假说(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3)监视假说(the Monitor Hypothesis);4)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5)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iter Hypothe-sis)。其中,习得/学得假说是理论的基石。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指的是客体在语言环境中,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学会了语言,类似于孩子说母语的过程;“学得”(language learning)指的是客体非常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就是要通过各种努力,去掌握语言知识。输入假说认为语言的习得必须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为前提,而且这些语言还必须是可理解的,客体只有接收到了丰富的、可理解的语言编码,才能将这些内化成为自己的语料,这也是克拉申指出的“i+1”输入模式。其中,“i”指的是学生现有的语料理解水平,“1”是不定量。“i+1”指的是立足于语言学习者现有的理解水平之上,加大难度,但仍能达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的状态。情感过滤假说解释了由于语言学习者受情感因素的影响,所造成的学习速度的不同,最终影响到语言习得的效果。情感因素分为三类:动机(Motivation)、自信心(Self-confidence)、焦虑(Anxiety)。其中,动机分为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融入型动机指学习者对有关目标语言的活动和文化非常感兴趣,渴望融入目标语言的活动中,了解他们的文化。工具型动机指学习者出于某一特定目的而学习外语,比如为了升学,找工作,或者出国留学等。焦虑可分为促进性焦虑和妨碍性焦虑。促进性焦虑又叫“正焦虑”,妨碍性焦虑又叫“负焦虑”。实践证明,适当的焦虑对外语学习是有促进作用的,但是过多的焦虑则与外语学习成反比——焦虑越多,语言习得越少。
2.2 绘本
“绘本”英文名为“Picture Book”,指的是由大量丰富、精美的图片与少量文字结合来讲述故事的一类书籍。绘本17世纪起源于欧洲,20世纪在欧美盛行,并且一直长盛不衰;20世纪50年代引入日本,之后到台湾;20世纪90年代我国大陆的绘本出版和研究开始迅猛增长。如今,绘本已成为全世界儿童的阅读时尚,国际上公认“绘本是最适合儿童阅读的图书”。而“Picture Book”原本是美国公共图书馆儿童馆藏的分类用词,这就注定了其与儿童阅读关系密不可分。本文提到的英语绘本则是指从英语母语国家引进的原版绘本书籍。
3 公共图书馆英语绘本阅读活动与校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之比较
3.1 材料的选择
国内引进的英语绘本大多来自于欧美的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著名儿童文学大家之笔,语言生动、地道,而且该书往往获得多项殊荣。比如著名的纽伯瑞儿童文学奖,其获奖作品题材包罗万象,内容针对儿童的恐惧、悲伤、幻想、幽默、冒险等,常被改编成绘本;而被誉为图画书的“奥斯卡”奖的凯迪克大奖,其获奖作品更是受到全世界儿童的喜爱和追捧。这些书往往能够把一些深刻的道理,巧妙地放在生动、有趣或感人的故事当中,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其中的内涵,也习得了地道的语言;同时,在精美图画的熏陶下,孩子的审美能力进一步得到了提升。“如果人类想要习得语言(不论是母语或是二语)及读写能力,前提就是要先了解自己听到、读到的内容;如果这些内容极为有趣或者是‘迷人’(compelling),就能有最好的效果。”而要进阶语言能力的三大阶段,第一阶段则是听故事。“研究显示,比起教科书,故事书的语言和内容要更为丰富和有趣。”国内的英语教科书,小学阶段几乎不会出现故事情节,大多数以情景交际对话为主,而且语言非常正式,教科书上反复出现的是同一句型结构的各种变体,以及围绕这一句型的操练而设置的交际情景,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两两或小组进行口头对话练习,以加深对该句型的记忆。可想而知其趣味性、生动性少了很多,插图更是简单线条的勾勒,相对于获得多项世界大奖的英文绘本图片,英语教材显得粗糙、简单很多。但是对于应对侧重考察知识点、细节内容的英语测试,这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语言点、语法重点明显集中,且重复出现。从这点看,对孩子来说,阅读英语教科书是“学得”而阅读绘本是“习得”。
3.2 活动形式
3.2.1 公共图书馆英语绘本阅读推广活动。图书馆的英语绘本阅读不同于校园的英语课堂教学,它旨在通过丰富、有趣、生动的故事情节,将小读者带入美妙的英文世界,让其沉浸在地道、优美的英语语言当中,不知不觉领悟到了故事的内涵,或感受到了故事人物的幽默,进而了解其文化背景,习得语言。现以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港台馆开展的中英文绘本故事《Please,Mr Panda》为例,谈谈如何开展绘本阅读活动。该故事讲的是熊猫先生想把甜甜圈送给朋友,虽然大家都想吃甜甜圈,但没有一个人跟它说“请”和“谢谢”,最后熊猫先生把一整盒甜甜圈都送给了有礼貌的狐猴。故事中反复出现以下重点句型:Would you like a doughnut?(你想要甜甜圈吗?)May I have a doughnut?(可不可以给我一个甜甜圈?)Thank you very much!(非常感谢!)You are welcome.(不用谢!)。第一步,引入。馆员通过引导孩子们观察绘本封面熊猫先生的打扮,猜出它的工作,并进一步引导孩子们猜想熊猫先生要把甜甜圈送给谁。第二步,讲述故事。馆员将故事读给孩子们听,阅读过程以英语为主,可以适当穿插中文,目的是让孩子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其中,要用不同的声音以及生动、活泼的肢体语言将各种性格不同的动物一一演绎出来,以达到吸引孩子们的目的。第三步,延伸活动。1)做甜甜圈。馆员先把这些重点句型在PPT中展示出来,带着孩子们读一读,让他们有初步的印象,然后让孩子们通过使用这些重点句型来向馆员要他们喜欢的橡皮泥做甜甜圈。2)做完甜甜圈之后,给孩子们分配角色,用做好的甜甜圈重新表演这个故事。像这样,听完故事之后的互动在很多绘本故事中都有,比如,在讲述《Five Little Monkeys Jumping on the bed》(《五只猴子床上跳》)的绘本时,除了播放五只猴子的歌谣视频,带着孩子们一起唱歌之外,馆员还带着孩子们做五只猴子的手指谣;在讲述《Guess How much I love you》(《猜猜我有多爱你》)时,除了和孩子一起玩大、小兔子的角色扮演游戏,还和孩子们一起画简笔小兔子;在讲述《Llama Llama Misses Mama》(《Lama想妈妈》)时,和孩子们一起用纸杯和绒线做出可爱的小羊驼……每一个英文故事分享之后必定会有一个手工互动环节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动手、动脑、动嘴。第四步,类似的绘本故事的推荐。每讲完一个英文故事,馆员都会有针对性地介绍类似风格的故事书给读者:或是主题类似,或是画风相仿,或是该书的续集,又或者语言押韵、朗朗上口,孩子们一读就很容易记住,往往这些书都会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特别关注。
3.2.2 典型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这里选用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三模块第五单元的内容,主题是“邀请”,重点句型“Would you like to go with us?”(你愿意跟我们一块去吗?)这与我们的绘本故事《Please,Mr Panda》里的句型“Would you like a doughnut?”用法类似。在课堂教学中,第一步,教师带领学生唱一段押韵的短诗歌,目的是让他们感受英语韵律的魅力。第二步,教师让学生自由讨论周末的计划,从而引出该单元的重点——Janet计划去野炊,邀请Ben和Jiamin两个好朋友同去的情景对话。第三步,教师让学生听对话录音,并回答有关问题,让学生了解对话的内容。第四步,让学生跟读录音并分角色朗读对话,进一步加深对对话的理解。第五步,教师给学生勾画出重点词汇、句型,并讲解其用法。第六步,教师将三个好朋友的情景对话挖空,这些挖空的内容包含了所有第三步讲解到的重点词汇、句型,让学生填补内容。第七步,教师播放PPT启发学生说出更多不同的与出游地点和游玩内容相关的短语、句型,让同桌之间填空完成一段开放式的邀请句型,并在座位上练习对话。
3.3 从第二语言的习得理论上分析英语课堂教学和图书馆英语绘本阅读活动
3.3.1 基于习得、得学得假说理论上的英语课堂教学和图书馆绘本阅读活动的比较。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课程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任务清晰,教学时间为45分钟。为了能够顺利完成任务(了解句型的意思,并能自如运用于生活情境中),学生每一步都按教师的要求,在完成了听力练习之后马上回答问题;在完成语言点学习之后针对所学内容进行完形填空训练;教师给出几个短语学生就能够现场即兴编出一个语言对话——这样高速的学习效率,若课前不做充分的预习,学生是无法跟上课程进度,这是典型的学得语言的过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且随时要准备回答教师提问或完成角色扮演任务。整个人处于紧张、亢奋的状态。而在英语绘本阅读活动中,孩子们自始至终都是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来“听”故事的,他们沉浸在幽默、风趣,跌宕起伏的故事中,以至常常会忘了自己在听什么语言,只记住了故事内容,而忘记了语言的形式——这便是习得语言的过程。克拉申等人用实验证明,最能习得语言的关键是输入的内容够不够“迷人”(生动、有趣),而不是有没有学习动机,只要学习者读到或听到的内容足够有趣,那么无论学习者想不想,其语言能力都能得到或多或少的提升。在图书馆开展的绘本故事分享活动中,每次讲完故事,馆员都会继续与读者开展相关故事延伸活动,将身体的动作和语言的韵律结合起来。“孩子们习到的语言不仅经过头脑,还触及了心灵,并且通达全身”,这无疑能提高他们学习语言的兴趣和效率,加深对语言的理解。
3.3.2 基于情感过滤假说理论上的英语课堂教学和图书馆绘本阅读活动的比较。英语课堂上,由于时间有限、教学任务繁重,学生是很难在课堂上有这样又看、又听、又想、又画、又演的机会。学生可能对教师设计的某个语言活动非常感兴趣,积极地参与进去,享受其中的快乐,但那是建立在其已经具有一定的目标语言基础的前提下,而且这样的活动往往带有强烈地竞争性,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乐在其中。一旦竞争性过强,产生了“负焦虑”,只会与外语学习背道而驰。英语课堂上,学生的工具型动机更为强烈——回答问题,完成作业,在测试中取得好成绩。而在绘本故事分享会的活动中,学生被故事的内容所吸引,对故事里的文化感兴趣,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想用自己所能表达的语言、表情、肢体等动作去诠释所听到的故事,这便是语言习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即便产生了焦虑,那也是“正焦虑”。
听故事是母语或二语发展至高阶段读写能力的第一步。原汁原味的英语故事的熏陶对培养学生英语语感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克拉申认为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起始阶段有一个以听力理解为主要活动的“沉默阶段”,不应要求其过早地进行表达活动。二语习得的先决条件是必须提供足够好,足够多,足够地道,足够有趣的语言素材,重视语言材料的输入。因此,图书馆开展英语绘本阅读推广活动是很有必要的。
4 英语绘本阅读推广的几点建议及思考
4.1 分享英语绘本的馆员应具备良好的英文口语能力
馆员虽然不必像英语教师那样细致地分析英文绘本中的语法、用法,但是其英语口语能力应该达到一定水准。英语绘本故事的分享不能等同于简单的英文翻译,一句英文、一句中文地读句子,绝不是讲故事。不管是读原文故事,或者是对故事的补充旁白,抑或与孩子们的互动,都要以英文为主。只有在出现了一些关键的、难于理解的词汇或句子的时候,才适当用一些中文进行辅助。这样,才不违背英文绘本故事分享会的初衷。
4.2 分享英语绘本的馆员应具备表演才能
声情并茂的故事最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来听故事的读者往往都是亲子家庭,除了有家长在一旁进行翻译、补充之外,故事分享人生动、活泼的表演也能瞬间点燃孩子们的热情。在分享英文故事《Please,Mr Panda》(《拜托了,熊猫先生》)的时候,馆员一甩脖子,一扭屁股,高傲无理的鸵鸟的形象顿时出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在随后的表演环节,各种版本的“高傲鸵鸟”使现场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在分享《When Sophie Gets Angry—Really,Really Angry》(《苏菲生气啦》)的时候,当苏菲爬上巨大的老橘树,心中的愤怒渐渐平静下来,馆员通过手势模拟出远方河面平静的波浪,轻轻地闭上眼睛,柔柔地摆摆头,仿佛微风吹拂着头发。孩子们也沉浸在愉快的氛围当中,心中的怒气渐渐消失,仿佛身临其境,对故事里的语言有了更深的印象。
4.3 分享英语绘本的馆员要熟悉馆藏绘本,并能提供专业的指导
分享英语绘本的馆员对英语绘本的分类要有清晰的了解,这样在进行英语绘本阅读推广活动的时候才能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层次,同时在荐书环节才更具有说服力,专业性更强。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外文馆共有英文书6万多册,以绘本为主。儿童绘本包括适合低幼儿童的硬页数、翻翻书、操作书,适合4岁至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操作书、分级读本、系列小说,以及适合小学高年级儿童至初中生的分级读本、系列小说、青少年小说和科学、数学读物。绘本可以根据其词汇量的难易程度和内容的深度分别贯穿在这几个年龄层里。来外文馆参加活动的读者其年龄大多处于小学、中学阶段,有些读者甚至能够流利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馆员应当利用所熟悉的馆藏知识为他们提供借阅方面的参考,展示自身的职业素养,维护图书馆的核心服务价值。
4.4 分享英语绘本的馆员要有良好的组织、沟通、协调能力
开展英语绘本故事活动,馆员要全程负责策划、实施和宣传工作。在活动中,馆员需要不时地与在场的听众互动、活络现场气氛、组织手工劳作、分享阅读心得,尽量照顾到所有听众的需求。这要求馆员能从听众的反应中迅速搜集信息,调节故事会的进度,如果听众不感兴趣,就要赶紧停下来,转换内容;如果听众反应热烈积极、可以进一步开展延伸活动。
4.5 英语绘本故事分享活动应该以亲子互动的形式呈现
以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的港台馆为例,来参加故事分享活动的读者大多数是学龄前儿童,有的已经上过英语兴趣班,有一些英语基础;有的只会说“hello”。为了保证故事情节生动、流利和完整,特别是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原汁原味的“二外”环境,馆员在讲故事的时候不会逐字逐句地翻译,而是配合适当的肢体语言。对于个别孩子来说,不理解的内容就要依赖父母进行解释指导。这符合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理论“i+1”理论:孩子自己的语言理解水平加上馆员和父母共同的帮助使其自身学到了大量的“可理解”的语言。
4.6 探索公共图书馆与社会机构的合作模式
阅读推广人在儿童英语阅读推广的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条件的公共图书馆都会安排特定的馆员开展儿童英语阅读活动,他们大多具有英语背景,也有一定的绘本阅读推广经验,但是与馆外具有丰富英语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或商业英语教育机构的志愿者相比,往往缺少一点生动性和感染力;而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志愿者并不了解绘本阅读推广的策略,并且其背后的商业机构因具有营利性往往将公共图书馆作为宣传平台,若监管不到位,容易违背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原则。因此,图书馆员在与社会机构合作时,一定要有充分的参与度与判断能力,做好沟通工作,及时制止不恰当的行为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