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楹联鉴赏教学心得

2019-11-12

对联 2019年6期
关键词:语序楹联对联

作为高校中文系的专业教师,在专业培养方案中没有设置楹联课程的情况下,如何向学生普及楹联知识,激发学生对楹联的兴趣,一直是笔者思考的一个问题。22001188年笔者担任新开课程《诗词创作与欣赏》的任课教师,在编写课程教学大纲时,设置了楹联理论教学和写作实践的内容。其中实践课以一节课4455分钟为限,让学生当堂创作一副对联或者写一篇不少于880000字的楹联鉴赏文章。从学生的课堂训练来看,选择鉴赏的同学比选择创作的同学更多,作业的质量也更高。以下笔者将结合学生的鉴赏作业,谈谈面向高校学生进行楹联鉴赏教学的一些心得。

楹联作品鉴赏笔者要求自主选择,没有指定篇目。从课堂反馈的作业来看,学生鉴赏的楹联包括名胜联、春联、挽联、名人自题联、文学作品中的楹联等多种。说明学生平时对不同种类的楹联有一定的关注和兴趣。其中名胜联占的比例最大。此外曾倩同学注意到电影《大鱼海棠》中“如升楼”的楹联,与电影原型实地福建如升楼的楹联进行比较,并精心附录了电影剧照和实景楹联照片,可以说是学以致用,别出心裁。

对于名胜联的鉴赏,学生往往能抓住对联一个方面的亮点,由此生发开去。喻明静同学关注山东省曲阜市孔庙奎文阁联: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德参天地,道贯古今。

喻明静同学鉴赏此联时,注意到平仄用法。

阮元题浙江省杭州府贡院联:

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

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

武艳静同学指出此联属于同边自对,即自对句。

林则徐题福建省福州市西湖宛在堂联:

长空有月明两岸;

秋水不波行一舟。

刘滔同学鉴赏此联时注意到改变语序对于对联产生的影响。此联正常语序应该是“长空有月两岸明,秋水不波一舟行”,考虑到要仄起平收,而“明”和“行”都是平声字。作者改变语序以规范格律,联中两个字的语法功能发生变化,“明”字由形容词变为动词,而“行”字则具有动词的功能,使得词句更为鲜活生动。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龙门联:

一径飞红雨;

千林散绿荫。

魏霜同学鉴赏此联时指出数字在对联中如运用得当,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此联上下联分别用“一”和“千”这两个数字开头。“一径”说明通往西山龙门胜境只有这一条险峻而又风光无限的石径,从侧面说明了龙门胜境开凿工程之难与景色之奇绝。

《红楼梦》中智通寺门联:

身后有余忘缩手;

眼前无路想回头。

刘思雨同学鉴赏《红楼梦》中贾雨村闲逛至“智通寺”所见的门联时,注意到:表面上看,对联暗示了贾雨村个人的性格及其命运,实际上这副对联暗示的不仅仅是贾雨村一个人,更是对宁荣二府未来衰败之境的暗示。对联虽小,暗含的寓意却十分深刻和丰富。

通过以上对学生楹联鉴赏作业的分析及课后交流,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平时对楹联是有关注的。诗词鉴赏中的一些方法,如知人论世,声律,用典等,在楹联鉴赏中也是通用的。但大多缺少对楹联知识和文化的深度了解,对楹联的鉴赏往往停留在浅层,降低了鉴赏的理论深度,更不用说在鉴赏基础上进行楹联作品研究了。

目前在高校开设楹联课程,只是少数学校的一种尝试,还没有推广和普及。然而在诗词课和书法课等相关选修课程中,可以相应设置楹联教学的内容。通过两门课程的学习,把楹联的文学性和书法艺术结合起来,希望能激发学生创作和欣赏楹联的兴趣。

猜你喜欢

语序楹联对联
挖掘楹联教育价值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楹联牌匾上的典故
巧出对联
楹联雅味
贴对联
解缙二改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