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学科德育实施的课堂实践探索

2019-11-12王宝光

报刊精萃 2019年4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价值观德育

王宝光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养马岛街道初级中学 山东省烟台市 264119

语文教学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宗旨,把德育教育有机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并贯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连,引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唤醒学生的道德自觉;与学生的健康成长相伴,培养学生的心智,张扬学生的个性,健全学生的人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语文素养相系,用文化浸润学生的心灵和气质,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

一篇篇生动的文章,蕴含着对真、善、美的颂扬,假、恶、丑的鞭挞;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在学生心中种下诚、勤、爱的种子,初中语文课堂和学生的德育培养二者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相辅相成。那么,如何利用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正确的德育观,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实现学科德育任务呢?下面主要谈三点。

一、以德育为旗帜,制定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

语文老师要心中有德育,行动思德育,高瞻远瞩,力求以德育为旗帜制定教学目标。新课标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文学科实现德育一体化的主要途径,重点在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应着力在这一维度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以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课文为例,第二单元《邓稼先》主要内容是介绍了博学睿智的科学家邓稼先为我国“两弹”做出的巨大贡献,那么本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可以是“探寻‘两弹元勋’足迹,学习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期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古文《纪昌学射》主要写了纪昌学习射箭的过程,本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可以是“感悟文中道理,学习纪昌刻苦努力的精神”,以期让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这种例子语文课本中不胜枚举,以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纽带,语文课堂与德育培养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为实现德育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二、根据学生心理特征,语文授课过程中找准渗透点实施德育

备课过程中德育目标的制定,为语文教学找准了方向,但是如何事半功倍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呢?这就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有的放矢的进行灌输。比如教授《最后一课》时,我找准“班级有的同学不认真听课,效率很低下”这一渗透点,重点讲解"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这一部分,让平时课堂纪律不好、效率不高的同学站起来读,引导他读出小弗朗士此时的情感“懊悔”,读完后课堂上鸦雀无声,同学们陷入思考之中,我抓住这个时机对同学们进行启发式教育,语重心长地说:"小弗朗士是多么令人同情!他没能好好珍惜自己的学习时间,以致于后悔都来不及了,所以我们以此为鉴,应该好好珍惜每一堂课,认真听讲,在课堂上抓效率,不要和小弗朗士一样会因为自己不好好学习而后悔。"我又重点朗读并讲析了第二处心理描写:"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问:"为什么呢?是不是老师今天讲的是最简单的部分呢?"全班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小弗朗士认真听课的原因!"在授课过程中,让同学们认识到认真听课的重要性,去改进自己的听课态度,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在教授《纪昌学射》这篇课文时,我发现班里很多同学生字词掌握不牢固,眼高手低,认为自己会了,但是一考试就出错,不是错别字就是忘掉笔画,基础很不扎实。所以以此现象为渗透点,我重点分析了纪昌在学“不眨眼”和“看”这两个基本功的时间,前者用了两年,后者用了三年,有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让纪昌练成高超的射箭本领。我说:“同学们,纪昌用两年时间只练不眨眼这个动作,他坚持下来了,练成了,你平时是怎么对待你的基本功生字词的呢?你能不能每天用二十分钟去练练你的基本功生字词呢?如果真的把纪昌精神用到我们的学习中,我相信同学们也能练成基础知识不丢分的神功!”在教学语文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找准渗透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做到天衣无缝、润物无声,这种有的放矢教育,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以身作则、师德为本是实现德育一体化的重要途径

课堂上,以知识传授为载体来完成对学生的德育培养是德育一体化的最主要途径,但是还有一种途径也很重要,那就是教师自身的道德水平对学生的影响力。教师的道德素质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品质,在课堂活动中会全部显示在学生的面前,成为影响学生和教育学生的现实力量。教师可以在一举手、一投足之间就自然的、率真的表现自己的风范,价值导向、情感陶冶、意志磨砺、自我示范统统都融入“无言之教”中,对学生的德育培养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效果。但是完成此类德育教育的前提必须是学生老师的认可,那么教师必须为人师表,博爱为怀,以身作则。“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只有做一位有师德的老师,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和认可。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做一位有师德的老师是实现德育一体化的重要前提。

语文课堂是对学生德育培养的重要平台,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德育一体化的实现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过程,是“润物细无声”,春风化雨的过程,愿我们的语文课堂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颗德育的种子,在他们的人生中发芽、开花、结果,让他们的人生结出累累硕果。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价值观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有效整合 “妙”“趣”横生——语文课堂学生情趣激发策略的实践和思考
《中国德育》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我的价值观
师生合作式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实践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