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文艺活动积极传播校园文化
2019-11-12卢擎华
卢擎华 郑 伟
一、校园文艺活动的特点
1.体验性强
据心理学上的双因素理论,人们是希望在稳定熟悉的环境中生活的,但同时也渴望体验刺激和兴奋。在校园生活中,如果缺乏一些课外的文娱活动,学生在这方面的刺激和兴奋就会减少,在校园的学习和生活兴趣也会随之降低。因此校园的文艺活动可以使学生改变模式化的学习生活,打破日常的作息和学习时间,拉近同学与老师之间的关系,让所有的学生与老师投入到以娱乐为主的文艺活动中,施展各自的才华,通过自我体验获得认同感和成就感,体验不同寻常的快乐和刺激,从而提升学校的文化氛围,提高教师和学生对学校文化的认知。
2.调动积极情绪
学生的情绪为对外界事物的体验同时所表现出的情感上的反应。这能间接地反映学生的需求和愿望,当他们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时,就会表现出愉快的感觉,也就是积极的情绪。一场优秀的校园文艺活动,在主办者营造的生动热烈的现场气氛中,同时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被全面地调动起来,生理与心理的交相呼应,会使其逐渐达到亢奋状态,情绪变得强烈,与周围的人和气氛互相融合在一起。这些积极情绪会调动学生的群体适应性,帮助学生快速融入校园的文化氛围,同时接收学校传递的校园符号和文化信息,增强学校学生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有利于文化传播
学校进行文化传播时,主要的传播形式为宣讲。但由于宣讲的内容较为枯燥无趣,且宣讲的形式单调,缺乏创新。因此宣讲往往流于形式,脱离实际,不够形象客观,对校园文化的宣传效果不好。而有趣的文艺活动,搭建起了文化与传播之间的桥梁。在文艺活动中,通过生动有趣的文艺表演,进行有趣的文化传播,让学生能够更容易地接受,让同学们在收获快乐的同时,体验活动背后所蕴含的校园文化,感受校园文化的魅力,增强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由于文艺活动具有较强的体验性,同时能够充分调动观众人员的积极情绪,因此在校园文化的对外传播上,文艺活动就更加具有优势。
二、开展文艺活动的原则
1.融合校园文化
校园的文艺活动不仅为了娱乐,更重要的是积极合理地传播校园文化。因此在节目的编排上,要以弘扬学校的价值观、办学目标、办学理念的文化要素为核心和准则。文艺活动是校园文化传播的载体,在编排上要时刻以学校文化理念为指导,展开形式丰富的文艺表演,同时多角度、全方位地呈现学校所倡导的价值观,争取达到对观众进行潜移默化教育的效果。例如,可以通过班级大合唱的方式增强班级的凝聚力,通过富有教育意义的小品来展现学校大力弘扬的学生美德,通过舞蹈展现学校奋发向上的精神气。文艺活动的表演容易陷入套路化和模式化,会使观众感到节目假、大、空。随着文艺活动次数的增多,活动的举办和表演容易产生流于形式的情况。
2.文艺活动形式多样,互动性强
利用丰富多样的文艺活动传播校园文化,能够将不同学生的喜好综合表现出来,因此文艺活动相比于传统文化传播的方式,其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形式的多样性。为保证文化传播的效果,要利用好文艺活动的长处,采取形式多样的表演。采用团队和单人的组织模式,编排内容新颖、种类丰富的文艺节目,可以是唱歌、小品等传统的文艺节目,也可以是现场游戏、场外互动等创新性的活动。同时,为扩大文化传播的效果,可以邀请校外人员参与表演和观看。
3.精心的策划与安排
校园文艺活动的策划与安排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只有经过充分的准备和细致的策划,才能达到良好的校园文化传播效果。在举办文艺活动之前,要结合校园的文化特点,办学特色确定主题,并选择具有纪念意义的事件作为举办的缘由,能够引起学生以及校外人员的重视。提前确定举办的时间和地点,尽量避开学业繁忙的时期,以给参演的学生和教师充足的准备时间。在地点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参加人数、观看便捷性、人流量等因素。
结语
校园文化的传播对于学校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校园文艺活动凭借其独有的优势与特点,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本文阐述了校园文艺活动举办的原则和准则,对于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一定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