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拔穷根托起群众致富梦
2019-11-12孙燮成
□ 孙燮成
20 16 年以来,涟水全县上下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实施最严格考核,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至2018 年底累计9.56 万人、44 个经济薄弱村实现脱贫,脱贫率分别达84.8%和83%。
凝聚社会扶贫精气神
严格执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和县乡村“三级书记”抓扶贫制度,层层签订“军令状”。乡村两级书记每年分别拿出50%和70%左右的时间、精力抓扶贫。每年年初召开千人动员会、每季度召开推进会、联席会办会推进扶贫工作。全县8400余名党员干部与低收入户、171 个市县机关事业单位与经济薄弱村帮扶结对全覆盖。遴选22名扶贫专干专职扶贫,选派53 名扶贫书记(主任)、成立“村书记顾问团”指导扶贫。县、乡、村三级联动,县扶贫办、财政局、农委等部门协调配合,五方挂钩、村企挂钩、慈善救助、社会参与多方发力,同心协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管好精准识别大数据
依托“阳光扶贫”系统,利用信息化数据手段,定期比对车辆、住房、财政供养人员等13 类信息,让“假贫困户”无处遁形,“真贫困户”应纳尽纳。扎实开展好季度走访活动,面对面了解致贫原因、点对点落实帮扶措施,帮扶过程全程留痕,实现真扶贫、扶真贫;规范做好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严格执行“五签字、五确认”“两公告、两比对、四公示”等法定程序。2017 年以来,累计组织6次跟踪督查和抽样调查,2018 年7 月份,又组织对“十三五”以来扶贫各项工作进行全面“回头看”,实行“拉网式”排查,并抓好整改提高。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37871户112685人。
构建产业扶贫大格局
坚持把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和关键举措,投入资金7000 余万元,在19个乡镇47个村建立了53个村级光伏电站,村集体年均增收6 万元以上。实施梁岔镇费庄村“新社区·新生活”、义兴镇苗戴美丽乡村等整村推进项目12个;规划建设百花园、百药园、百菇园、百果园;投入资金2000万元,在10 个经济薄弱村试点实施瓜蒌种植、稻虾共生等土地股份合作项目;发展成集电商产业园、朱码镇“民梦”农产品农村淘宝等新兴产业。2018 年8 月底完成了年度扶贫项目库建设,32 个项目入库。加大重点片区帮扶,编制项目119 个,已启动71 个,累计投资12.44 亿元。紧扣贫困户实际,坚持一户一策,累计申报实施精准到户项目5000多个,开展免费技能培训30 多期、培训4000 余人次,落实3 千瓦屋顶光伏项目1600余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4.07 亿元,惠及低收入农户27485 户。免除五保、低保以外的低收入农户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为所有低收入农户购买补充医疗保险,推行“先诊疗后付费”政策。累计资助学生92864 人次、5895.54 万元,为5644 名贫困大学生办理助学贷款4412.6 万元,累计发放低保金44.8万人次、2.01亿元。
做好创新扶贫大文章
坚持在创新中求突破,在创新中谋发展。针对低收入农户与经济薄弱村“不会富”、帮扶责任人“不会帮”、政策服务信息“不对称”等难题,整合全县110多个富民壮村项目、30 余个技能培训项目、100 余起成功案例,创新搭建“阳光扶贫”超市。累计5000余名帮扶责任人、1300 余个低收入农户前来“淘宝取经”,借鉴超市项目、岗位信息,400 余个农户实施精准到户项目,176 个农户实现就业,28个村实施45个壮村项目。探索建立“产业+支部+贫困户”模式,出台党建富民19 条政策意见,新建各类产业支部103个,帮助落实村集体经济增收项目26 个,协调帮扶资金470 余万元。创新工作机制,通过“一单、一函、一书”(问题交办单、整改督办函、问责决定书)高效推进扶贫工作开展和责任落实。整合14个涉扶部门33条扶贫政策,编印惠民政策“口袋书”、宣传单、“顺口溜”,广泛宣传政策。讲好扶贫故事,在《涟水日报》、涟水电视台、“醉美五岛湖”微信公众号开设专栏,今年以来共刊登脱贫致富典型事例30期、扶贫故事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