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希望,后退的只是发际线

2019-11-12王宇昆

读者·原创版 2019年2期

文|王宇昆

在我搬进都柏林新家的第二天,我唯一的室友Lucky找我聊了一下午。

Lucky一边嚼着薯片,一边开始自我介绍。她29岁,来自马来西亚,在都柏林一边学语言,一边打工旅游。Lucky来都柏林之前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办公室职员,在公司做一些财务和审计的工作。

我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了很久,诸如不适应都柏林多雨阴冷的天气,或者初来乍到时被这里的爱尔兰口音弄得一头雾水。然后,Lucky开始抱怨自己在都柏林的打工生活。

Lucky在都柏林的一家泰国餐馆打工,餐馆很小,以外送为主,但因为开业到凌晨,所以经常成为深夜里醉汉们常去光顾的地方。后厨只有两个人,一个主厨,一个帮厨,负责在收银台点单、出单的人还要帮着炸薯条,弄一些简单的餐食。这家小店的主厨经常会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偷工减料,比如说一份蛋炒饭,原本满满一盘子的量,主厨心情不好时却只有三分之二。有的时候客人不在意,就蒙混过关。

那次事情的起因是主厨因为失恋,又犯了老毛病,把一份老主顾的炒饭只做了一半。收到餐的顾客十分不满,就去找在收银台当班的Lucky退款。因为餐点有被食用过的痕迹,按照餐馆里“不成文的规定”,这种情况是不能退款的。然而顾客不肯罢休,Lucky只好无奈地去跟主厨商量,再帮他多炒一点饭,可是主厨非但不配合,还朝顾客做了侮辱性手势。

这下好了,本来想要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Lucky成了两个人战争的牺牲品。厨师和客人先是言语争执,后来开始互相丢东西,最后几乎要厮打在一起。Lucky在前半生从未见过如此充满火药味的场面,她几乎呆住了,一方面想要去劝架,但她的小身板显然是不够的;另一方面她决定报警来解决这件事情,但按照都柏林警察出警的速度,等到警察出现的时候,估计这里已经变成战争后的废墟了。

Lucky最后实在忍无可忍,想大不了自己退钱好了,便在痛骂两个干架的人之后,从钱包里掏出了钱,把顾客给打发走了。看着店里面被弄得乱七八糟的场面,Lucky狠狠捶了后厨一下,嚷嚷着“我要是被老板开除了,都怪你”,然后一边骂着对方,一边拿起抹布和扫把清理现场。

那时候已经是凌晨三点钟了。原本两点半就可以下班的Lucky,最后忙到快天亮才回家。

Lucky吐槽完这个刚刚发生的故事后,我不由得对她报以同情。但脑补当时的画面时,又忍不住觉得好笑。

最后变成我们两个人一起吃着比萨,一起哈哈大笑。她说自己从来没有在餐馆里做过服务员,也从未想过自己在都柏林的打工生活会如此丰富多彩,像是带着危险系数的动作电影。

我问她为什么要来都柏林打工,她说自己就是想到国外体验一下生活。Lucky从大学毕业后就一直过着千篇一律的上班族生活,某一天,她看过一本记录旅行的书后,忽然领悟了,既然人生接下来几十年都要在上班中度过,不如在这个漫长的岁月中留一些时间和空白,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过和从前不一样的生活。

我对Lucky的印象还停留在我搬家那天,然而过了几个月,Lucky再谈起这些事情时已经变得云淡风轻起来。

或许是习惯了这种“每天都有新惊喜”的生活,Lucky变得更“耐磨”了。从前因为顾客的一句话都可以琢磨半天的她,现在已经完全不在乎来自他人的那些刁钻古怪的话语了。有时候晚上遇见醉鬼来店里闹事,她三下五除二就可以把对方赶出去。她甚至还和一些顾客成了朋友,有时跟Lucky一起出去逛街,她总是会被之前的顾客认出来。按她自恋的话讲,就是全都柏林只要去那家泰国餐馆吃过饭的人,就没有不认识她的。

有一次在我和Lucky晚上回家的路上,路过了她工作的那家餐厅,恰好碰上一个醉鬼对着前台员工说脏话。因为前台是刚来的新员工,所以不知道该如何招架。只见Lucky一个箭步冲上去,拽着酒鬼的衣服就往外拖,酒鬼甩开她的手,两个人互骂起来,Lucky的语速快得像是说rap一样,也不知道她用了什么方法,几分钟后,那个酒鬼就拿着空酒瓶子尴尬地离开了餐厅。

这件事之后,我对Lucky忽然产生了一种犹如对侠女的崇拜感,我问她:“喜欢这样的生活吗?”她说:“要放在以前,知道自己可能会面临这样的工作和生活,我打死也不会在来爱尔兰的申请表上打钩。但因为已经来了,在未知之中体验到了不一样的东西,所以我并不后悔,觉得自己是做了正确的选择。”

Lucky说:“在漂亮的写字楼里看着屏幕,文档里都是些无聊的数字,心里想是时候来异国他乡练习练习吵架的本事了。毕竟总用一种方式和心态去生活,会变得厌倦的。”

我一直觉得,年轻的时候应该留一些空间去感受生活的本质。在感受的过程中,不掺杂任何复杂的东西,不带着目的,只是单纯地去感受,去体验原来的生活中不存在的事物。

我想起自己之前面试时认识的一个姑娘。当时我们同去一家互联网公司面试,一整天的测试之后,只剩下我们两个人成为那个岗位的最终候选人。

最终面试的环节除了一对一之外,还有我们两个人和面试官们一起聊天的环节。当时面试官让我们说一个“离开舒适圈,去做自己从未做过的事情”的故事。当时是那位姑娘先发言,她讲了自己去西藏拍摄纪录片的故事。

大三那年,她选择休学一年,跟着一个专门拍纪录片的团队去西藏拍了一部纪录片。当时这个纪录片团队对外发布了招募公告,起初报名的人不少,但在一场宣讲会之后,仍愿意参加的只有两个人。原因是在那场宣讲会上,纪录片团队播放了一支幕后花絮,讲述了在拍摄另一部纪录片时,大家面临高海拔缺氧,还感染了疾病的事情。很多人都被吓走了,只剩下这个姑娘和另一个小伙子。

休学一年去西藏拍纪录片这件事,姑娘并没有征得家里人的同意,为此还和父母吵了架。但最后父母选择了妥协,因为姑娘说想去看一看视野中从未真实出现过的世界,那个只在课本和影像中出现过的世界。

“现在是有资本去浪费时间的年纪,我害怕自己将来会失去这样给生命留白的勇气。”

这是当时面试时她讲的一句话,我默默地记在了我的笔记本上。

后来姑娘和那个小伙子跟着团队出发了,在拍摄最重要镜头的那天早晨,姑娘和小伙子不小心受伤了,其他工作人员都建议他们赶快下山去救助点急救,姑娘和小伙子当时非常恐慌,担心会危及性命。可就在准备下山的时候,姑娘却临时放弃了,她选择继续留在山上拍摄。

面试官们都不解地问姑娘:“为什么?”

姑娘说,因为当时团队里可以协助拍摄的只有她和小伙子两个人,如果两个人都下山,意味着这个镜头可能无法顺利地取到。要知道他们整个团队为了等到这个镜头花了快半个月的时间,她不想让这样一个重要的时机错失掉。

她说这不是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角斗,而是她不想错过这个对于她而言前所未有的时刻,她希望自己的生命里将来有一段非常隆重而深刻的记忆是属于此刻的。于是,怀着这样的坚决,她留了下来。幸运的是,在取景结束后,姑娘下山后也顺利地得到了救助,对身体没有造成严重的影响。

这个在面试时无意听到的故事,成了一直感动和鼓舞我的存在。最后单人面试的时候,面试官问我:“如果只能留下一个人,你会选择自己还是选择那个女生?”我的答案是:我更希望留下的是那个女孩子。

不是谦虚,只是因为我从那个故事里感受到了更广阔的人生态度,也明白,她或许比我更适合这个岗位。

这两个朋友的故事都对我产生了很深刻的影响,不仅是因为她们的勇敢和坚决让她们体验到了和自己以往的人生不一样的东西,更因为她们愿意真诚地给自己的生活留一些空间。

当我们愿意去体验在别处的生活时,我们的人生也会变得更辽阔。生活从来不会为我们关上去寻找无限可能性的大门,在我们原有的视线之外,也藏着更大更精彩的世界。

有时候,停下来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我们只是选择了在另一个时空里,去做另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去在别处的生活里发现另一种自我。

我想,每个人都不愿意接受一成不变的生活。发际线在后退,但对于生活的热情不能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