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留学生的“公交车4号线”与“4路地铁”
2019-11-12王雪
王 雪
绪论
从这两个短语被创造出来开始,国人似乎就默认接受了这一说法,无一提出异议。但外国人对此颇为敏感,英文中,地铁4号线可表达为:line 4 of×××metro;四路公交车的表达法则是:Bus No.4 /the No.4 bus line。可见,英文中,无论是地铁还是公交车,皆用一个词“line”一以贯之。Line,线也。为何必须说“地铁4号线”“4路公交车”而非“4路地铁”“4号线公交”,此为外国学习者在习得这两个短语之时必定会问及的问题,因此值得对外汉语教师,甚至语言学研究者深入探讨和研究。
一、从语义角度探讨“路”和“线”
偏误“公交车四号线”和“四路地铁”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可以将其归结为“词汇偏误”。到底选用“路”还是“线”来表达,首先取决这两个词的意义。
1.线
《现代汉语词典》中指出:“线”,兼类词,兼有名词和量词两种词性。
做量词时,主要用于抽象的事物之前,且数词限用“一”,表示极少量,比如:一线光明,一线生机。
地铁“4号线”的“线”,所取之义为做名词的“线”的含义,即交通路线。从其意义的演变来看,词义由其所指几何学上的意义引申而来,指的是交通工具位移时所形成的轨迹,比如飞机及轮船运行时的航线、公共汽车运行的路线等。但所有人都知道,飞机和轮船虽按照一定的路线行驶,但这条路线却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人们为了表达清楚特定的行驶轨迹人为标注出来的,因而引申意义上的“线”可能是抽象的。
线路一词,至今仍广为使用。《现代汉语词典》中指出:“线路”,名词。“指电流、运动物体等经过的路线。如:无线电路、公共汽车线路。”从词义描述我们可以看出,“线路”也是通过人为的操作呈现在大家的面前的,仅凭肉眼无法发现,这与“线”的意义不谋而合。可见,“线路”这个词的意义更偏向“线”。
2.路
《现代汉语词典》中指出:“路”,兼类词,兼有名词、量词两种词性。
路的本意指“道路”,即地面上供人和车马等通行的部分。可见,“路”是真实存在的,有实体,看得见,摸得着,不似运动轨迹般需要人为加工方能呈现于公众眼前。《现代汉语词典》已经明确指出“4路公交车”的“路”之义为作名词“路”的含义,即:路线。可以说,“路线”这个词的意义更偏向于“路”。
由此,可以看出,“路线”意义分为两层,一层为具体层面,另一层为抽象层面。具体层面的“路线”又与“4号线”的“交通路线”有所重合,可以说“交通路线”与“路线”是从属关系。也即:“线”从属于“路”,“路”是包含“线”的。
提及公交车,人们自然而然地能回想起来它运行的轨迹。虽有着固定的停靠站点、固定的行驶路线,但当其奔跑在马路之时,只要符合交通规则,公交司机可以变道、超车、刹车等,运动轨迹相对来说是更为自由、宽泛的。而且马路,无论是柏油马路、沥青路还是山野大道,都是实体存在的,有长度,也有宽度和厚度,给人一种宽阔的形象。而地铁运行时,必须沿着既定的轨道行进。其轨道的形象从宏观来看,似“线”,长度从起点延伸到终点,宽度和厚度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大致是以一种狭长的形象停留在世人的印象之中。
因此,这种外在的形象可以解释为什么公交车用“路”、地铁用“线”。
二、对使用“路”和“线”的探讨
选择使用“路”还是“线”,首先需要考虑形象问题。公交用“路”、地铁用“线”,符合其依附的平面的特点。有长度、宽度和厚度,运动轨迹相对自由、宽泛的就叫“路”;依靠既定轨道行进,形象狭长,运动轨迹单一的就叫“线”。
教师在教学时,应该从本体理论出发,明确讲解各种指称类型的用法,但是一定不要只是就事论事,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把“路”和“线”还原到语篇中去讲解,结合语篇理论和语境,重点突出,在讲解的过程中不断地设计出现骨干的随堂练习,多问为什么,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边学边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觉得枯燥。
结语
总而言之,“4路公交车”与“地铁4号线”这两个短语的出现有其自身的原因,除却中国人的习惯外,还有语义和语序的制约。但无论是“4路地铁”还是“公交车4号线”“4线公交车”“地铁4路”都是外国学习者在习得汉语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正常的偏误,我们不能以此嘲笑他人。相反,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我们应该对此加以利用,以促进学习者习得正确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