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类插图造型风格多样性研究
2019-11-12隋静
隋 静
科普类插图是归属于商业插图的一个分支,它是插图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部分。因为早期的科普类插图依附于科普类书籍而存在,主要起到传达信息、培养认知、补充注解等功能。而且科普类插图要求兼顾科学性和通俗性两方面。所以这些特性造就了科普类插图在创作方法上与其他种类插图不同。
伴随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人们对社会科学信息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市场对科普类插图的需求量呈逐年增长趋势。传统的科普性插图经常存在缺乏艺术性、表现形式少、没有趣味性和受众小的问题。由于科普类插图的专业性太强也很大程度上束缚了科普类插图的发展。早期的科普类插图大都运用摄影技术,直接运用图片来代替插图,和受众找不到心理上的共鸣。在科普类插图创作中拿来主义的思想不可取,拿来主义可造成形式单一、过度模仿、缺乏新鲜感的结果,更加不利于它的发展。我们要根据我们的实际国情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表达方式,为科教兴国献出我们自己的一份力。
科普类插图是插图领域里一种特殊的造型艺术和有效的视觉传达方式。如何拓展科普类插图造型风格多样性,并且运用合适恰当的表现手法使科普类插图更加具有表现力,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早在明代,印刷术和书籍装帧的发展就对科普类书籍乃至科普类插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中期出现了印刷标准字体,这个标准字体是融合了前朝各个名家楷体书法优点的新的字体,它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宋体字”。它横平竖直的形象特征成就了书籍板式的整洁性,更加利于图画插入。这一时期的科普类插图不仅仅起到装饰性页面的作用,还更加直观地传递了文本信息。例如:明代的医学著作《本草纲目》里出现的科普类插图,书里面对各种药用植物的绘制极其严谨精美,虽然出发点是要真实描绘草药植物的特征利于辨识,但丝毫不影响这些插图本身的艺术性,插图的绘制更是极具美感,不输给任何艺术品。科普类插画有着独特的艺术表现语言,它以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为目的,以艺术审美为导向,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体。相较于小说戏剧的插图绘本而言,历史上的科普类书籍插图在艺术性趣味性上等诸多方面确实要逊色得多。科普类插图虽然在阅读过程中很容易被忽略,但是它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不逊色于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尤其是当代社会进入到一个信息、科技、文化井喷式发展的时代,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求呈上升态势,在这种大经济背景下科普类插图也进入到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从表现手法来看,写实、夸张、概括抽象、装饰肌理等都可以运用在科普插图中。我们要在保持科普类插图功能设计的基础上实现造型风格的多样性。由于时代发展科普类插图延展出了许多分支,也产生了许多个性化需求。例如儿童读物里面的科普类插图,儿童消费者的生理、心理、观念都会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地变化,深入分析儿童认知能力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将其使用到科普类插图和整个科普类书籍的整合设计之中,迎合儿童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更重要的是可以寓教于乐,更好地传递科普知识,让儿童爱上阅读,找到学习的乐趣。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首先,科普类插图要解决缺乏趣味性的问题;其次,要解决图文结合的形式方法,让人在阅读的同时用科普类插图加深人的印象;再次,从内部编排和外部形态两方面来对书籍的整体性进行全面的考量。这样就可以给原来枯燥的可视化图表类的插图赋予新生命,让艺术和科技完全融合,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科普类插图在追求造型风格多样性表达的路上一定不要忽略时代性、地域性、阶层性对这一学科的影响。科普类插图都是为了一种或几种特定的功能而产生的,信息的传达是它的终极目标。不同地域的文化历史背景都不尽相同,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契合的造型风格是成功的第一步。然后,要考虑所处的大环境和受众人群的社会阶层,根据不同年龄、不同阶层来设定画面风格。这样精准的个性化服务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好的科普类插图要兼具严谨性和趣味性、科学性与通俗性,让人们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受到艺术的熏陶,提高广大受众的审美情趣。
科普类插图的进步与发展直接关系到科普读物的受众范围。人们对知识的渴求程度代表着社会进步的程度,人们对自然世界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探索促进了科普类插图的发展。造型风格的多样性表达使科普类插图能够提高信息的趣味性,提高受众的接受度,有利于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