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福老汉
2019-11-12白来勤
白来勤
论辈分,我应将广福老汉叫伯,他与我父亲同属白家六门的茂字辈。我对广福伯最深的印象是他那副挺直的身板和那一把花白的大胡子,连胸膛上的那撮汗毛都是白花花的,白里透红的面庞显示出勃勃的英气,极像从前我们常见的几位世界级领袖导师画像中的一位。尤其是勒在腰间的那条黑色宽板皮带,使他不怒自威,更增添了几份豪爽味儿。听说他是练过武的“柴火行”出身,力气很大,能双手举起碾盘子上的石碌碡和轧路的石磙,因而年幼的我很敬畏他。年幼的我还咸吃萝卜淡操心地想,如果广福伯喝“稀糊拌汤”、吃“老鸹颡”“糊辣汤”或苞谷粥等羹汤类流食时胡子怎么办?要是将胡子蘸进碗里那满胸膛不就成了一摊糨糊了?
广福老汉住在村里中巷子偏东,门朝北开,与我大伯家、叔父家都是斜对门。听堂兄们说,他很爱小孩们,遇到调皮捣蛋的孩子,惩戒的办法也很特别。他家院里有几棵葡萄树,遒劲的老枝歪歪扭扭地爬上房檐、伸向院落,如虬似蛇缠着绕着在一起,形成天然的葡萄架。从葡萄挂果到葡萄成熟的两个月间,常引起发眼馋的小孩们想入非非,胆小的想想而已,胆大的直接钻门缝或跳墙进去拽把青涩的绿丸朝嘴里塞,全然不顾可能会酸得龇牙咧嘴的后果。也有运气不佳的调皮小孩刚蹿到葡萄树下还没有拽下葡萄串塞进渴望已久的小嘴,广福老汉却回家了,倒霉的小孩撒腿想跑,但一看虎背熊腰的广福老汉,吓得脚底下如灌了铅一样沉重,怎么也迈不开步子,傻愣愣站在那儿不知如何是好,心想这下糟了,少不了一顿皮肉之苦。谁知广福老汉不怒不恼,笑着拍拍这小孩的头问:“葡萄好吃吗?”小孩吓得摇摇头又点点头。他又和颜悦色地问:“爱吃吗?”小孩依然先摇摇头后点点头。他便摘下一串葡萄亲手递到惊魂未定的小孩面前,说:“别害怕,既然爱吃就放开吃吧,吃完了我再给你摘!吃不完不准走哦!”小孩刚将一颗葡萄塞进嘴里一咬,就酸得直想吐出来,但慑于广福老汉的威严,吓得硬是挤着眼睛咽了下去,赶紧如磕头虫般地求饶,表示再不敢了。广福老汉嘿嘿一笑,对那孩子做了个鬼脸儿:“快起来,把这串没吃完的葡萄拿去,让你们那些整天打我家没成熟葡萄主意的狐群狗党尝尝,现在的葡萄还酸着哩,等熟了再来偷!不然,你可知道,我一把能把砖头棱棱捏平,要是再让我看见谁偷生葡萄,我就专门捏他的鼻子,给他醒鼻!”吓得那小孩哇的一声大哭起来。这一来的结果自然是小孩们知道了葡萄是酸的,再来偷摘“老汉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也就不再来偷食了。当然在葡萄成熟的时候,广福老汉自然少不了东家一串西家一串地送左邻右舍尝鲜,尤其不忘送给有小孩的人家。
在上世纪60年代,物资相当匮乏,村人们能吃饱肚子就很不错了,根本不敢想有白米饭大肉菜吃。而广福老汉则不然,他有儿子在城里干大事,家里根本不缺好吃的。听长我几岁的堂兄讲,一次他去广福老汉家偷葡萄,不想被广福老汉发现了,招呼他进屋来。他想反正被发现了,跑回家人家也知道是谁家娃,要是被找到家里少不了还是一顿饱打,还不如就在这里现场处理吧!于是便十分不情愿却也无可奈何地走进广福老汉的屋里。没想到广福老汉拿出一个大镔铁饭盒给他,说:“吃完,一口不准剩!”他打开一看,呀!白花花香喷喷的米饭,还有油汪汪的大肉炒粉条!别说他吃得有多开心惬意,反正当时我听得已经流出涎水了,不由自主地伸出舌头舔了舔上嘴唇和下嘴唇,心想我几时也犯一次那样的错误,被广福老汉也那样处理一下该多好!
前不久去大姐家,又说起广福老汉。大姐告诉我,母亲去世后,广福老汉来到我家,看着嗷嗷待哺的我们姐弟五人,他握着我父亲的手久久不愿放开,既像是欢迎殊途同归、同病相连的兄弟,又像是惋惜人世间又少了一个完美幸福的家庭。因为他明白:“男寡夫”养活管教娃,太不容易了!他也是壮年丧妻,一个人养大了自己的几个儿女。也许为了有人帮帮照看儿女,也许为了让艰辛的岁月有点光彩滋润,在上世纪50年代末他曾经续弦,未料想后娶的妻子背着他只管照顾自己与前夫所生的儿子,给其偏吃另喝开小灶,根本不管广福老汉先房留下的几个孩子的生活。别人将这事的猫腻告诉广福老汉,老诚忠厚的广福老汉根本不信,还以为捎话的人嫉妒他刚有起色的幸福生活,怪捎活的人多事拨弄是非,甚至怀疑那人另有所图,气得捎话的人直翻白眼,没有好气地说:“你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爱信不信。”后来说的人多了,耿直忠厚的广福老汉转念又一想,毕竟人心隔肚皮,我何不在娃们上学的路上查看一番,反正广福老汉觉得看一看也没啥,一来能明一下心事,二来更能戳穿流言,确保家庭和睦。没想到他在路上截住自家几个上学的孩子,不看则已,一看内心的情绪立马晴天转多云、多云转阴天、阴天转大雨,只见自己的女儿书包里全是苞谷粑粑,而后妻儿子的书包里装的却是白面锅盔,一个锅里搅勺把的一家人却做起了两样饭,这是他实在没有料到的。他没有为难孩子,强忍不快的心情,笑嘻嘻地对他们说:“上学去吧,好好读书,好好做人!”当即回家对后妻说:“咱们还是各人过各人的日子,各人养活各人的娃,分房另住吧!多亏你没让俺娃像王祥一样卧冰求鲤,不然我有几个娃就会被你害死几个!”毫无商量余地地与那位只顾自己儿子的婆娘离婚了。他泪眼婆娑地对我父亲说:“兄弟,蝎子尾巴马蜂针,最毒不过妇人心,咱好好照顾咱娃,不要指望幺婆子养娃,最好不要挨我那种洋锉!”言下之意就是不要再续弦。还说“忠言逆耳,良药苦口,不然,我的昨天,就是你的明天”。话虽偏颇,但真诚溢于言表。
与广福老汉共同生活时间不长的那个妇人我记忆也很深,人较白净,长得苗条秀气,收拾得周正干练,见人笑脸相迎,怎么看都慈祥有余、温柔和善,年轻时她一定是个美人坯子,全然不像心短之人。她虽与广福老汉离婚了,但仍然住在我村,想来一个女人带个孩子也挺不容易的,因而在我的记忆中大度宽厚的村里人没有一点多嫌这妇人的意思,还有意无意地帮衬她,使她成功地为儿子娶了一房漂亮的媳妇。不知什么原因,那新媳妇却在一年后阴雨连绵的秋天的一个早晨,不声不响地投井自尽了,因为此事“里黑外不明”,村人们对此讳莫如深,不予置评,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风雨中,泥水里,那妇人哀怨连连地自打嘴巴说着我怎么听也听不懂的话,她痛不欲生、几欲投井随妻而去的儿子被几位壮年汉子死死架住往回拉,她儿媳穿着大红毛衣的尸体按我们关中农村的风俗不能入村,只好停放在村外临时搭建的席棚灵堂下任冷风扫面撩发,特别是后来她儿媳棺盖上长长的铁钉被重锤砸入棺木的情景,都成了我幼时难忘的恐怖记忆。
我父亲还真的听了广福老汉的劝告,在我母亲去世后一直没有再娶,虽然自己备受艰辛,却把父爱最大可能地倾注在我们姐弟五人身上,教养我们自尊自爱、发奋图强,各有所成。直到这时我才悟出,广福老汉不为难犯错的小孩,对孩子讲道理、不蛮横,真欢喜、不溺爱,这才是真正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啊!
广福老汉上世纪80年代中期去世,也算是福寿双全。令村里人感到意外的是他的后人并不缺钱,但他的丧事办得却十分简单,没有什么八挂五的乐人吹吹打打,没有什么自乐班唱大戏,他在外工作的儿孙们只是把乡党们好好招待了一番,甚至连哭声都不大不长不悲切,和当时大操大办丧事的社会风气形成强烈的对比。当年我回家后听父亲讲,广福老汉在外干大事的儿子说:“只要老人生前没受罪就行了,搞那些形式只是给活人看的,还吵闹得大家都休息不好。咱趁这事好好招待一下乡党,做到问心无愧就对了,不搞那些‘活着不孝、死了瞎闹’让人戳脊梁骨的事。”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仍清楚地记得父亲当年对我说过的那句意味深长的话:“你看,人家在外边干大事的人想的、说的、做的多齐整、多攒劲、多咥活!不愧是受组织教养的人,不愧是你广福伯的后人!”
顺便说一句,广福老汉的子孙中不乏厅局级干部,在我们村算是屈指可数的大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