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月能豹编工艺的创新设计研究

2019-11-11郭旭敏程馨

工业设计 2019年7期
关键词:文化创意一带一路

郭旭敏 程馨

摘要:在“一带一路”背景中,文化发展被列为崖唬,这为广西非遗竹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fel日的、粗糙的竹编制品与新时代人们对竹编产品的高质量、高要求之间的矛盾愈加严重,思考如何将广西传统的竹编工艺文化与时俱进地融入现代生活中是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广西竹缅非i窦文化创意产品的调查与研究,不断探索更好的方式传承与发展广西竹编,充分体现出广西本土文化特色,使其具有国际接受性,从而促进广西地区社会经济和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广西竹编;文化创意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19)07-0120-02

1 广西竹编的发展背景与现状

广西竹编工艺历史悠久,多集中于南宁宾阳县、柳州融安县、玉林博白县等多个县区的许多乡镇。宋代时期,广西宾阳编织的凉席就已传遍大江南北,被当时四川宣抚副使郑刚称赞为“宾州竹簟甚佳”。以前,竹编制品是每家必备的生产、生活用具,床铺、躺椅、菜篮、筲箕、蒸笼,甚至连热水瓶壳、装衣服的箱子也是竹编的(图1)。竹编是一种比较古老的工艺,就现在来说,既环保、易得,且富有地方文化特色,但现在,这些竹编制品大多成了“古董”。这意味着竹编工艺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给广西竹编产业发展带来了新契机、提供了新平台、注入了新动力。从2004年以来,中国·东盟博览会已成功举办十五次,进一步推动了广西的开放与发展,其中也不乏对竹编工艺的交流。2011年博览会期间,具有原始野性美的印尼“魅力之城”西巴布亚省展馆全部由木杆、草绳、竹编构建而成,展台一侧摆放着10多个竹编碟子,里面盛放着天然植物染料;2015年柳州林业参加博览会的林木展时,集中展示了竹工艺品、竹衣架、竹编画等,深受世界各地商客和群众的的青睐。

2 竹偏制品在当今经济型市场中的发展瓶颈

1)竹编制品功能单一,缺乏产品性特征。市场上的竹编制品多为花瓶、簸箕、凉席、斗笠、灯罩、篮子等日常生活用品,种类单一、应用范围较小,容易被现代批量化生产的塑料制品所替代。

2)缺乏现代审美趣味,竹编制品体裁传统、形态具象。市面上的竹编制品以罐装容器具多,缺乏变化与创新,和现代生活脱节,无法满足当代人的审美、消费需求。

3)竹编制品附加值较低,本土文化特征较弱,品牌化程度低。在竹编制品的生产、包装、销售、用户体验等方面缺乏系统研究。

4)竹编制品大多数为纯手工制作,竹编手工艺人年龄较大,出现文化断层现象,并且手工艺人文化水品普遍不高,创新意识薄弱,创新能力较差。

3 广西非遗竹编工艺的创新方向

3.1 发展传统竹编在工艺与材料上的创新

竹子是一种环保的原始材料,将其进行锯竹、卷节、刮青、开片、分蔑、三防处理等工序后,用不同的编织手法,编出各式各样的动植物纹样或形状,生产方式较为落后。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时,为了突破竹编受到原材料属性的限制,应充分融合现代材料,如玻璃、陶瓷、亚克力、金属等工业材料,改变竹编材质单一性,给竹编制品带来新的生机;或则使用现代材料代替竹材料,结合竹编工艺技法,使得文创产品富有东方情调的同时,更切合现代批量化的生产方式。采用广西竹编与现代材料相结合的方法,融合现代创新技术,不断拓宽广西竹编工艺的应用范围。不同材质和工艺的组合将会给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带来更多创新点,给消费者带来更加新奇的用户体验。

3.2 挖掘传统竹编在主题文化上的创新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风情和景色秀丽的自然风光为广西竹编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创作素材。将广西本土文化元素融入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去,不断发掘文化元素的精髓和本质,赋予文创产品新内涵,巧妙地将传统编织工艺和文化元素相结合,传达出丰富的人文精神和艺术特征。例如:贾茜萍作为市级非遗“苗族贾茜萍手工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她的竹编画题材来源于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她提出“用竹编讲好苗山故事”,积极保护传承这门苗族古老的技艺(图2)。

3.3 尝试传统竹编的跨界设计创新

“懂工藝的不懂设计,懂设计的不懂工艺”,技术与艺术出现分离。这一现状使得广西竹编工艺技术缺乏创新,竹编类的文创产品辨识度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该让竹编手工艺人与著名的产品设计师或企业进行跨界合作,不断提高竹编工艺的技术合量,提升该类非遗文创产品的文化传承和传播效率。逐渐形成较为成熟完整的合作模式,加快品牌的建立和增强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影响力。例如:广西博物馆与广西金壮锦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共同设计出凤灯竹编手提包(图3),改变人们对手提包采用织物或皮制材料的一贯认识。该系列手提包造型简约、融合广西民族文化,配色端庄稳重,造型精巧雅致,寓意吉祥,极其富有少数民族美感,改变了人们对竹编工艺的固有认识,为传统编织工艺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和全新思路。再如:竹编设计大师章俊杰通过三维数字软件对竹编结构进行数字化处理设计,设计出图纸后再给手工艺人加工编织,将许多凹凸的竹编面组和起来,形成不同的有机形态,或将竹编和陶瓷材料相结合,制作出更符合现代时尚生活的家具产品,并创立家具品牌素生,给竹编这门传统手工艺带来一线新的生机(图4)。

3.4 提高竹编类文创产品附加值创新

为了让广西竹编更有生命力,我们应该提高广西竹编文化创意产品的趣味性、创造情感化体验、改变产品样式和增加产品功能,克服竹编制品单一化,以及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这些举措都有利于增加竹编制品的销量和塑造品牌形象。广西竹编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与开发应将开发、生产、包装、营销模式、销售渠道等一系列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实施线上推广、销售,线下同步跟进的销售模式,完善售后服务,做好该类文创产品的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广西竹编艺术。如台北故宫博物院在文创产品市场的销售模式,就是很好的例子。2017年台北故宫博物院文创部门线下收入近1个亿,线上淘宝网收入近5000万,使得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有了更加广阔的消费市场。它在产品开发时,每三个月推出大约300种文创新品,新品上架后,如果市场反应冷淡,商品将进行打折或者销毁,保证台北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的高质量。在售后中,如果遇到仿冒或者盗版产品,他们会马上联系相关单位进行扣查商品和公司,并积极告诉消费者如何辨别真假,不断提升台北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的知名度。

3 结语

竹编工艺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一带一路”为其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深入了解广西不同地区的竹编工艺特点,做出针对性的保护与开发模式,设计出优秀的广西竹编非遗文化创意产品,唤起更多的人对竹编艺术的认知和热爱。向世界展示广西的特色文化,从而提高中国的文化影响力和创造力。

本文系2017年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创新实验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竹编(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7年)苗族竹编书画制作工艺(融水苗族自治县);(2018年)宾阳竹编技艺(宾阳县);灵山竹编技艺(灵山县),三江竹器编织技艺(三江侗族自治县)。

参考文献

[1]王燕,范大伟.工业设计视域下竹编工艺的创新设计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6(31).

[2]曹星,易晓蜜.竹藤编织的当代传承性研究——竹丝扣瓷的设计与创新[J].四川戏剧,2018(04).

[3]赵圆圆.传统钊内工艺在现代产品设计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J],上海工艺美术,2018(01)

[4]马艳青,汪进芳.在广西特色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研究——竹制工艺品的开发[J].现代装饰(理论),2014 (03).

[5]覃秋萍.广西宾阳竹编文化及其现代发展对策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8(04).

猜你喜欢

文化创意一带一路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浅析各级大剧院的发展状况
浅析传统工艺对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启示
基于熵权—TOPSIS法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巧借“文化创意”实现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