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2019-11-11韩丹丹

课外语文·下 2019年9期
关键词:渗透德育中职

韩丹丹

【摘要】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人际交往的工具,是做人做事的基础。随着教学制度的不断更新,当前的中职教育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德育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教师要利用时代的教学元素,为学生建立良好的语文学习体系和知识框架,带领他们感受语文的价值和精髓,通过日常的学习和生活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新时期的中职教育工作者要知道,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离不开德育教育。语文这门学科融合了各種生活实际,是德育教育的好平台、好渠道。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渗透各种德育教学元素,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和品德熏陶,提高语文的学习意识。本文从中职教育的角度出发,对课堂中渗透德育元素的方法和策略做了几点分析。

一、注重德育元素,扩展语文课堂内容

父母本是孩子的第一任教育者。但有调查研究显示,每日与孩子接触最多的还是学校里的老师,父母大多忙于工作,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学生对新的环境难以适应,容易产生失意、压抑、紧张、焦虑的情绪,缺乏安全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待人冷漠,以自我为中心。久而久之,自信心降低了,对学习就失去了兴趣。在新课标不断改革的今天,“怎样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了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教师要关注的教学内容。

人类不仅要关注自己生命的本身,还要从世界物质中感受生命的真谛,将生命价值不断扩展和壮大,融入大自然的每一个角落。素质教育不断扩展的同时,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要从全新的角度出发,注重德育元素,扩展语文课堂内容。这就是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元素的重要意义。中职学校的语文教育正是要让学生亲临自然,从自然中感受生命的庄严,产生对自然界万物的尊重,才能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让学生的精神生活得到充实。

与专业课相比较,中职语文更贴近生活,具有明显的综合性。一方面,语文对学生的品读、语言的积累能力、语言的运用能力要求特别高。只有让学生掌握了语文知识的框架和知识体系,才能让他们联系社会生活进行思考和探究。另一方面,语文能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和职业道德,为学生进入职场工作做准备。德育教育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对教师和学生做出的新要求。中职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利于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经典文章,很多包含了有价值的德育教学元素。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促进学生对课堂语文知识的吸收率,充分利用课文资料扩展课堂的德育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自身的行为品格、道德素质也得到了有效的训练和提高。

二、引入德育课堂实例,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意识

中职学校的语文教育中重点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这就要求教师将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让课堂达到“人与自然的统一”,充分发挥德育语文课堂的教学优势。语文教材中涉及很多生活化的元素和常识,能让学生学会感受,学会总结课堂知识点。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教导学生把课堂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加入到课堂的互动和交流,从大自然中感受各式各类的生物和种群。只有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保证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的文化氛围中解放自身内部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语言表达能力。

既然引入了德育教学元素,教师就要配合德育课堂的实例,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意识。中职语文的课文本身感情色彩就比较浓厚,能带给学生全面的情感体验和学习经验。只有在教学的同时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才能发挥德育课堂的优势,促进学生情感内化,使每个学生感受到语文的价值、体会到生命的内涵,全面提升道德品质。“爱国主义热情”是一项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育教学内容,也是学生充足的精神力量源泉。教师一定要不断引入各种优秀教学题材,无论是和平时期还是战争年代的经典篇目,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师生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如教学《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一篇当代诗歌时,教师就要充分融合德育元素,让学生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其精神价值。爱国是此诗的主题。提起祖国,人们往往会想起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四大发明、地大物博……以一种貌似豪放实则空洞的虚假,去歌颂祖国的强盛伟大。作者则反其道而为之,独辟蹊径,直面祖国灾难深重的古老历史及严峻的现实,构造出一幅幅流动凝重的画面,配之以舒缓深沉的节奏,把祖国比拟为伤痕累累的母亲,以赤子之情向母亲倾诉内心的痛苦,表达为祖国的未来而献身的激情和决心。为了强化课堂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工具,从网络上寻找一些相关的视频,调动学生的情感动态。如大型纪录片电影《唐山大地震》,就是最典型的教学实例,能让学生在观看和学习的同时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学生的爱国之心油然而生。必要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文演讲,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通过表演不同的文章篇目,塑造学生的人格魅力。课文的表演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通过学生“自荐”的方式,只要是学生喜爱的课堂教学方法,就是值得教师采用的好方法。

三、加强德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语文教育追求个人与自我的统一,这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主旨。但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限制,很多中小学生认为学习是一项任务,只要完成了每日必做的学习任务,就“万事大吉”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从表面上看,学习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获得更好的成绩,以便取得学习成就。但从本质上来说,学习是为了培养自身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为今后走入更高级的学习阶段和进入社会做准备工作。特别是语文这门注重生活实际的学科,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生命的尊重,从心底审视生命活动的本质。

很多经典的古诗词也能体现德育内容,教师也可以合理地引入,并逐渐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训练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比如周敦颐的《爱莲说》有这样一句千古名言“吾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体现了作者洁身自好、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我们可以给学生播放莲花盛开的相关视频,带动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情境学习中感受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又如《论语》中的“吾日三省悟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告诉读者每天要进行深刻的反省,做人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老师讲授的道理和知识有没有复习?这是《论语》中最经典的“灵魂三问”。学生在学习这些经典诗词时要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将这些名言佳句和自己的生活相结合、相联系,在情境中感悟,在感悟中理解,真正发挥德育教学的优势和作用。

融合了德育元素的语文课堂,其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更贴近,更吻合,更能体现当代素质教育的新理念。利用情境教学和德育元素相结合,能扩展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形象思维的作用下锻炼自身的思维品质,提高自身对生态观的感知和认识。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师必须要善于根据文章内容,来制定有价值的教学方案,并创设出恰当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感受,让学生把课堂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通过“多看、多听、多谈”的教学模式,能让每个学生的脑海中产生更为直观、清晰的学习景象,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达到心理素质的高效发展。

社会在稳步向前发展,语文的教学成果也应该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教学趋势。为了给学生构造“灵活多变、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教师要注重德育元素,扩展语文课堂内容,从深层次的角度引入德育课堂实例。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意识,在配合德育教学模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渗透德育中职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