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

2019-11-11董爱菊

课外语文·下 2019年9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语文教学

董爱菊

【摘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引导小学生树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的“爱国奉献,诚实友爱”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发扬“自由平等,正义法制”的理念,自觉追求“繁荣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理想,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青年学生的精神世界。自古以来,中国就非常重视教育。孔夫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人才培养理论,认为人才培养需要受到语文的陶冶。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语文教学;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

一、在语文教学中充分挖掘德育因素

语文教学,不仅传达给学生享受语文的乐趣,升华学生的理念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小学教材选用的学习内容,都是由编者精心挑选的,每一单元都有很多内容,其内容涵盖了历史、文学、实践等诸多学科,具有较强的组合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还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在我国,德育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学科,但德育与多学科的融合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把德育融入小学教育,完全符合小学教育的目标。因此,教师应充分探索课堂德育的因素。坚持和勤奋是一种优秀的品德。小学生普遍学习困难的原因,不在于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不够完善,而在于他们不坚持做事,也不了解坚持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

二、生动形象,寓教于乐

创设不同的生活情景,把各种不同的问题隐藏在生活情景中,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深深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在我们的身边,它不是高高在上的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而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每时每刻都接触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受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用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把锋利的武器解决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语文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以及应用的活动当中。在我国传统道德教育中,如培养学生的社会道德、法律素养和文明习惯,学生通常会理解和接受具有规范性的真理。如果道德教育的抽象理论只依赖于灌输,那么教育过程就会更加枯燥乏味。与德育相比,语文教育更加生动有趣,形象具体明确。黑格尔认为:“美丽只能在形象中看到。”书法是通过视觉语文来塑造人们的形象,语文教育作为视觉和强烈的视觉教育与偏向于僵化的德育理論知识有着巨大的不同,它总是不能离开感性的存在。语文教学具有“寓教于乐”的特点,因为审美是人的一种高层次的需求。一旦满足,人们就会有一种快乐和幸福的感觉,让人们欣赏美丽,愿意接受教育。小学生在轻松自由的审美氛围和语文活动中体验精神愉悦,学会在自然社会生活中发现各种形式的美,从丰富多彩的形式学会表达美,创造创新也使小学生乐于接受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情感。

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被真善美的东西所吸引,激励他们激发好的东西,同时在意识形态上进行深刻的自我分析教育。与单纯的思想道德知识的灌输相比,这个培育过程无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虽然效果不是直接的,但是长期的。这是因为学生从心里得到美丽的灌溉。通过渗透的特点,学生的品德被巧妙地培育出来。这些角色被学生所认可,永远陪伴着他们的生活。因此,如果能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渗透德育,就应该把学生的情感理性纳入考虑之中,让学生体验愉悦,使他们能够在愉快的气氛中自觉地吸收道德内容。

四、在语文教学中育德于美,以美润德

我们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小学都倾向于采取以考试为导向的方式,使德育课程的正常活力非常枯燥,看不到德育方面的“美”。在没有美的纯粹道德主义的情况下,小学生会有自己的排斥心理,更不要说服了。这使得德育的内容并不真正得到民众的支持,导致德育成绩不尽如人意的尴尬境地。谭传波教授提出了“德育美学”和“赏心悦目的德育”。如果把道德教育的内容变成“美丽的画”或“美丽的歌”,学生将自主地认同他们的内容,提高了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五、组织语文活动,建构良好品德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表示:“从知识和实践的统一中全面实践。”在语文课中,渗透德育不是要把语文类转化为思想道德的教训,也不是靠宣传喊口号,而是多关注语文类实践活动的地位。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基础训练,学生有一定的语文表现能力,渴望着那些独特、新颖,充满个性的表演。通过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可以满足小学生的积极表现心理,给他们一个表达自己想法的地方。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精心策划这些活动,渗透进德育中。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将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扩展,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获得情感体验,享受培养情操创造的乐趣,充满信心,美育、德育得到了充分体现。

六、加强师德修养,树立良好榜样

语文教师要树立正面形象尤为重要。仪态优雅,而且还要热爱教育,提高语文技能,这样很容易得到小学生的认可。

七、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已经不是一个新生事物了,事实上信息技术早已辅助教学进入了我们的课堂,计算机的动态演示,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将很多我们难以在课堂上大范围开展的活动,可以将一些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图片或者影视作品通过模拟演示,展示在大屏幕上。信息技术的应用满足了学生对未知事物以及电子科技的好奇心,通过信息技术展示出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为教师解决德育教育的问题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德育教学效果也有了显著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离不开巨大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因此我们要建立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资源库。只有优质的资源,才能让我们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德育情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2]《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聂海兰.构建云课堂,实施有效学——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7).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语文教学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