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我国产学研互惠性协同创新的存在性

2019-11-11吕宝林赵观兵张渊

价值工程 2019年29期
关键词:协同创新产学研

吕宝林 赵观兵 张渊

摘要:产学研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国家创新战略,但我国产学研的发展较为缓慢。互惠性思想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构建了新的创新思维模式,提出了新的协同方案,从而可以大幅度提高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效率。当前,产学研互惠性协同在我国科技管理领域仅处于起步阶段,有待深入探索、应用和扩展。

Abstract: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s an important national innovation strategy in China, but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s relatively slow. Reciprocity ideas provide new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build a new innovative thinking mode, and propose a new synergy program, which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At present,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reciprocity coordination is only in its infancy in the fiel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in China, which needs to be further explored, applied and expanded.

关键词:产学研;协同创新;互惠性;国家竞争战略

Key words: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collaborative innovation;reciprocity;national competition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9)29-0087-02

1  产学研协同创新已经成为全球性技术创新竞争的高端领域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模式起源于美国硅谷的实践,是产学研与协同理论的结合。1995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Henry E教授和荷兰阿姆斯特丹发展学院的Leydesdorff教授共同提出了“大学、产业、政府”三重螺旋创新模型,利用生物学的相关原理来解释政府、大学、企业之间相互依存的互动关系,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政府、产业之间的互动是改善一个国家或地区创新条件的关键。

在产学研推进的过程中,逐渐吸纳了协同的思想,形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指企业、大学、研究机构三个基本的创新主体在政府、科技服务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相关主体的协同支持下,投入各自的优势资源并发挥各自的核心能力,共同进行技术开发的协同活动。

在世界范围内,产学研协同创新目前已经成为技术创新竞争的高端领域。依托于斯坦福大学强大的科研实力及校方对产学研合作的鼎力支持,硅谷构建了大学、科研机构、产业界协同创新的关系,造就了名闻遐迩的硅谷奇迹。硅谷之所以诞生了苹果、惠普、英特尔等一批世界级的高科技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一地区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互动。在里斯本战略(Lisbon Strategy)的指导下,欧盟于2008年建立了“欧洲创新工学院EIT(European Institute of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以加强欧盟创新平台的建设,且EIT通过章程的形式明确以KIC(Knowledge and Innovation Communities)模式来运行。

2  产学研协同创新已被确立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国家竞争战略

产学研协同创新在海内外的崛起,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规划了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即“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其中,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成为现阶段的一项发展重点。

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指出:“要积极推进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

2013年4月,14家第一批通过“2011计划”认定的国家协同創新中心名单公布。“2011计划”的实施,不仅是进一步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战略举措,也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动力。

我国是经济大国,但还不是经济强国,技术创新的滞后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化与完善。长此以往,我国经济大国的地位恐难为继。中国科学院何郁冰教授认为,尽管中国在自主技术创新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在研发投入、科学论文、专利总量上都居于世界前列,但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现象依然存在且较为突出:即一方面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还不强,尚未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在许多技术革命频发的基础性行业中核心技术依然严重依赖于国外,另一方面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依然长期偏低,未能有效支撑起经济发展的空间。因此,我国政府及各个阶层和群体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寄以厚望。

3  产学研互惠性协同是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的重要目标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我国产学研发展的大势所趋,但在现有环境下,如何实现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协同”却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在国外研究领域,虽然对协同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在实务中产生了较大的成效,但也没有给出具体的标准或规范。因此,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所面临的困境就是如何“协同”的问题。

互惠性是一种思想和理念,也是一种策略和方法,当前广泛地应用于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领域。互惠性最早的研究产生于人类生物学。Bowle&Gintis以更新世晚期的流动狩猎和根块采集为主的族群为背景,针对于互惠演化均衡的目标,根据计算机仿真显示出,在经过500年的变化之后,强互惠者的族群比例达到37.2%,自私者占38.2%,合作者占24.6%,平均卸责者占11.1%。Chanchai Tangpong利用仿真的方法模拟了互惠群体的演化问题,发现即使原来整个人群都是自私的,但如果在突变中产生强互惠者,由于强互惠的期望接受限度在演化过程中不断增加,就有可能降低自利者的生存适应性,从而使强互惠者在自然演化过程中得到生存。

互惠性偏好的提出为协同的实施提供了一个可行方向,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协同的功能。国外研究者对产学研互惠协同进行了探索,我国的研究者也有所涉及,但是,这类的研究并不深入,难以满足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的需要,也未能在微观层面提出具体的互惠性协同措施。互惠行为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应用要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西方学者很早就关注到互惠性偏好理論在产学研协同创新领域的应用价值,认为互惠性动机与行为对产学研协同存在着重要的支撑作用。Etzkowitz H,Leydesdorff L认为,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互惠是前提,如果缺乏互惠的理念和行为,协同难以发生和深化。Sun Y认为产学研协同中隐含着互惠,如果参与双方过度地考虑自身的利益、缺乏互惠动机,就无法产生协同。Kate Fitch认为,产学研协同的过程就是双方互惠合作的过程,如果参与双方达到了一定的互惠水平,就会使合作创新上升到协同创新。

近年来,我国学者也注意到了互惠性偏好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推进中的作用。唐震、汪洁、王洪亮在案例分析中发现,互惠因素对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成功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在互惠缺失的环境下,协同过程往往中断或破裂。李云梅、乔梦雪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双方参与人员之间的互惠行为,发现这些互惠行为拉近了双方人员的心理距离,减少了隔阂,使合作更为默契。艾志红、谢藤分析了产学研互惠性协同创新中知识转移的演化博弈路径,并利用仿真分析发现了影响协同创新知识转移的几个关键变量,进而提出了互惠性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转移的具体策略。

因此,如何将互惠性偏好下的互惠动机与互惠行为合理地引入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实现对协同创新的改进、提高协同创新的效果,是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理论与实务领域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如果互惠性协同问题得到解决,或者得到实质性推进,就有可能突破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协同”瓶颈,大幅提高创新绩效,进而推动国家创新战略的进展。可见,互惠性协同的成败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结果存在重要影响。

同时,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地区差距较大,反映到新管理思想、理念、方法的引入上,同样也是东部地区领先于西部地区。在产学研互惠性协同创新实施中,一方面我国在整体水平上有待提高,另一方面东部地区较西部地区存在一定优势,可为西部地区提供借鉴的平台和空间。因此,将我国东西部地区的产学研互惠性协同策略与经验进行比较,可以缩短东西部地区间的差异,从而推进我国产学研的整体发展。

可见,如何深入实施我国产学研合作中的互惠性策略、使之发挥对协同创新的促进作用,打破协同的瓶颈,同时发现西部地区在互惠性策略实施中的不足,指出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借鉴的方向,是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战略实施中一项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秦政强,魏志祥,谢振宇.核心价值观认同、心理幸福感和成功智力的相关性研究——基于知识型人才的数据检验[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7(5):20-29.

[2]王建成,卢桂成,常光辉,张同建.论知识经济时代会计职能的弱化及重构[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8,34(173):105-110.

[3]张成华,王海军,王华.虚拟公司治理视角下国有企业产学研公共地悲剧治理研究——基于寻租、合谋、机会主义行为抑制的中介效应检验[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8(6):81-90.

[4]刘瑞文,黄洪斌,曹利莎等.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对风险防范促进效应实证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7,33(170):30-38.

[5]施慧斌,刘修奇.基于多代理模型的产学研主体协同创新行为演化博弈仿真分析[J].价值工程,2019,38(18):17-21.

猜你喜欢

协同创新产学研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高职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合作探索与实践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