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授课模式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
2019-11-11李娟白云峰张志刚徐守竹周晶
李娟 白云峰 张志刚 徐守竹 周晶
摘要:目的:分析小班授课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学过程中的效果,为进一步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积累经验。方法:选取陕西中医药大学2013级、2014级和2015级预防医学专业301名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2013级为小班授课,2014级和2015级为大班授课,分析不同年级学生试卷成绩、学分绩点和成绩评价的变化。结果:2013级学生试卷成绩和学分绩点明显高于2014级和2015级学生,小班授课有利于课堂教学管理和学生学习能动性的调动,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小班授课;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2-0228-02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新技术和新材料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新的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问题层出不穷,而传统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尚未得到解决[1],作为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关注,职业病防治工作将面临巨大的挑战。《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主干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劳动条件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该门课程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是一门涉及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职业环境的综合性课程,学习难度较大。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里,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全面介绍该门课的理论知识。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是《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学中面临的难题。本文主要反思教学过程中不同人数授课模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选取陕西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3级、2014级和2015级预防医学专业301名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3级108人,2014级89人,2015级104人。
2.方法。(1)教学方式。根据《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学大纲(82学时,4.5学分)要求,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2013级学生按照两个自然班进行分班(其中一班51人,二班57人),采取小班授课模式,2014级和2015级采取大课堂集体授课模式进行教学。(2)教学考核方法。根据学校统一安排,《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采用任课老师自命题和闭卷考试模式,试卷命题严格按照学校命题要求,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课时分配进行。2013级、2014级和2015级试卷涵盖知识点相同,包括名词解释、单项选择、多项选择、简答题、论述题五种题型,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10分钟。试卷最终的评判依据考前制定的标准答案以及评分标准,采用流水作业模式进行。(3)学分绩点计算。学分绩点=课程规定学分×课程绩点。课程绩点标准:95—100分为4.0,90—95分为3.6,85—90分为3.3,80—85分为3.0,75—80分为2.5,70—75分为2.0,65—70分为1.5,60—65分为1.0,<60分为0.0。(4)成绩评价。根据学生成绩划分等级进行评价,评价标准为:优秀(90—100分)、良好(80—90分)、中等(70—80分)、及格(60—70分)和不及格(<60分)。
3.统计学方法。数据使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结果表示为X±S,采用One-way ANOVA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分析,差异显著水平设为双侧α=0.05。
二、结果
1.试卷成绩分析和学分绩点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013级学生试卷成绩平均为(83.06±7.27),明显高于2014级(67.60±7.52)和2015级学生(67.87±9.15)(F=126.56,p<0.05)。2013级学生学分绩点平均为(13.31±2.67),明显高于2014级(7.26±3.15)和2015级学生(7.18±3.75)(F=124.10,p<0.05)。2014级学生与2015级学生相比,试卷成绩(p=0.82)和学分绩点(p=0.8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2.学生成绩评价情况。研究结果显示,2013级学生成绩优秀(22.2%)、良好(39.8%)的比例明显高于2014级(0.0%,6.7%)和2015级(1.9%,3.8%)学生,2013级学生成绩不及格(0.0%)比例明显低于2014级(7.9%)和2015级(6.7%)学生,成绩等级评价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34.9,P<0.05)。
三、讨论
近年来,我国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仍然有很多职业卫生问题不断涌现,职业病的防治形势依然严峻。这对职业卫生工作者及预防医学本科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时期职业卫生需求,《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学普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学生难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掌握职业病的相关知识内容;其次,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学习涉及多学科,学生所想思维能力不足,难以进行从单一学科向综合学科的转变;最后,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应用性、实践性很强,传统的授课模式难以满足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小班授课打破了原有的以大班为单位的理论教学,其教学效果得到我国高校的普遍认可[2]。小班授课可以紧扣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充分地进行师生互动[3],切实做到“以学生為中心”,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问答、讨论及发言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产生新的灵感,同时培养学生多向思维能力。此外,小班授课使教师在课堂上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关注每一位学生,可在课堂及时获得教学效果反馈,并且减少不规范课堂行为的发生,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本次研究表明,小班授课学生试卷成绩和学分绩点明显高于大班授课学生,成绩优秀、良好等的比例明显增加,而不及格人数明显减少。由此可知,小班授课模式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学过程中,增加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机会,增强了学生对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效地提高了《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教学效果。
但在小班授课教学过程中,仍需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1)教师以BOPPPS教学理念为导向,加强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2)开展TBL、PBL、CBL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注重以学生为核心,培养医学生“以能力为导向”的医学综合素养。(3)建立《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学团队,通过加强MOOC、微课的建设扩充实践教学内容,达到拓展学生第二课堂的目的,培养综合性强的公共卫生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钟学飘,朱志良,马争,等.2005—2013年全国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5,22(07):858-859.
[2]望军,贾碧,邸永江.高校小班授课与大班授课的利弊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19):223-224.
[3]张利文,王春华,杨巧云,等.PBL与CBS相结合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学中的设计和实施[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2):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