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黄化病的防治技术措施探寻
2019-11-11韦光合
摘 要:杉木是我国分布较广的用材树种,也是广西地区常见的一种植物,由于杉木具有生长迅速、存活率高等特点,在我国很多地区被广泛种植。但在栽培种植过程中,杉木经常面临病虫害问题,黄化病便是其中的一种,给杉木健康生长带来很大危害,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本文旨在探寻杉木黄化病的防治技术措施,以期为杉木的健康生长和繁殖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杉木;黄化病;防治技术;措施探寻
中图分类号:S791.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1015031
天峨县,别名天鹅,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是国家、广西林业重点县,素有“森林王国”“绿色宝库”之称。杉木在天峨县内均有大面积种植。从天峨县2016年林地变更成果显示:全县有林地面积中种植杉木类面积8.85万hm2,占41.8%。本文以广西天峨县为例,从杉木栽培种植的环境条件及生长习性、杉木黄化病的类型、诱发杉木黄化病的原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杉木黄化病的防治技术措施。
1 杉木栽培种植的环境条件及生长习性
1.1 气候及温度要求
杉木虽然具有易成活、生长迅速等特点,但对环境条件也有一定要求。杉木生长最适宜的气候条件为:年平均气温16~19℃,极端最低气温-9℃以上,年平均降水量1300~1800mm,且需分配均匀,无旱季或旱季不超过3个月。
1.2 土壤条件
杉木较喜光,对土壤的要求较高,怕盐碱,适宜肥沃、湿润、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不喜瘠薄、板结及排水不良的土壤。主要土壤类别有黄壤、红壤、黄棕壤、砖红壤性红壤等,以黄壤条件较好。
1.3 杉木的生长习性
杉木为亚热带树种。喜温暖湿润,不耐严寒、湿热,怕风,怕旱。耐寒性大于其耐旱能力,无明显主根,侧根、须根发达,再生力强,但穿透力弱。
2 杉木黄化病的类型
黄化病又名黄叶病,是危害杉木最严重、最普遍的一种病害[1]。杉木幼苗、幼树极易感染该病,病害季节主要集中于每年的5月,病害特征为树叶及树冠下层慢慢变黄,直至整片杉木林发黄,黄化至3~5a,林木成片枯死,部分杉木虽未枯死,但由于新枝的正常抽发时间因该病影响而被延长,使主干失去生长优势长势减缓,即使萌发新芽也不能成材。感染黄化病后,导致杉木根须及侧根也出现病害,从而无法吸收营养,发生坏死与腐烂,整棵树木都难以存活。黄化病的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2.1 黄化型
杉木感染该病后,最初的发病特征为杉木的嫩针叶及嫩茎绿色变浅变黄,叶片先后出现淡褐色花斑,发病程度严重后整个植株的针叶发黄、发紫或呈红褐色,抑制杉木生長,但通常情况下不会整株死亡[2]。此类型随地形和土壤情况的不同大面积分布。
2.2 黄化枯死型
杉木感染该病后,枯叶从树冠由下至上,由里至外绿色褪除变黄、光泽不再,逐渐转变为红褐色直至枯死。此类型常分布于山洼、沟旁、田边及土层浅薄处,成片状或带状分布。
3 诱发杉木黄化病的原因
杉木黄化病虽属非侵染性病害,也称植物的生理病害,但其危害程度严重,可直接导致杉木黄化直至枯死[3]。诱发杉木黄化病的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因素。
3.1 土壤缺乏营养
土壤缺少多种营养,肥力达不到杉木的种植要求。尤以贫瘠山地为典型,在其他条件相近但土壤不够肥沃的山坳、沟旁、坡上平地等处,黄化病发生的机率和程度更高。
3.2 土壤含水量不均
土壤含水量不均,过高或过低的含水量都可导致黄化病的产生。杉木林土壤如果易积水、土壤湿度大,也会造成杉木发生黄化病,而且含水量越高黄化枯死现象越严重。
3.3 种植栽培条件不适宜
种植栽培的环境条件达不到杉木生长所需的标准也是造成杉木发生黄化病的一个因素。部分林地土壤层较浅,没有深厚的土壤提供给杉木扎根,杉木的根系没能扎入土壤深处,只是水平生长,导致杉木黄化枯死。
4 杉木黄化病的防治技术措施
杉木黄化病尽管属于植物自身的生理病害,但其危害严重可诱发其他多种侵染性病害,是广西杉木林病害中的首要问题,也是广西杉木林病害防治的重点[4]。防治杉木黄化病,可以营林为基础综合进行防治,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4.1 选取适宜的栽培种植环境
杉木的种植应选择光照较好、静风、土层深厚肥沃,地形起伏较大,距盆地、平原较远的地区。低山丘陵区种植杉木宜选择多雨湿润的中小地形,利用自然条件为杉木创造适合生长的环境。虽然不能人为控制气候环境等因素,但可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进行弥补。如适当添加其他树种的种植来营造针叶、阔叶混交林,穿插低秆农作物的种植,以增加土壤的养分,达到改善土壤结构的目的,对杉木的生长发展都有一定的益处。
4.2 适地适树,避免杉木连栽
对还未造林的地区,应进行全面规划,适地适树。选用优良的杉木品种,培育壮苗,合理种植。丘陵红壤虽然土层深厚,但营养贫乏、结构不好、透水保水力差,应整地造林,改善抚育方式,提高抚育质量。同时避免杉木连栽,杉木连栽会造成土壤养分消耗过大,降低土壤肥力的现象。并且连栽的杉木枯枝落叶大量集中难以分解,土壤养分循环失去平衡,有益的微生物数量大量减少,有毒物质无法分解而大量增加,造成土壤性质发生变化,出现恶化,满足不了杉木所需的营养成分,影响其生长和发展。
4.3 对“生病”杉树及时处置
对已经感染黄化病的杉树及时进行处置。针对黄化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将危害程度控制到最小。如对土壤的深挖抚育、施肥压青、萌芽更新,伴生树种的补充种植和间插种植等措施,都可预防杉木黄化病的发生。
4.3.1 深挖抚育
深挖抚育应选择在造林后1~5a内实施,并且尽量避开杉木根系生长旺盛期,以防深挖造成根系受伤,延缓杉木生长速度,深挖为杉木根系今后的快速生长开创了有利条件[5]。深挖抚育可采取林粮间作、套种绿肥、压青等技术措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改良土壤理化结构。
4.3.2 病林改造
病林改造可有效控制杉木黄化病的扩大和蔓延。对于黄化病程度严重的林分,积极进行病林改造,砍掉黄化严重的杉木主干,保留健硕萌条取代主干,达到帮助杉木重新萌发新芽的目的。同时因地制宜改种适宜该土地生长的其他树种,增加林地生物的多样性,间插种绿肥及施肥以增加土壤肥力。
4.3.3 改良土壤
对土壤结构不良,肥力低的区域,可在全面深挖整地的基础上,先种2~3a农作物或绿肥,借以疏松土壤,改善其理化性能,然后再种植杉木,效果也较好。同时适量补充化学元素确保土壤符合杉木种植的生长需求。
4.4 幼林抚育的管理
杉木幼林撫育的主要内容为除草、松土、除萌、培土扶正[5]。抚育时间主要取决于幼林的年生长规律和土壤的水分及杂草生长发育状况。结合广西天峨县实际种植情况,杉木施肥方法分基肥和追肥2种。基肥在表土回穴时施入,肥料与所回表土要混匀,使肥料均匀分布在15~20cm土层内。追肥采用沟施方法,在每株树上坡开一条弧形沟或在树的两侧各开一条沟,沟长40~60cm、宽10~20cm、深15~20cm,沟在树冠正投影下,对幼树一般距树干40~60cm追肥后立即覆土。施肥应掌握在雨后施肥最好。施肥前须松土,除净杂草,林地内的萌芽条要及时除尽,以免影响肥效。幼林施肥时间以造林当年一次性施入作基肥较好,如果是复合肥,最好于造林第2年4—5月一次性施入,既能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又能省工,节约开支。中龄林施肥时间,通常在第2次间伐后施肥,一般在造林后第10~12年进行,施肥第2~3年开始产生效果;近熟林施肥时间,一般在主伐前5~10a进行,目的在于提高主伐林分蓄积量,增加经济效益。施肥后3a见效。
5 总结
综上所述,对杉木黄化病的防治,应根据杉木对土壤、环境、气候等方面的需求,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从改良土壤、苗木培育、整地种植、抚育管理、混交套种、病害防治等多方面做好杉木种植期间的各项工作,以预防黄化病的发生,实现杉木种植的健康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骆栋卿.杉木的栽培技术要点与病虫害的有效防治探寻[J].农技服务,2017(13):113,128.
[2]吴景就.杉木栽培技术及常见病虫害的防治[J].吉林农业,2017(23):99-100.
[3]廖汉強.杉木病害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研究[J].农家参谋,2018(15):89.
[4]梁庭辉.杉木常见病虫害的分析及防治技术要点[J].农家参谋,2018(07):97,107.
[5]潘洁琳,吴凯,王讷敏,等.杉木采穗母树根基穗条产量调控及生根率分析[J].森林与环境学报,2018,38(04):18-23.
作者简介:
韦光合(1973-),男,本科,农学学士,工程师。研究方向:林业生产、管理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