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研究生职业规划课程设计研究

2019-11-11余俊乐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42期
关键词:社会需求职业规划导向

余俊乐

摘要:阐述了在我国高校为研究生开设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职业规划课程的必要性;对设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初步研究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研究生职业规划课程的可行措施。

关键词:研究生;社会需求;导向;职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2-0056-02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毕业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研究生教育正逐步从之前的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演变,很多研究生对于自身条件和就业市场没有清晰的认识,对于研究生期间的科研学习没有合理规划,对就业没有正确的定位,导致研究生就业压力凸显。我国的职业规划教育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职业规划课程缺乏系统性、针对性,这都与社会需求变化密切相关,因此研究研究生职业规划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才能全面提升研究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有助于研究生提前做好职业准备,理性择业,实现人生价值。将社会需求导向与研究生职业规划结合起来,制定职业规划培养目标,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对于培养高层次人才,解决目前高校研究生存在的就业和职业规划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开设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职业规划课程的必要性

1.“双一流”建设的必然要求。随着全国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全面推进,对人才的培养模式和输出结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一流”建设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人才,要求加快打造结构优化、满足需求、各方资源充分参与的研究生教育[1]。重视科研育人、实践育人、创业育人,这就决定了研究生职业规划课程的设计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社会需求的变化,从而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合理需求。

2.增进民生的有效途径。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急剧变幻,按照传统的模式设计研究生职业规划课程将很可能导致教育与实际市场需求的脱轨[2],给职业教育和就业市场带来冲击。研究生的就业问题同时也是备受关注的重点民生问题,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高校要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生的最优职业规划设计和社会总体岗位需求的合理匹配,能提高就业率,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社会岗位供需整合。在部分高校研究生职业规划课程中,学生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出现重理论轻业务的现象[3]。在择业时面临缺乏实战技能和岗位经验的窘境,缺乏竞争优势。部分研究生对自己评价过高,好高骛远,不考虑实际社会需求的变化,因而难以找到合适的岗位。加之部分研究生职业规划课程中并没有树立社会需求导向的理念,毕业生中存在不恰当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因此很难适应市场需求的變化。

4.提升个人职业能力。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注重研究生职业规划课程设计,但大多没有真正体现研究生职业规划课程的直接目标,即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优化研究生职业规划课程体系的建设,能帮助学生掌握求职技巧和树立自信,提升学生整体职业技能和素养,增加社会实践经验,了解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和方向[4]。

二、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及思考

高校越来越注重对于学生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特别是研究生的职业教育,然而在实际中,存在一定的不足。

1.课程教材和师资体系有待完善。部分高校集中主要师资力量在业务课程和科研上,对于研究生职业规划的师资支撑力度不够。因此需要建设一支多专业维度、更加专业化的职业规划教师团队,为研究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从研究生科研和就业的特点出发,提供更多的具有个性化的指导意见,优化课程结构设计,建立更为科学全面的教材体系。

2.课程重视程度有待提升。大部分高校将研究生职业规划教育设计为选修课,且学分占比并不高,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重视。学校往往将职业规划教育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教学内容单一。以提高就业率为目标的课程教育方式能增加课程的吸引力和重视度。在课程设计中加大对多专业师资力量的重视,在教学计划和学科门类安排中进行适当的倾斜和支持,也将极大地推动研究生职业规划教育体系的建设。在高校研究生管理机制中对不同部门的力量和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广泛的合力。在学校层面,加大对研究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投入和改革,积极联系企业,搭建沟通平台,提供职业教育的指导。也可以通过项目实习等方式增进交流,了解实际的市场需求状况,创新研究生职业规划教育,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提升职业竞争技能,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研究生职业科学规划的实现提供条件。

三、开设社会需求导向职业规划课程的可行措施

1.强调课程体系的整体建设,逐步构建合理的目标体系。在研究生职业规划课程体系中,合理安排进度和实施方式。将偏重理论基础的课程安排在研究生低年级阶段实施,如职业礼仪等课程可以在研一阶段学习。而在高年级阶段可以理论和实践知识并重,以求职攻略、就业准备、面试技巧等实践性内容作为主要课程目标。以全链条的角度整体设计科学的职业规划课程体系,实现循序渐进、结构优化的课程设计。

2.就业指导教辅体系的优化建设。从现有教学资源实际情况出发,合理优化课程体系。将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其他单位的优秀做法进行深度融合,开设具有较强应用性的职业规划课程,逐步打造适合市场行情的就业指导教材辅助体系和教学模式。培养研究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规划意识,强化面试过程中应变经验和技巧。

3.构建高素质师资队伍,探索职业教育新模式。从社会整体需求出发,满足学生对教学过程的期待和心理需求,结合课程设计的整体目标,设计探索出适合民族类院校研究生的就业规划课程体系。融合不同学院学科的教师,有利于充分扩充课程设计的知识面,完整提供职业教育规划的各方面课程。不同专业教师之间的交流也提升了职业规划教育的综合全面性和科学性,课程内容不再单一化。在具体的实现方式上,可以采取课堂讲授、课堂辩论、实地调研、学长经验介绍等多种方式,提升课程的层次性和动态性。

4.增进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将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融合进研究生职业规划指导课程体系中,是现代企业岗位需求中的必然要求。企业的建设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需要达到岗位要求的专业方面的硬性要求,还需求具备良好的诚信和感恩品质。因此,适时在研究生职业规划指导中加入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增进就业都有着积极意义。树立诚信感恩意识,对研究生的终生职场发展都会产生较为深远影响。

5.及时进行课程建设过程的跟踪反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注意加强对不同学生群体意见的收集,掌握课程教学质量和研究生认识变化。可以通过提问、调查问卷、座谈等形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还要注重企业需求的变化,加强跟进企业实际诉求的变化,保持整体课程体系設计的动态科学调整。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保持对自身职业教育的合理认知,找准定位,查漏补缺,为获取自己理想的岗位做好充分准备。另外,还需要加强对研究生的求职心理和态度进行有效的疏导。

高等学校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应符合社会需求的变化,在充分了解社会实际需求基础上组织教学活动,才更加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目前对于职业规划课程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教学方式创新、课程设计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职业规划课程存在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学生对自我和工作缺乏足够的了解,就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都与社会需求变化密切相关,因此一定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制定职业规划培养目标,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才能更好地培养高层次人才,解决目前高校存在的就业和职业规划等问题。

在新的经济社会环境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研究生职业规划课程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合理规划研究生职业规划课程,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社会需求和就业动态的正确认知,进而提升研究生的岗位匹配度和就业率。因此,加强对研究生职业规划课程设计的研究,增强相关的力量和物资的投入,探索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杨杰文.从研究生就业的现状与问题谈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0).

[2]陈宝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6.

[3]尹玉斌,董利.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56):23-25.

[4]段汶利.关于当前高校就业教育的思考[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2).

猜你喜欢

社会需求职业规划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偏向”不是好导向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浅议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与管理水平提升
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