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改革的高职劳动育人模式探析

2019-11-11杨诗雨

科技资讯 2019年23期
关键词:高职改革

杨诗雨

摘  要:将劳动教育纳入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确立德、智、体、美、劳五大测评模块。单独设置劳动教育权重,根据不同年级学生、教育教学实际以及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科学确定学生劳动教育具体内容和要求,并增设反映学校办学特色的评价内容,打造具有高职特色的劳动育人模式。

关键词:综合素质测评  改革  高职  劳动育人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8(b)-0184-02

1  高职劳动育人的重要意义

1.1 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劳动教育作为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关键词汇,再一次高扬了劳动教育的旗帜,丰富了党的教育方针,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和鲜明的现实针对性,也对高校提出了加强劳动教育的新任务、新课题,对于教育界准确理解与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具有正本清源、导正航向之作用[1]。

1.2 高职教育与劳动存在关联性共生关系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内涵在于培養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技术技能人才,[2]因此劳动教育对高职院校育人工作有着重要意义。作为高职教育必须解答和回应的问题,劳动教育的实际落实程度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1.3 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四育”具有融通性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劳动教育并不居于从属地位,它与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构成了培养全面发展时代新人的教育过程的统一整体,对其他“四育”有着正向促进作用。

2  将劳动教育纳入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必然性

2.1 有利于矫正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存在的缺陷

把劳动教育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相结合,把劳动教育的过程与其现实表现相结合,这不仅有利于矫正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践中长期存在重学生知识能力评价,轻劳动教育的片面做法,也有利于转变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把劳动教育当作知识性课程学习,而忽视知行统一的错误倾向,并按照德、智、体、美、劳这5个方面对素质测评体系的内容比重进行重新的划分与制定,使素质测评体系能够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反映出来。

2.2 有利于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

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成绩不仅作为评优评先、入党积极分子推荐、党员发展对象确定、就业推荐及奖学金评定等工作的主要依据,也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计入学分,作为毕业合格的要求。通过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改革,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将倒逼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形成人才培养与劳动教育的良性互动,最终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

2.3 有利于劳动教育真正落实

尽管加强劳动教育的规定不断出台,但在高职院校的执行力度依然不强,主要在于各高职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在理念支撑和实际运作等方面都缺少劳动教育的内容,缺乏评价考核标准,导致具体实施动力不足。

3  高职劳动育人“1中心2阵地3教育4结合”模式构建

3.1 围绕一个中心,指导劳动育人工作

设立专门机构——辅导员劳动教育工作室,负责劳动教育的实施和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每个辅导员为所在班级劳动的总负责人,组织学生开展劳动,其主要职责是教育引导学生明确劳动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督导学生完成劳动教育任务,保证劳动安全。采用“竞聘定岗、见习培养、岗前培训”的方式选拔学生负责人、小组长,由辅导员组成的劳动教育讲师团共同进行岗前培训,协助辅导员做好组织、指导、考勤、检查、评比和服务保障等工作。

设立“辅导员”劳动教育工作室“五个一”目标,即每学年举行一次劳动教育主题班会、组织一次劳动教育专题讲座、举办一次劳动精神学习沙龙、开展一次劳动教育专项调查、撰写一篇劳动教育研究报告。通过“五个一”目标的建立,实现劳动教育全员全过程覆盖。

劳育评分以学生在学年测评周期内实际参加劳动活动情况为依据。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安排不同的劳动内容,实现从学校到社会的进阶式培育。大一阶段学生负责全校教学楼、实训楼、操场等建筑物和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每天早上或者下午半个小时,让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校园生活环境做起,以服务自我、服务集体为主,重点培养学生协作、环保意识。大二阶段学生以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为主,重点培养学生奉献意识,要求学生走出学校参与社区服务、志愿者服务等公益劳动每周一次。大三学生以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为主,重点培养学生敬业意识,要求学生参与毕业设计开放周布展工作,不少于两周时间。

3.2 筑牢两个阵地,搭建劳动育人基地

统筹校内资源,利用大学生创意创业街等校内社会实践基地作为劳动教育实施的载体,设计一些劳动实践,把创意、创新、创客、创业等要素纳入其中,将劳动教育落实在专业教学和校园日常生活中。

与社会机构、中小学签订校外社会实践基地协议,搭建校外劳动育人平台,比如发挥学校劳动教育优势,主动派出专业教师和优秀学生团队,帮助普通大中小学校设计劳动课程、担当劳动课师资,努力做到校内与校外的统一,劳动与教育的统一,不断拓宽劳动育人途径。

3.3 统筹三类教育,夯实劳动育人基础

做好学生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开展“三个美丽”创建活动,即创建“美丽教室”“美丽寝室”“美丽校园”,主要在大一年级开展。

创建“美丽教室”。教室是“第一课堂”建设的主要场所,是学生汲取知识、享受知识的重要阵地。结合劳动育人理念,开展美丽教室创建评选活动。每个班级认领一个教室作为“责任田”,每周针对各教室检查情况进行评分,检查内容包括教室环境卫生是否干净整洁、物品摆放是否合理、桌椅排列是否整齐,评选出美丽教室,并对获得“美丽教室”荣誉的班级进行表彰并广泛宣传。通过美丽教室创建活动的开展,督促学生自己动手,爱护自己的学习环境。

创建“美丽宿舍”。宿舍是学生在校期间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展示良好精神风貌的重要窗口。对宿舍内务进行评分,倡导“干净、整齐、绿色、环保”的生活观念,坚持每周检查、每月评比,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评选出的美丽宿舍作为样板间供大家参观学习,让大家按照样板间对自己的宿舍进行整理。

创建“美丽校园”。在全校实行卫生网格责任制,将卫生公区、花园等落实到班、责任到人,实行卫生保洁制度,坚持“每周一次大扫除”。专门设立卫生监督岗,不定期地对各班卫生区域进行检查,实行每周公示、每月评比,并将评比结果列入对班级和个人的考核。

做好志愿服务劳动教育。打造“两个精品活动”:周末志愿服务活动和暑期三下乡活动,主要在大二年级开展。

开展周末志愿服务活动。以周末志愿服务为载体和切入点,征集志愿服务项目,招募志愿服务团队,建设学校公益劳动服务网,让学生可登录该网站进行志愿者网上注册,根据个人服务意愿迅速找到合适的项目。

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作为暑期三下乡的重点实践内容,依托专业优势进行走访调研、义务助学和技能培训,充分发挥高校和大学生志愿者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优势。

做好专业实训等专业探究性劳动教育。依托毕业设计开放展示周等活动平台开展专业实践劳动,举办劳技竞赛、进行劳技作品展评、展示学生的创新成果,主要在大三年级开展。引导学生全员参与,明确内容、目标,从设计、实施到考评,全程注入劳动教育元素。

3.4 立足四个结合,拓宽劳动育人空间

坚持劳动育人与思政教育相结合。让劳动走进思政“课堂”,在劳动中促使青年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和成长成才,树立正确的擇业就业观念,培养浓厚的职业情感和优良的职业作风。

坚持劳动育人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做好创新创业项目指导工作,抓好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从中选取一批先进典型成立“劳动模范创新工作室”,发挥劳模的示范引领和带头作用,突出创新主题,大力开展管理创新、经营创新和技术创新工作。

坚持劳动育人与资助工作相结合。把日常劳动、志愿服务等与资助育人相结合,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通过资助工作开展劳动育人教育,使受助学生培养勤劳自立等优秀品质。

坚持劳动育人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设立开展劳动文化节,着力打造两个品牌:“劳模讲堂”和“专业技能竞赛”。“劳模讲堂”主要邀请优秀教师、杰出校友、知名企业家等,与学生面对面“讲故事”,深入解读劳动精神,确保育人工作生动有趣;“专业技能竞赛”以现场实际操作的方式进行,根据学校专业特点进行分组比赛,同期在学校微信平台推出“我心中的最美劳动者”评选,通过微图说、微寄语等板块增强劳动教育的互动性。

参考文献

[1] 刘向兵,李珂,彭维峰.深刻理解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与现实针对性[J].中国高等教育,2018(21):4-6.

[2] 刘士祺.浅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特征与构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Z1):57-59.

猜你喜欢

高职改革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贵州高职院校招考录取将与高考相对分开
对学生专业社团在高职院校如何定位的几点思考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