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社会资本助农村三变改革案例研究

2019-11-11刘锋刘韬

农业与技术 2019年19期
关键词:社会资本生态农业

刘锋 刘韬

摘 要:“三变”是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简称。以贵阳市乌当区马头村为例,马头村通过引进“社会资本”,有效地整合土地、劳动等闲置资源,发展生态农业“精品葡萄”的种植,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公司主抓管理、市场,农民主抓生产、技术,建立了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效益水平,实现了公司与农户共赢。

关键词:社会资本;农村三变;生态农业;马头村

中图分类号:S-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1015068

前言

“三变”改革肇始于贵州六盘水,2017年“三变”改革写进中央“一号文件”[1],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三变”改革旨在激活农村丰富的闲置资源,如土地、劳动、资金等,增加农民资产性收入[2]。如何有效的整合资源,需要外部力量的介入,当地政府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户的参与。通过资源整合,在资本的推动下,市场化运作下,实现土地经营规模化,农业种植产业化、产品销售市场化,达到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发展的目的[2]。

贵阳市乌当区马头村位于新堡布依族乡东南部,全村现有240余户,840余人。马头村村委会于2010年引进社会资本龙头企业贵州鑫隆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精品葡萄种植为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通过鑫隆公司的资本介入、技术注入、市场导入,把农民分散的土地资源集中起来变成资产,让农民通过土地入股变成股东,在公司主导下,市场运作下,农民参与下,让土地资产不断增值,让农民资产性收入不断提高。

1 主要做法

1.1 运作模式:公司+农户

贵州鑫隆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在与农户就精品葡萄园建设合作项目中,利用各自富有的资源进行优势互补,组成由农户土地入股,公司资金入股,公司负责资金投入、园区建设、种植技术、经营管理、市场销售,农户参与生产种植的“公司+农户”运作模式。全村240余户中入股农户210户,共涉及入股土地70hm2,户均入股土地0.33hm2。贵州鑫隆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自2011年葡萄园区开始规划实施建设以来,累计投入资金4500余万元,目前主要种植品种有:夏黑6.67hm2,玫瑰香6.67hm2,普腾6.67hm2,金手指3.33hm2,其它品种如巨玫瑰、醉金香、红玫瑰等共计16.67hm2。2018年葡萄园区总产量25万kg,产值260万元。

1.2 分红模式:固定分红与实物分红并行

鑫隆公司与农户确定了固定分红与实物分红并行的2种分红方式。农户可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家庭情况、收入水平等自由选择实物分红或者固定分红。固定分红为第1年分红9750元/hm2,第2年分红11250元/hm2,第3年以后分红12750元/hm2封顶。实物分红每公顷土地葡萄的产量公司与农户按5:5分成,农户把分到的葡萄可以自行处理,可以卖给公司,也可以卖给游客或自己保留等。在210户入股农户中,25户农户选择实物分红,185户农户选择固定分红。

1.3 经营模式

1.3.1 务工难题催生务工承包制

葡萄园的建设、种植、经营、管理,需要大量的务工人员。葡萄园全年的用工量多达24000个,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200余人(其中80%的务工人员来自马头村),但同时也给公司带来棘手的劳务管理问题。鑫隆公司李云总经理说:“2016年务工中,窝工、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很严重,导致公司、入股农户利益受到很大损害。”为了解决务工管理难、效率低的问题,2017年,鑫隆公司在农户土地入股的基础上推出了葡萄种植务工承包制,由8名技术骨干来承包葡萄种植。公司负責提供技术、肥料、资金、市场等,承包人负责劳务用工,公司核算用工量,给每公顷土地划拨劳务费用,承包人负责雇佣劳务。通过承包制,使得公司务工管理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016年鑫隆公司的务工费用支出是300万元,实行务工承包制后,2017年鑫隆公司的务工费用支出降到200万元,减少100万的费用开支。产量方面,2016年葡萄树平均产量5kg/株,总产量15万kg;2017年葡萄树平均产量5kg/株,总产量19万kg,总产量同比提升26.67%。

1.3.2 承包制升级:股份承包制

为了进一步优化资源,提高效益,减轻公司负担,提高农户收入。2018年鑫隆公司在务工承包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升级为股份承包制。公司以技术、资金、土地、市场渠道等入股,承包户以技术、管理、劳务入股,务工费用改由承包人负责,其它一切费用由公司负责。公司制定保底产量为6kg/株,若产量低于6kg/株,5元/kg,若产量等于6kg/株,6元/株;若产量高于6kg/株,则超出6kg的部分8元/kg,其它每6元/kg。通过入股承包制,牢牢的把公司与农户的利益绑定在一起,充分调动农户的积极性,发挥主人翁意识。2018年鑫隆公司的劳务费用150万元,相比2017年再减少50万元, 葡萄树平均产量6kg/株,全年产量达25万kg,承包户土地增收15000元/hm2。

2 取得的成效

2.1 资源变资产,农民获得资产性收入

通过引进鑫隆公司,马头村70hm2土地资源变成了资产,涉及入股农户210户,户均入股土地0.33hm2。选择固定分红的农户185户,按照分红方案,2011年(第1年)户均可获得资产性分红收入3250元,2012年(第2年)户均可获得资产性分红收入3750元,2013年(第3年)及以后户均可获得资产性分红收入4250元。选择实物分红的农户25户,虽然前3年或更久时间没有资产性收入,以2018年来计算,葡萄树平均产量6kg/株,户均0.33hm2土地以600株保守计算,共计葡萄产量3600kg,按照农户与公司5:5分成的比例,户均可分得葡萄产量1800kg,6元/kg,户均可获得资产性收入10800元,随着产量的不断提高,资产的不断升值,资产性收入将继续上升。

2.2 创造大量岗位,解决农民就业问题

葡萄园的建设、种植、经营创造了大量的岗位需求。在用工方面主要分为公司固定员工和临时用工,固定员工的劳务报酬为刚开始1800元/月,工作半年后提高到2000元/月,第2年提高到3500元/月,这部分吸纳农民就业40余人,农民第1年可获得劳务收入22800元收入,第2年起可获得劳务收入42000元,这份收入是相当可观的。临时用工方面,如建设基础设施、施肥、剪枝、套袋、摘取等工作,葡萄园全年的用工量大概在24000个,每个用工量报酬为80元/d,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200余人,年人均劳务收入近10000元;2018年实行股份承包制后,每个用工量报酬为100元/d,年人均劳务收入12000元。

2.3 制度创新,企业减负,资产增值,农民增收

通过不断的摸索,从最初的务工管理难题到2017年推行务工承包制,再到2018年推行股份承包制,把农民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紧紧连在一起,从以前的“公司叫着去干”变成了现在“农民自己要干”,不仅减轻了企业的负担,也让资产得到不断增值,农民的收入不断得到提高。

农民增收方面,每个用工量由80元/d增加到100元/d,以务工农民100d用工量来计,将增加务工农民收入2000元。而对于承包户来说效益就更明显,以产业技术工人陈正勇为例,2017年陈正勇承包葡萄园土地3.33hm2,获得收入近7万元,收入相当可观。2018年实行股份承包制后,土地的效益将进一步提升,每公顷土地为承包人增加近15000元收入,3.33hm2土地增加收入近5万元,年收入达12万元之多。

2.4 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助力当地旅游发展

以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精品葡萄定位打造的鑫隆生态葡萄园,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玩,生态葡萄园葡萄的成熟期为每年7—11月,2018年每天平均吸引游客80余人前来采摘游玩,整个成熟期吸引游客近10000余人。同时还推动了当地农家乐的发展,目前马头村已建成农家乐21家,其中松树林河道两岸已建成农家乐17家,每年接待游客3万多人,平均每家农家乐年收入近30万元。生态葡萄园与邻近的香纸沟景区、草莓种植园、生态停车场、枫叶谷旅游度假区形成了良好的优势互补,共同填充旅游六要素“吃喝玩游乐娱”,促进新堡乡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旅游、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3 经验启示

3.1 村委引导,公司主导,农民参与,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村委会需要通过考察,调研,引进具有良好经营理念、先进生产技术、资本实力雄厚的企业进入农村,与农户合作。村委会作为公司与农户的桥梁,可以起到增加雙方信任、减少交易成本、提高办事效率的作用。公司作为经营主体,在经营管理上、市场把握上、技术研发上等优于农户,在经营过程中,公司要起到主导作用,宏观整合各种资源。农民除了以土地经营权入股以外,还应积极投入生产中去,集股东与员工双重身份于一体,让公司与农民的利益紧紧捆绑在一起。在具体经营过程中,公司与农民分工明确,公司主抓管理、市场,农民主抓生产、技术,实现公司主导、农民参与,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3.2 “三变”改革成功的核心是市场,关键是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是核心。“三变”改革要想取得成功,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离不开成功的市场运作,没有市场,就没有销路,没有收入,一切都是空谈。“三变”改革,市场是核心,切不可违背市场规律,盲目跟风,事先需要市场调研,进行可行性分析。马头村精品葡萄种植园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与成功的市场运作密不可分。

要让农民脱贫致富,关键是要增加农民的资产性收入;要增加农民的资产性收入,关键在于推动农民的资产增值;要推动农民的资产增值,关键在于建立“公司+农户”的利益分配机制[4]。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基础。公司不断的摸索,不断的创新,由务工管理难题催生了务工承包制,再由务工承包制升级为股份承包制,把公司与农户的利益共同锁定在产量上,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通过利益分配制度的不断完善,确保葡萄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3.3 打造生态农业,铸就一批技术农民,实现农旅融合发展

通过社会资本介入,把马头村丰富的土地、劳动力与公司的资本、技术、市场等资源有效的整合起来,共同打造70hm2生态葡萄园,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旅游。让传统农业的“高投入、低附加值、低产量、低效益”的“三低一高”向生态农业精品种植的“高附加值、高产量、高效益、低投入”的“三高一低”转变,极大地提高资源的使用价值。同时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帮助大批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空心化”的社会问题;通过培训、干中学等,铸就一批技术农民,提高了农民的人力资本,从而使农民可获得更高的劳务报酬。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的大力发展,为乡村旅游带来了人流量,为乡村旅游提供了一个旅游点,与农家乐、游乐园、度假旅游等“点点成面”,相辅相成,实现农业旅游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17-2-6.

[2]孔令刚,蒋晓岚.农村“三变”改革目标、问题与难点突破[J].地方财政研究,2017(7):14-18.

[3]罗凌,崔云霞.再造与重构:贵州六盘水“三变”改革研究[J].农村经济,2016(12):117-122.

[4]桑瑜. 六盘水“三变”改革的经济学逻辑[J].改革,2017(7):70-77.

作者简介:

刘锋(1986-),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经济;

刘韬(1988-),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产业结构与政策。

猜你喜欢

社会资本生态农业
旅游“井喷”带动生态农业“泉涌”
第八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
安乡县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
关于大力发展十师北屯市生态农业的思考
保证粮食安全,发展生态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