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9-11-11水小燕

课外语文·下 2019年9期
关键词:素材课本作文教学

水小燕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开展的不断深化,教学大纲对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再是单纯地对生字生词的认识和对古诗词的理解,更侧重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提升仅依赖教材是远远不够的,知识的积累更多来自课外读物,例如像文学名著、新闻杂志等。另外,语文素养的提升还可以来自对自然风光的欣赏、对名胜古迹的阅览、对民俗民情的体会等,虽然课外读物和户外活动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但就语文大纲要求而言,文本资源教育意义更大,其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其中教材、名著以及报刊就是文本资源的三大代表,它们和影视节目、名胜古迹、风俗民情等,有着显然不同的特点。因而教师在教学时应分区对待,要以文本资源为教学的主要途径,用影视节目等作为辅助教材,两者相辅相成,进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课本;素材;文本;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语文文本教学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最主要的途径。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经常听到某某的作文对教材活学活用,得了满分。但是在实际写作时,很大部分的学生总是苦于无从下笔,写出的作文毫无特色。究其原因,是对教材的不熟悉,教材的积累太少,无法对素材灵活应用,进而导致在写作时思维被固化,按照素材“比葫蘆画瓢”。

那么我们究竟如何立足课本,用好课本呢?其实,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把挖掘课本素材和作文教学相结合。

首先,我们应该关注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在整个语文教学中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纵观我国现阶段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其教学结果并不理想,和阅读等其他教学相比,写作教学并不受到学生的欢迎,甚至不少学生讨厌写作,面对这一现象,教师要反思问题出在哪里,要边教学边探究,边教学边研究,探究学生抵触写作的主要问题,研究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新的教学模式。

根据本人在作文教学中的相关认识,同时通过在学生中的相关调查,得出的结论主要还是学生在作文时缺少运用的素材,也就是说学生平时的素材积累不够。众所周知,写作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需要慢慢积累的过程。那么如何在短短的三个学期内,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这对于教师而言是个很大的挑战。学生写作无法提升最根本原因无非是对素材积累得不够,在进行写作时苦思冥想咬破笔杆肚子里实在没货。为了解决肚子没货问题,笔者认为不仅要加强学生教材的学习,还要加强学生对课外读物的摘录和阅读,两个方法相辅相成,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就会积累大量的素材。但是在课堂上教师还是应该将课本写作素材的挖掘放在第一位,课外读物的积累则可以以课外作业的形式布置。这是针对应试考场作文素材危机提出来的。

其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教材。教材选取的都是相对比较经典的文章,且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如果学生能够把这些作品都装在肚子里,化为自己写作的素材,那么这位学生应对考场作文应该是绰绰有余的。但是,我们发现,就是这么经典的文章,老师们分析得那么的精彩和透彻,学生们却要么听了忘了,要么在要求背诵的逼迫下会背了,但是在作文里几乎没有出现这些经典文章的影子。这种课堂教学没有落地生根,我们要引起重视,寻找途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对课本内容再度挖掘,把课本内容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一方面让教材的价值升值,另一方面对教材的知识会有更深的认识从而起到巩固效果,而最后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在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的课本写作素材面前,重新认识语文的重要性,那么学生学习语文的偏见会得到明显的改观。

就目前来看,教师开展教学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实践教学为辅。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最直接的方法和最有效的途径。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高低也是学校教学质量最直观的表达。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灵活利用教学素材教授学生写作的技能技巧,对教学方案不断优化,进而设计出可以快速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教案。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教学工具辅助教学,例如多媒体等。

同时身为学生,每天都和课本打交道,可以说,课本是我们最熟悉的素材库。近年的高考优秀作文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很好地运用了课本中的素材,运用这样的素材既显示出学生对课本知识学习的用心和深入,也会使阅卷人觉得格外亲切,从而更容易赢得“印象分”。课本素材的魅力为何经久不衰?原因大致有二:一方面是教材本身的经典性和文化味;另一方面是教材是考生最熟悉的,易于发挥到极致,尤其是在考场作文材料卡壳的情况下,外无援兵,向课本要素材更是不错的选择。

再次,学会积累和运用素材。教师关注课本,并且关注于课本素材的开发,让学生也认识到素材的重要性,接下来就是积累和运用素材的问题了。

1.关于积累。现在课程改革当中,强调积累。在日常学习中,笔者时不时地会听到不少学生抱怨自己的文学功底不好。并且在现实教学中也有很多的学生存在语文基础薄弱的情况,面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侧重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积累和文学思路的梳理,长此以往,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而言将受益终生。我们不仅仅要求让学生广泛地阅读,还应该学会积累。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阅读的意义。因为人脑毕竟不是电脑,所以积累也很重要。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开始关注教材,并且在教材中发现一些好的素材,就需要运用积累的方式,记载好的素材。在积累方法上,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较为便捷的方式。如梳理积累法。这是属于较为系统的积累,高中语文必修课本共五本,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去梳理课本上的素材,最好把各类素材归类,如写景类、机遇类、励志类等等,然后我们把梳理好的素材逐一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在自我梳理和对照老师的素材梳理中会把课本素材更全面更深入地记下来。

在梳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采用加工积累法。梳理积累法适用于作文水平中等的学生,而加工积累法则适用于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我们在积累了一定的素材之后,可以有意识地将素材进行拓展,将自己积累的相关素材进行加工,这种加工是对素材的一种新认识,即进行发散型思维。何谓发散性思维?通俗地讲,就是可以借助一则材料对其展开全面的联想,探究出许多的写作点,在许多写点中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展开论点,以便于在写作中更好地运用。

应该知道,积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坚持是很重要的。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我们可以采用分组的方式,让每一个小组成员每天都有积累的过程,并且由小组长负责检查,每周周末时由教师来检查督促小组积累的总体情况。这样最初的目的是为了督促学生,慢慢就变成学生的一种习惯,即积累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学会运用。积累了相关素材,学会运用也是很关键的。而运用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学会的,所以不能急于求成,要因人而异,也要从簡单的运用方式开始,一步一步学会运用,逐步提高作文水平。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定运用方法,比如:诗词运用法,写读后笔记,人物组接法,素材的模仿移植,等等。

这里以人物组接法为例来说说素材的运用。何谓人物组接法?就是让不同时代的人进行交流,通过他们的交流等表主题,利用人物组接法进行写作的优势是可以丰富文章信息,使文章显得“大气”,还可以体现写作者广阔的知识面。但是写作时对人物的选取也有一定的要求,例如在对人物选取时要选取时代不同、身份不同并具有鲜明特点的人物。

比如话题“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李白、苏轼和辛弃疾作为三个不同时期的诗人代表,三个人唯一的联系就是诗词,而重庆高考作文《独上高楼》就借助诗词将三者联系在一起,利用人物组接法,将三个人物故事组接在一起,他们“独上高楼”在诗词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而在《菊花飘香的季节》里,写作者利用“菊之淡”“菊之傲”“菊之殇”作为小标题,并利用菊花来比喻嵇康﹑庄子﹑项羽三个人物的性格,构思新颖,比喻恰当。阅读起来也令人赏心悦目。

还有“买镜”话题。无独有偶,湖北高考作文《心有明镜》也是利用人物组接法进行创作,利用“青冢有情犹识路”“悠然采菊东篱下”“一蓑烟雨任平生”分别赞扬了昭君的心系百姓、陶渊明的不随波逐流和苏东坡的孤傲正直,他们的品格难道不是我们现代人学习的一面镜子吗?

以上三篇文章均利用人物组接法,将不同时代的人物组接在一起,主题明显,思路清晰,阅卷老师怎么能不喜欢呢?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程给予了我们新的教学理念,同时伴随着新课改的步伐,教师教授时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增加阅读量,同时学生的写作训练也要和课堂教学紧密联系。既要在课堂学习写作的技能技巧,也要在阅读中积累更多的素材,并在写作中灵活应用积累的素材,巧妙利用写作技巧。总而言之,只要学生在平常生活中善于积累,掌握写作的技能技巧,在写作过程中,不仅有“米”可炊,而且有“炊”的方法。

猜你喜欢

素材课本作文教学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