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长对幼儿教师的信任危机初探

2019-11-11赵姝芳

课外语文·下 2019年9期
关键词:信任危机幼儿教师家长

赵姝芳

【摘要】本文论述了家园信任的重要性,并阐述了信任危机的表现和产生原因,最后从加强双向沟通、提升家长理念、提高教师素质、发挥园长管理以及营造社会氛围等方面提出了家长对教师的信任构建策略。

【关键词】家长;幼儿教师;信任危机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

信任问题是幼儿园普遍存在的问题。幼儿教师普遍认为家长工作难做,家长不信任老师。为什么家长不信任教师、如何提高家长的信任成为教师的困扰。信任问题关系重大,“只要家园之间高度信任,就一定能建成一所内外关系和谐的幼儿园。”

一、家长对教师信任的重要意义

家园合作的首要条件是双方的相互信任。信任问题牵动的是家长、教师、园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心,所以,信任是家园共育能否提高质量的深层要素。

信任是人际关系发展健康的表现,在幼儿园中的信任关系尤为重要。3—6岁幼儿身心发展具有特殊性,他们各方面都比较脆弱,需要成人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悉心照顾。

(一)激发家长理解幼儿园的工作

高水平的信任能够有效激发家长对幼儿教育工作的理解,从而为家园合作搭建桥梁。部分幼儿教师表示,家长不愿意配合教师布置的亲子任务,不愿意协助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如果家长对幼儿园有充分的信任,相信老师不会伤害孩子们,那么当幼儿有个磕磕碰碰时,双方的交流会有比较高的效率,家长相信教师、相信幼儿园,就不会因为一点小事不依不饶。高水平的信任意味着家长对教师专业能力和个人品质的认可,对好的家园合作有促进作用。

(二)促进教师保教工作顺利进行

家长对教师的信任有助于促进教师工作的顺利进行。幼儿教师平时工作很辛苦,工作量很多,工作压力很大。而许多教师表示工作压力的来源大部分来自家长工作。如果能在家长工作方面更加顺利,教师的工作幸福感就会变得更强。

(三)影响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家长对教师信任的质量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试想,在一个成人相互之间缺乏信任的环境中成长的儿童,如何能养成真诚和善良的品质,所以,家长信任教师,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好的启蒙,家长对老师有同理心,能给孩子做一个良好的榜样,让孩子长大后不会咄咄逼人。教师信任家长,能给孩子营造一个更加温馨的幼儿园环境。

综上所述,家长对教师的信任水平直接影响教师对家长的态度、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家长对教师的态度以及对幼儿教育的参与度和配合度,进而影响整个学前教育质量。因此,家长信任教师是家园关系的核心和应然态势。

二、信任危机的具体表现

(一)家长对教育公平性的担忧

相对于中小学教育而言,幼儿教育阶段的不公平现象更甚。从微观层面看来,在一所幼儿园中,家长可能对教师的公平公正性有所担忧,认为老师偏心某一幼儿,没有对所有幼儿一视同仁。这些怀疑,是家长对教师的信任出现问题的表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公平公正地对待幼儿,不代表用同等的方式对待每一个不同的个体,而是在充分了解每一个儿童之后,针对每个孩子的家庭背景和人生经历去公平对待他们。那么如此公正,极容易在家长看来是不公平的表现。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普遍收费差距较大,幼儿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因此幼儿园之间的差异也是非常明显的。

(二)家长对教育有效性的怀疑

有效性体现在家长是否认同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是否看到了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成长。如果别的孩子在幼儿园学到了数学运算和生字拼音,而自己的孩子没有学习这些知识性的内容,家长就会认为幼儿园的教育没有效果,孩子在幼儿园没有自己预期的进步。莫月红的研究表明,幼儿教师对家长的信任与幼儿家长对教师的信任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以上现象即家长单向的不信任教师。

不能否认,以上这一问题是幼儿的家长常见的思维方式,但幼儿园教育有效性到底如何测量呢?这是一个关乎学前教育评价的专业问题。家长评判幼儿园的教育是否有效,其标准源于他们自身的经验,与教师观念的差异导致了信任问题。除去这类家长,还有一类教育知识丰富的家长,用更高的视角来“审视”幼儿园的教育,这样也容易导致家长不信任教师。

(三)家长对幼儿安全的焦虑

从社会角度来看,家长对安全的担忧主要来自于媒体舆论的影响。媒体经常报道幼儿园的负面新闻,虐童事件频频爆出。每当负面新闻被报道,家长的神经便会紧绷起来,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也有类似“待遇”。家长给幼儿口袋里装录音笔、从暗中偷偷观察满足心中的不安。家长变得敏感,老师和园长也变得敏感,对孩子的态度自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老师在孩子犯错时不敢实施教育惩罚,只好得过且过。

从幼儿园来看,个别发生负面事件的幼儿园的园长和老师都受到极大的打击。这些幼儿园会因为一起虐童事件而名誉扫地。在这所幼儿园工作的老师日后走向别的地方应聘,也同样会被另眼看待。家长对幼儿园公平性、有效性的怀疑与安全相比,都是小事。

三、信任危机的原因分析

(一)幼儿身心发展特殊

幼儿常常会出现将现实与想象相混淆的情况,这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有关。幼儿在家长面前的形象却总是不会说谎的孩子。家长从孩子嘴里得知的信息有时与真实不符,但这也影响了家长对教师的信任,因为家长更倾向于相信孩子说的话。例如,在社会媒体报道中有这样的事例,孩子说老师打他了,但其实老师并没有打孩子,孩子把想象与现实混淆了。因为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会造成家长和教师之间的误会。另外,刚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容易产生入园焦虑的情绪,回到家里也可能会闷闷不乐,从而引来家长的猜疑,导致家长对教师和幼儿园的不信任。

(二)家长教育期望过高

家长对教师抱有过高期望,而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因此会造成和幼儿园之间的误会。另一方面,部分家长素质有待提高,对教师恶意揣測,这大大影响了家园沟通的质量。现在的家长晚婚晚育,且通常只有一个子女,对其爱护有加。将孩子送到幼儿园之后,不能时刻了解孩子的动态,家长不免产生忧虑的情绪。上面的种种原因都可能导致家长不信任教师。

猜你喜欢

信任危机幼儿教师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家长请吃药Ⅱ
“脱媒”时代下媒体信任危机探究
网络募捐遭遇“信任危机”的背后
天津爆炸事件后中国爆发信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