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应用分析

2019-11-11刘家慧

课外语文·下 2019年9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刘家慧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表达和理解能力,阅读与写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并重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写作表达的练习,写作表达能力的深化必须以一定的阅读量为基础,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在语文教学中应当注意将二者结合起来,实现学生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同步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是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起点和基础,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有重要影响。在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已经得到普遍认可,运用读写结合模式实施教学对学生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既符合新课程改革后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的要求,也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效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怎样运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是教师应当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读写结合模式教学的基本原则

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为中小学语文教师所知所用,有的教师取得了丰厚的教学成果,有的教师却始终无法取得理想的成效,这主要还是人的原因造成的,而非方法本身的问题。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应当遵循几个基本原则。

(一)学生本位原则

读写结合的教育模式是紧追新课改而出现的新事物,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当明确自身的位置,充当好引导者的角色,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交给学生,由他们在学习的领域内自由探索。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同样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放松的阅读学习氛围。同时,由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过程进行引导,作为学生的“方向盘”,使其始终在特定的范围内学习。

(二)并重原则

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要求把阅读和写作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教师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无意识行为,使其向有利于提升理解能力的方向前进,还应当为学生正确解答其难以理解的内容,要求学生进行写作表达训练,使学生在意识深处也养成读写相互配合的学习习惯。

(三)立体化教学原则

教学,尤其是小学教学,需要老师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要求老师要善于运用周围环境和工具,营造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切身感受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将实践与理论结合到一起,同步提升其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即善于运用情境教学法来进行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以阅读和写作为教学中心展开,老师应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内容进行教学,基本原则的指导是应用读写结合模式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并取得成果的关键。具体的应用方式包括仿写与续写练习、日记写作、观后感与读后感等。

二、仿写与续写练习

仿写和续写是在了解文章结构、主题、表达方式的基础上对文章所做的进一步拓展,为了达到了解文章结构、主题的目标,应当让学生对全文进行阅读和简单理解,并由老师对文章的重点难点进行梳理。仿写是对原文进行模仿,创建新的故事,续写是根据原文的基础设定,延伸原文故事线索。这是一种常用的写作能力训练方式。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客观条件和情况,结合教学目标的需要来设计教案。小学生的年龄小,思想还没有成熟,但是他们的想象力丰富,学习能力强,所以老师可以以文章使用的写作技巧或者文章的主线支线发展方向为基础,有目的性地让学生进行仿写或者续写文章的部分内容。

如《天鹅的故事》中老天鹅以身破冰的片段,老师可以让学生设想一下,除了老天鹅的办法,天鹅群还能通过什么手段破冰捕鱼?然后用文字表达出来。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扩展写作,仿写出类似的故事。或者老师还可以假设,如果当时天鹅群没有停留,与其他候鸟一样飞向更温暖的地区,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如果斯杰潘先生当时趁着大好时机开了枪,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让学生就类似问题进行讨论和续写,通过其丰富的想象力拓展故事内容,提升理解与表达能力。

三、培养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日记也是写作的一种,其重点并不是简单记录一天里发生的事情,而应该记录那些有意义的事情,所以,培养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不仅可以让他们记住生活中的美好,还可以提升其语文写作能力。老师还可以定期抽出时间来请学生分享他们的日记,在全班面前讲述或者朗读,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会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注重日记的质量而不是数量。有些学生觉得并不是每天都有有意义的事情发生,对于这类学生,老师不能要求他们即使写流水账也要写出一篇日记,而应培养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的能力,使他們能够自愿、主动地去记录身边发生的吸引他们注意力的事情,并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四、观后感与读后感写作

观后感与读后感是抽象地表达自己感情的写作方式,以“观”和“读”为前提条件。在教学中,老师应当先让学生观看、阅读,观看、阅读的材料应当简单易懂,这样学生才能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使观后感与读后感不至于流于形式,达到训练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的效果。

“观”和“读”的内容不应当局限在课堂内,应当扩展到课外,走入现实生活中,让学生观察一些浅显易懂的现象,或者观察自然界的花草树木,这些属于“观”的范畴,而读的内容也可以扩展到童话、小说、寓言故事等,尤其是童话和寓言,趣味性的内容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不同于成年人的感受。事实上,不管学生理解到什么程度,只要他们有所理解,并通过观后感、读后感写出来,就已经达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的目的。

在《云雀的心愿》一文的教学中,老师可以请几个学生朗读文章的段落,增强他们对文章的印象以及对环境保护主题的理解,通过为什么会沙漠化、洪涝灾害是由于什么原因导致的等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逐步向着环境保护主题靠近,使学生读后有感受,并以课内作业的形式用文字表达出来,达到训练写作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效果。

五、结语

阅读理解能力与写作能力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当培养的两大能力,也是其他科目学习的基础之一。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的能力,老师在教学中应当着重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方面的训练,并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