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专业工作坊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2019-11-11白静贾艳波李娟
白静 贾艳波 李娟
摘要:针对网络工程专业实践类课程存在的问题,建立工作坊教学模式,并以《Web程序设计》为例展开改革探索,初步验证工作坊教学模式在网络工程专业实践课中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工作坊;网络工程专业;《Web程序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4-0128-02
一、引言
网络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在该专业的建设中,存在很大一部分实践性要求较高的课程。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教、学生学”为主要教学手段,导致学生出现学习被动、动手实践能力差等问题。工作坊被广泛的应用于实践教学中[1-3],本文拟将工作坊教学模式引入网络工程专业的建设中,改变实践课的教学现状,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及实践动手能力。
在实施中需考虑专业必修课关注学生基本的科学文化素质,追求知识和技能的基础性、全面性、系统性、完整性;而專业选修课作为必修课的有效补充,是必修课内容的拓展和深化,实践性强,突出发展学生的技能和特长,更需要一种突出实践性及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们选择网络工程专业的选修课作为应用对象,开展工作坊教学模式的初探。具体的,《Web程序设计》是网程工程专业中集知识与技能一体,专业性、实践性突出的专业选修课,笔者将以此为例,开展网络工程专业工作坊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
二、工作坊教学改革的可行性
工作坊是针对一个特定的领域、项目或话题,由数人共同参与组成,通过对话沟通、共同思考、调查、分析、建设、规划,推动方案执行直至完成的过程[4]。由于工作坊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被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将工作坊模式引入课堂教学中,形成了工作坊教学模式[5]。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工作坊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可以增强教学活动的自主性、实践性、合作性、愉悦性、创造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工作坊教学模式的实施
1.实施目标。针对网络工程专业引入工作坊教学模式,以《Web程序设计》为例开展实践研究,以学习主题为导向,通过教师引导,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共同思考、分析、构建直至完成任务,更加充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网络工程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合格的网络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具体的,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旨在做到以下几个转变:(1)由强调理论知识到突出教学活动实践性的转变,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2)由学生独立学习到突出教学过程合作性的转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持久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3)由教师控制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到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师生共同努力创设各种教学活动,共同参与完成教学,增强教学活动的愉悦性。(4)由强调知识的传授到注重在实践中促进知识、能力自我生成的转变。(5)由强调高分、抑制学生创造力到突出主动参与、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转变。
2.设计原则。表1给出了工作坊教学模式设计的基本原则。
3.实施流程。工作坊教学模式的实施流程包括以下六步:第一步:依据教学目标分解教学任务,建立多个相对独立、彼此关联的教学主题;第二步:围绕教学主题,确立工作坊引导方案,在MOOC平台完善相关教学资源;第三步:学生分组,建立工作坊,并根据主题,在MOOC平台完成课前基本知识学习;第四步:课堂上,以工作坊为单位,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相互协作,完成工作坊的建设;第五步:工作坊内部、工作坊之间汇报、共享、评价、交流、反馈、反思;第六步:工作坊的完善和再提高。
4.《Web程序设计》工作坊的实施。围绕实施目标,基于设计原则,通过以上六步,确立了《Web程序设计》的教学主题,并以3—4个学生为一组,建立了工作坊,开展教学互动。整体实施方案如图1所示。
5.实施效果及分析。(1)工作坊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促进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2)工作坊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多学生能够在工作坊的建设中积极、主动学习课程以外的相关知识。(3)通过教师的引导,组内协作,组间汇报、共享、评价、交流、反馈、反思,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愉悦性。(4)通过工作坊的建设,学习知识、应用知识、掌握知识,加深理解,提高认识。(5)通过工作坊的建设,学生完成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具有很强的创造性,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成就感,也令他们更加喜欢这门课程,享受这门课程。
6.不足与反思。(1)由于估计不足,三年级学生课时较多,部分工作坊建设者未能提前预习知识,导致工作坊建设迟缓。后续建设中需要更好地利用MOOC平台,利用微视频做好课前导学。(2)由于班级规模较大,导致工作坊间的交流受限,影响工作坊模式的开展效果。
四、结语
针对网络工程专业实践课的特点,引入工作坊教学模式,实现了以“工作坊”为载体,通过教师引导,组内相互协同,组间汇报、共享、评价、交流、反馈、反思的学习模式,突出了工作坊的实践性,强调学生间的合作性,提高学习过程的愉悦性,确保了知识的生成性,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性,改善网络工程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效果。我们将针对工作坊教学模式改革取得的效果和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完善该教学模式,为实践性课程的教学提供合理途径和有效模式。
参考文献:
[1]葛桦.“实践教学工作坊”的设计与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8):45-47.
[2]林书兵.基于工作坊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探析[J].现代教育论丛,2014,(3):67-71.
[3]刘喆,林天伦.教育实践工作坊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7,(7).
[4]黄越.工作坊模式在英语专业翻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临沂大学学报,2011,33(2):62-64.
[5]武艳.英国舞团工作坊教学模式启示[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2):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