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推动《环境化学》教学模式改革
2019-11-11密丛丛魏田升
密丛丛 魏田升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育向教学方式多样化、学习方式多元化等方面的深刻变革。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环境化学》教学过程中,应转变教育观念,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课程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高素质应用人才。
关键词:环境化学;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2-0121-02
《环境化学》是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程,可培养学生掌握环境问题本质,为正确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打下理论基础。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中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在不断增加,导致环境问题日益增多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如何有效改善环境质量,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成为人类所追求的目标。在环境污染物中,化学物质占了80%—90%,因此化学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同样必须给予环境化学课程高度的重视[2]。通过学习《环境化学》这门课程,可使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成因及防治措施,加深对环境问题现状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但选修课往往存在由于学生重视程度不够而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的现象,为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授课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改革创新,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
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作为教师要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将信息技术与教育进行融合,利用互联网技术为教学服务[3]。结合本人实际教学工作的体会,对《环境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从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尝试。
一、优化教学内容
1.教学要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教学内容的优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4]。该课程选用戴树桂先生主编的《环境化学》为教材,主要包括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和受污染环境的修复等,内容丰富且广泛。但教材只是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并不等同于教学内容。如果只是讲解基础概念或原理知识,会显得枯燥无味,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引入一些实际案例,尤其是近期发生的环境污染的新闻事件,将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与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联系起来。例如,讲解酸性降水时,结合我国西南地区酸雨污染严重的情况,分析酸雨形成的机理及破坏性,讨论酸雨的防治措施。在第三章水环境化学中,结合广西龙江河严重镉污染等事件。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環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深切认识到保护环境的责任。
2.教学要与学科前沿相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5]。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依靠教学内容与学科前沿的有机结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学科热点研究领域,以基础知识为立足点,将文献作为补充资料,使教学内容与学科前沿联系起来,及时补充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现状,既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也可使学生学会如何利用中国知网等学术期刊网站查阅文献,并掌握使用期刊论文数据库的方法。
3.教学要与实践内容相结合。目前,应用化学专业《环境化学》课程为纯理论教学,未开设实验项目,但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在教学内容中进行了相应补充,如第二章中增加了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解读,向学生介绍标准的发展、修订、污染物项目及浓度限值、监测方法等。第三章增加了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5750.1-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等内容,使学生了解到具体的水质监测项目及限值。
二、改革教学模式
1.随堂测验。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手机已不知不觉间成为我们最常用的工具。教师必须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中,辅助教学。“雨课堂”是在此背景下,由学堂在线和清华大学共同研发推出的智慧教学工具[6]。利用微信生成二维码,由学生扫码之后加入课堂,进行互动,可以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活跃气氛。同时,借助雨课堂设置选择题,通过限时回答可以检测学生对教学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有助于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2.课堂展示。在课堂上,尽管教师讲解非常认真,但仍存在着学生玩手机不认真听讲的情况。为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就要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将全班学生分成每组4—5人的小组,由学生根据授课内容选择感兴趣的主题,查阅资料,制作成PPT课件,在课上展示并互评。这种学生讲、老师听的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可提高学生的PPT制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
3.课堂研讨。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提高教学质量,要选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一贯采用老师讲授学生记忆的“填鸭式”教学法,时间长了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老师也很累[7]。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引入了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大气环境化学时,结合雾霾这一热点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去探究冬季雾霾频发背后的原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导致雾霾产生的影响因素,找到解决这一环境问题的思路。在第三章水环境化学中,对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危害进行了探讨,最后由教师点评总结。
三、建设课程平台
1.辅助理论教学。信息化条件下,网络也成了育人的重要手段[8]。在学校课程中心网站,建设了《环境化学》课程平台,每学期开课前将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方案、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等资料上传至网站平台,学生可以利用平台完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提交作业等学习任务。
2.补充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具有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创新思维,增长创新技能的作用。该课程未开设实验教学,即使开设由于课时有限,且需要的往往是大型分析仪器,也存在实验项目少、每组人数多、独立操作机会少等问题。在此情形下,为了确保学生学到更多东西,将相关实验教学内容和仪器操作拍摄成视频上传到课程网站,由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自主安排学习。这样既可以扩充现有教学内容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同时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拘泥于课堂受限于教室,学习方式更加自由化、开放化,符合现代学生学习习惯。
四、结语
要讲好一门课程,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加快教学改革,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方面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丁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环境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蚌埠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17,(10):86-87.
[2]周亚洲.非环境类选修课《环境化学教程》的教学改革[J].广州化工,2017,45(13):198-200.
[3]贾兰,周铎,赵光.基于“互联网+”的仪器分析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方法改革[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1):130-132.
[4]王丽娜,匡少平,万均.《环境化学》课程多样化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山东化工,2017,46(17):155-157.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19(1).
[6]肖康,王琼,陈月花.“雨课堂”的教学应用与反思[J].广东化工,2017,44(351):283-284,298.
[7]刘广东.本科环境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广州化工,2018,46(4):155-156.
[8]傅春长,冯春杏,郝广龙.高校网络信息服务文化育人功能的强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6):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