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高校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

2019-11-11王淑英冯丹丹肖静静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42期
关键词:获得感综合素质思政课

王淑英 冯丹丹 肖静静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校思政课教师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建立一支理想信念坚定、教学科研水平精湛、师德师风高尚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对提升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校教师;综合素质;思政课;获得感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2-0022-0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作为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何发挥思政课的育人功能,切实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是每位思政课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素质,是提升学生对思政课获得感的政治保障

高校的思政课教师担负着系统讲授和传播马列主义理论的职责和使命,起着思想引领与价值导向的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1]思政课的课程性质、培养目标也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科学与信仰的统一,自觉抵制意识形态领域的错误言论,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掌握航向,当好“舵手”。为此,思政课教师必须始终加强马列主义理论学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真讲上下功夫。学习方式应多种多样,除加强理论学习外,还可以依托红色文化,开展红色文化实践研修活动,通过参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的培训,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研修,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如:2018年11月,学校组织思政课教师到浙江大学进行理论培训,聆听了专家学者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解读,对其精神实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期间,实地参观了嘉兴南湖一大会址,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回顾党的歷史,亲身感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所经历的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站在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牢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筑牢教师的理想信念之魂。2018年12月,学校部分思政课教师到北京参观了“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使教师切实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使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明前景,更加坚定了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进一步坚定了“四个自信”,提升了思想政治素质。思政课教师具有深厚的马列主义理论功底、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政治定力,有助于教育和启发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觉地担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荣使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二、加强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是提升学生对思政课获得感的基础

高校的思政课既突出思想性,又重视知识性,融知识传授、理论阐释、情感交流于一体;既强调理论性,又注重应用性,做到知行合一;既要做到情感共鸣,又要做到理论明晰,深入浅出。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具有精湛的专业素质和较高的科研能力。

首先,思政课教师要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具有勤学善思、刻苦钻研的精神,熟悉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真正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认真备课,虚心求教,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增强教学吸引力和学生的获得感。

其次,积极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学习,充实自身的知识素养。国家要建立和完善培训体系,有重点、分层次、多形式地对思政课教师进行培训。各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如:岗前培训、骨干研修、在职培训等,有针对性地对思政课教师进行专业理论、教学技能、科研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及时更新相关知识,及时掌握本学科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做到与时俱进。把最新成果、热点问题融入课堂教学内容中,有些内容正是学生所关心和期待解决的问题,这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此外,思政课教师还可以通过与省际、校际高校同仁的学习交流活动,开阔视野,拓展教学思路,提升教学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获得感。

再次,增强科研能力,以科研推动教学水平的提高。科研能力是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大学生对思政课获得感的内在潜质。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仅应具有厚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还需要在博览群书、拓宽知识面的基础上,关注学术前沿问题,加强学术和教学研究,将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对重大理论问题、社会现实问题和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以科学研究促进教学改革,把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中,使教学更具有说服力和吸引力。这既有利于增强教师的科研能力,又有益于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进而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为此,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层面讲,要增加高校思政课方面的国家级研究课题的数量,使思政课教师有机会、有希望获得立项;从高校层面讲,各学校要鼓励思政课教师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勇于申报国家级研究项目,并从政策、经费、时间等方面给予支持,以保证教师科研项目的顺利完成。

三、加强思政课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以立德树人的情怀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完成这一艰巨任务也是新时代赋予思政课教师的历史使命。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者,自身所具有的道德风范、师德师风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政课的成效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强调:“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创新师德教育,完善师德规范,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全心全意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3]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具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教学基本技能,而且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师风,正己修德,为人师表,才能培养出高尚的人才。马克思曾指出:“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能够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4]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既教书又育人,既言传又身教,既潜心问道又关注社会,既坚持学术自由又遵守学术规范,做到爱岗敬业,有强烈的责任心,为人师表,诲人不倦;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敬业精神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使学生对教师的授课达到从情感认同到行为认同的转变,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的目的。

综上所述,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把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结合起来,既要注重言传,又要注重身教,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渊博的知识、较高的科研水平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敬,把思政课建设成为教师热爱、学生喜爱的精品课程,切实增强学生的获得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Z].2016-12-08.

[2]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Z].2019-3-18.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1(12).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获得感综合素质思政课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获得感”大盘点,你的2016有收获吗?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