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锦重生记

2019-11-11雷虎

南都周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丝绸纹样苏州

雷虎

博物馆展示的纯手工宋锦织机,是钱小萍开始复兴宋锦工作后研究出来的。这也是现存的仅有的几台纯手工织机之一

尽管博物馆距离地铁站不远,这里依然門可罗雀。钱小萍掌管着苏州丝绸博物馆,复兴宋锦是她一辈子的夙愿,她为此付出了整整60年。

博物馆大堂里,巨幅壁雕展示的是丝绸之路的故事。

丝绸博物馆和苏州标志性古塔北寺塔只隔一条街道

宋锦,名冠锦绣

宋锦的发轫,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但是突破性发展却是在宋代。宋锦,指的就是指宋式风格的锦缎。而这宋式风格的成型时期,不是在歌舞升平的北宋,恰恰是在风雨飘摇的南宋。当时宋高宗仓皇南逃,定都临安后,带来的大量书画没来得及装裱。恰好苏州当地所织锦缎色泽华丽,图案精致,质地坚柔,正符合书画典雅的个性。于是政府便在苏州设立宋锦织造署,专门负责宋锦生产,用于宫廷书画的装裱。换句话说,当时的宋锦只是用来充当画裱或书皮,日子久了,质地柔韧的宋锦一方面通过装裱保护了书画,另一方面,也因为宋代名书画的流传,宋锦织造更雅致细腻,又成为雅兴审美的佳品,因而言锦必称宋,苏州宋锦由此得名。

宋锦虽以宋名,但是真正的兴盛则是在明清时期按宋代风格织成的“仿古宋锦”或“宋式锦”,统称宋锦。缘何兴盛?这与苏州地域有关,这里自古繁华,既是文人骚客聚集之地,又是丝绸产地,文人参与丝绸的设计加工越来越多,审美情趣也就流露出文人的情怀—明清两代朝廷,分别在南京设立了江宁织造府,司职云锦织造;在苏州设立了苏州织造府,主导宋锦织造。虽然同为官方织造,但是两地地域差异,所产锦缎也不同:金陵王气成就了富贵厚重的云锦,姑苏的书卷气则成就了典雅秀丽的宋锦。与讲究织金夹银,多以龙、凤、牡丹等图案为主要纹样的南京云锦不同,苏州宋锦不求用料的贵气,更注重织工的精细及艺术格调的高雅。宋锦则大多以变化的几何形为骨架,内或填各种花卉,或加吉祥如意纹等,配以素雅平和的色彩,力图让图案自然,色泽和谐,格调古朴高雅。

究其原因,与同一时期的明清家具演变也有关系,彼时南北家具也开始分化,北京出现了宫廷气象的“京作”,而苏州则出现了倡导简洁明快的“苏作”家具。如果说同一时期南京云锦和北京的“京作”家具主打的是皇家气韵,那么同在苏州的宋锦和“苏作”家具则一脉相承,是苏州浓郁的人文气息的投影。

丝绸,经天纬地

我们来到苏州北寺塔边,远远就被苏州丝绸博物馆的外形吸引:博物馆墙体外立面是光洁的白色大理石贴成,一道道紧密的横纹和稀疏的竖纹组成的墙面,远远看去就像一匹巨大的绸缎。

要进入丝绸博物馆,得经过一组组细长直的白灯,数百上千条垂下,就像织丝绸时缎面接口处的线头。而“线头”之上,是一条正铺在织机上被编织的“锦”。阳光照耀下,地面留下经纬交错的阴影,如同讲述丝绸的光阴故事。

一位老人慢慢从北寺塔的塔影中,沿着这光影小路走近丝绸博物馆。她戴着墨镜,身形娇小,她是钱小萍老人,进博物馆的这条“丝绸光阴之路”很短,钱小萍走了不到一分钟,但研究宋锦之路却很漫长,钱小萍走了60年,从20岁走到80岁。

“横和竖,分别代表着丝绸的经纬。做丝绸,自古以来就是一种经天纬地的手艺。”一边走,钱小萍老人一边给我解说,又低头补充了一句,可惜现在的年轻人很多都没见过织机,因而少了一个窥探天机的机会。

苏州丝绸博物馆后的大堂里的巨幅壁雕的是丝绸之路的连环画,上面展示着与丝绸有关的人物:第一个是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的螺祖,然后是推广“捍、纺、织”之具和“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等织造技术的黄道婆……钱小萍指着丝绸之路壁画上没有标出姓名的驼队说:“其实,对丝绸贡献最大的,是无数这样连名字都没留下的普通人。不管骡祖还是黄道婆,都只是丝绸千头万续中的一经纬罢了!”

参观的人们寥寥无几,部分人流都聚集在博物馆的织造展示馆内:一位织娘坐在巨大的织机前演示着编织过程。这架纯手工宋锦织机是钱小萍开始复兴宋锦工作后研究出来的,是现存的仅有的几台纯手工织机之一。1949年前,苏州全市的宋锦作坊仅有机户严斌记、陆万昌、包连夫等17户,拥有木机数量也仅区区36台。经济困难时期,宋锦织造业更加举步维艰,全国从事宋锦生产的厂家只剩下苏州宋锦厂一家。改革开放后,还维持手工模式的宋锦行业,因为繁杂的工序和高昂的成本,不断受到新式纺织业的冲击。1998年,宋锦的最后根据地苏州宋锦厂终于倒闭。从此,宋锦成为了历史遗迹,“此锦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见”。

现在几无厂家会生产这样的机器了,连机器都没有,谈何手工宋锦的生产者呢?提起这些,钱小萍不无慨叹。尽管如此,她却坚持让这张手工宋锦织机每天在进行保护性生产。要知道,生产宋锦并不是目的,而是为了给参观丝绸博物馆的游客动态展示宋锦的生产工艺。

围观的人流似乎在竞猜她正在编制的丝绸。有的说这是“绫罗绸缎”中的一种,有的说这是“三大名锦”中的一个,有的甚至说出了“绒纱、染色、秋绢”等我都未曾听说过的名字。原来在织娘身后,就有这么一面标示卡墙,上面展出了清代苏州丝绸的品类:绒纱、染色、秋绢、广缎、八丝、绫机绸、锦……原来人们惯常印象中的丝绸只是一个统称,进入苏州丝绸博物馆后,方才发现丝绸原来是有着分门别类、千姿百态的秘密花园。要了解宋锦,就要了解丝绸的历史,钱小萍奔走了数十年,建成的这座博物馆,就像是丝绸史上的一本活着的字典,人们从中能了解更多,也就能够再细致地了解宋锦的前世今生。

钱小萍老人耗尽毕生精力,终于在各方支持下筹建成苏州丝绸博物馆。

借一匹残锦,还原一门绝技

從博物馆后门出来,穿过一个小型的苏州园林,就看到钱小萍宋锦织造技能大师工作室。如果说苏州丝绸博物馆,是钱小萍为公众建的一座丝绸纪念馆。那这别馆,就是她这60 年宋锦研究的一处试验田。

钱小萍把我带上二楼的资料室,拿出一个小学生用的练习本。这是她最初从事宋锦织造时留下的宋锦日记。笔记本扉页上有一标识:下厂日记,钱小萍,1966年4-6月。

1966年,那时宋锦的生产已经江河日下。为了继承宋锦技艺,自苏州丝绸学院毕业的高材生钱小萍和花样设计专家胡芸两人一起被派到苏州宋锦织造厂。当真正看到这些精美雅致的宋锦图案后,钱小萍就定住了,开始着手研究宋锦的生产、保护,从此一辈子都没有出来。

后来手工宋锦厂倒闭,苏州地区上千年来积累的大量精美宋锦纹样失传。幸运的是,钱小萍留下了近60年的宋锦日记,已经成为了宋锦研究最重要的资料。

收集纹样只是宋锦保护的第一步。关键在于分析每个宋锦纹样背后的历史以及纹样的织造方法,并把已经失传的纹样重新复活,这才能真正复活宋锦。当时钱小萍已经退休,为苏州丝绸建一座博物馆的心愿也已了。复兴宋锦织造技艺就成了钱小萍的目标。当时唯一生产宋锦的苏州宋锦织造厂已经倒闭多年,民间仅存的几家家庭作坊还有些出品,但也局限于低端的纹样。高端的宋锦纹样,钱小萍寻遍苏州的大街小巷也不曾看见。

看不见历史上的宋锦纹样,就无法反推宋锦的织造工艺。

转机发生在2006 年,当她路过苏州古城区一家古董店,古董店老板李品德热情地喊她:“钱老师不妨进来看一看!”

没想到这一看成为了宋锦织造技艺的契机。原来,此时钱小萍多年来为建苏州丝绸博物馆四处奔走,走村串巷收集宋锦残片的故事,已经传遍了整个文玩圈。李品德等钱小萍坐定后,拿出了一匹织锦残片。

宋锦《极乐世界》(复制品)

除了宋锦,钱小萍对所有丝织品都有很深的研

四合如意锦

“我看到那残片就激动得跳了起来,那是一匹菱格四合如意宋锦残片,是我一直寻找的高端宋锦纹样。于是我提出了一个很‘过分的理由:把宋锦残片借走!没想到李品德先生想也没想就同意了,”钱小萍说着,拿出一匹菱格四合如意宋锦样品。

要知道,钱小萍一“借”走这匹菱格四合如意宋锦就是几年时间。直到有一天,钱小萍又出现李品德的古玩店面前,还带来了一新一旧两条格四合如意宋锦。旧的是李品德借出的宋锦残片,新的是钱小萍送给李品德的礼物——一条以宋锦残本为模本复制的新宋锦。钱小萍把这条新宋锦作为礼物送给李品德,以示感激。

像血管一样,贯穿传统和现代

菱格四合如意宋锦复制成功之后,很快,“宋锦复兴”的消息不胫而走。各大博物馆纷纷送来各自镇馆的宋锦藏品。于是,《球路龙纹锦》、《黄地宝相八达晕锦》、《花卉盘绦纹锦》、《极乐世界》等一大批珍稀宋锦纹样和文物都被复制出来。

苏州宋锦织造的历史有一千多年,在清康熙、乾隆年间达到鼎盛。所谓“东北半城,万户机声”,说的就是当年苏州城内宋锦织造的繁华景象。宋锦也开始分化出大锦、合锦、小锦三个品类。大锦组织细密、图案规整、富丽堂皇,常用于装裱名贵字画、高级礼品盒包装,也通常用来制作特种服装和花边,由苏州织造府主导的官府织造织成,专供皇室和达官贵人;合锦用真丝与少量纱线混合织成,图案连续对称,多用于立轴和屏条的装裱及一般礼品盒的包装;小锦为花纹细碎的装裱,通常用于小件工艺品包装盒的包装。这些则为民间手工业者织造,供名士和商贾把玩。历史上散落在苏州的宋锦家庭作坊不计其数,每个家庭作坊都要有独特的宋锦纹样才能安身立命,这样随之产生的宋锦纹样就更千姿百态。

即使是像钱小萍这样的宋锦专家,也有很多宋锦纹样没见过。她想到一个办法来保存这些纹样,就是每看到新的宋锦纹样,她都会收集一小块存档。如今,这样的档案本已经存满了十多本,收集的宋锦纹样数百种,这些都成为宋锦档案本,宋锦的基因库。

很多人说,宋锦后继无人,这是历史的选择。人力干预去保护宋锦,是逆天而行。对此,钱小萍有不同的理解:宋锦现在后继无人,并不是因为宋锦被时代淘汰,而是因为中国处在一个很微妙的历史时期。经济发展得太快,文化来不及跟上,而文化才是决定一个国家未来最重要的力量。她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这些纹样能重新在市场上出现。

另一方面,宋锦在经济上,也并不是一无是处:上世纪80 年代,钱小萍就在研究宋锦过程中,用丝绸发明了一种人造血管,成功应用在临床上。手工和医学尚能跨界,何况传统和现代呢。

猜你喜欢

丝绸纹样苏州
“再读苏州”“石痴”顾天叙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拯救“濒危”花纹
战国时期带钩的纹样艺术特点
丝绸般的黑发,盘旋少女顶上
丝绸情调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
可行性指南丝绸衬衫款
丝绸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