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度式Jugaad创新, 能成为资源瓶颈的解药吗?

2019-11-11朱泓柯六月胡雯雯

南都周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印度

朱泓柯 六月 胡雯雯

肯尼亚运营商发明的一种M-Pesa手机银行业务,利用加油站、药店和小百货商店等作为合作网点,让人们利用手机来转账和取

拉维·阿圭沃尔是在印度加尔各答长大的。他记得小时候,街道上车的品牌屈指可数,而且全都是印度制造。但有一天,拉维发现学校旁边停了一辆豪华的奔驰轿车。他走近仔细一瞧,发现这跟德国产的豪车有本质上的区别,它更像是一辆奇异的交通工具:以当时最常见的印度轿车为底子,它被焊接上了一个光滑细长的引擎盖,并用锃亮的车漆粉刷一新,车的引擎盖上则涂鸦了奔驰SMART街球明星赛里著名的三分球明星,作为点睛之笔。

拉维长大以后成了FP期刊的主编,他也渐渐懂得了,小时候无法理解的这个现象,可以用一个叫做“Jugaad”的词来概括。关于这个名词,有一本名为《JugaadInnovation》的书专门解析过。

这本出版于2012年的书,主要探讨的是公司管理方式。作者是剑桥大学贾吉商学院的研究员纳维·拉乔乌、该院商业教授贾德普·普拉胡,以及战略咨询公司血橙(BloodOrange)的创立者西蒙尼·阿哈夏。

“Jugaad”原本是印度俗语,指面临困难时机智灵活的应变对策,具有“Jugaad”拼凑式创新精神的发明家,善于重塑思考模式,用较少的资源完成更多的任务。与中国的“山寨式创新”略有不同的是,拼凑式创新并不强调模仿或升级,而是善于用手边已有的资源,尽可能拼凑起来,开发出低成本、高质量的创新产品和服务。

书的作者在全球探寻Jugaad创新精神足迹的过程中,挖掘到了不少激动人心的研究案例,也提出了一些质疑和反思。在他们看来,随着社会复杂性的不断提升,资源的日益短缺,西方擅长的“以多博多”“迅速迭代”“自上而下”发展模式的缺陷日趋明显,而印度、中国、巴西等国诞生的这类创新精神,也许正是填补这种缺陷的解药之一。

从印度到世界

印度人马苏卡·普拉嘉帕提是一个技艺超群的制陶工人,他生活在一个名叫马哈巴丽普兰的村庄,这里地处沙漠,气候炎热。2001年,一场地震侵袭了马苏卡的村庄,当地报社对地震作了专题报道,并且附着一张土罐摔成碎片的照片,标题为“穷人的冰箱破了”。

当然,这个标题有点夸张,但土罐是当地村民用来储存凉水的,确实有些道理。这张图让马苏卡突发奇想:既然陶土有这种作用,为什么不用它制作一台便宜又不费电的,正儿八经的冰箱呢?

有了这个念头以后,马苏卡雄心勃勃地展开了试验。在坚持了几个月,一次又一次方案被推翻后,陶土冰箱的原型机——Mitticool终于诞生了。这种冰箱顶部有个小隔间,里面的水靠着四处流动,形成蒸发效应降低温度,借此冷却底部隔间的食物。

这种单纯利用物理反应来制冷的冰箱,既不需要用电,也能达到良好的冷藏效果,这位心灵手巧的制陶工人将它卖给了当地村民,标价50美元,村民们对此发明都赞不绝口。不久以后,Mitticool成了热销产品,并衍生了陶土滤水器、烹饪罐、储水器等一系列产品,如今风靡整个印度乃至世界市场。

在“Jugaad”精神的引导下,发扬节俭创新的类似产品每天都在印度出现,并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例如用金属衣架做的电视天线,翻个底朝天就能当火炉使用的电熨斗,用废弃塑料瓶横截面做的凉鞋鞋垫等。

而这种精神也在别的地区开枝散叶。在非洲,手机没电了不用着急,因为很多地方会有用自行车来发电的服务提供者。

在秘鲁的利马,每年只有一英寸的降雨量,非常缺水。当地一所工程学院设计了一种巨大的广告板,能从当地潮湿的气候中源源不断地吸取和凝聚水分,每天生产出90升的净水来。

保持简单,不要尝试震住你的用户;不要做重复的发明,要用已有的发明去解决新问题;学会发散性思考和行动。

陶土冰箱的原型机——Mitticool。

现有的银行体系,是需要非常庞大的费用和利润来支撑的,所以它基本不是为了底层民众的需求所生。即使在美国,也有7000万人没有银行账户。而在非洲,80%的人都没有银行账户,银行网点更是少之又少。

但在肯尼亚,有一半人可以随时利用手机来转账和取现。这得益于当地运营商发明的一种M-Pesa手机银行业务,利用加油站、药店和小百货商店等作为合作网点,当地人使用起移动银行的成本便大大降低了。

同样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塞车现象非常严重,因为街头到处都是闲逛的牛,阻挡着急躁不安的司机们。但是,安装大量的雷达检测仪来监测交通问题,对于这个国家来说是负担不起的,对此,肯尼亚IBM实验室的工程师发明了一种叫Megaffic的解决方案,它只需要少量低画质的网络摄像头,就足以在街头收集车辆和交通信息,并预测出交通状况,然后通过短信来给司机改道建议。到目前为止,这套系统已经将司机到达目的地的速度提高了20%。

另外,肯尼亞还有一种名为M-Kopa的家用太阳能发电系统。这一整套设备合起来就一个箱子大,包含一块装在屋顶上的太阳能板,三盏Led灯,还有一台太阳能收音机和一个手机充电器,基本覆盖了一个家庭的所有用电需求。而这套200美元的设备,对许多肯尼亚人来说还是太贵,所以它的运营商对付款方式也做了创新,能让你只交35美元的启动金就拎走它,然后每天在手机上付款45美分,直到把365期款都付完的时候,系统就自动解锁,你就能开始用它了。

自下而上

有人总结过这种发自于底层的Jagaad创新精神的精髓:1. 保持简单,不要尝试震住你的用户;2. 不要做重复的发明,要用已有的发明去解决新问题;3. 学会发散性思考和行动。许多大公司会追求精益求精,在一个领域中钻研到极致。而朴素式创新需要你的发散思维。

这正好应对了西方发达国家目前的某种困境。在传统的创新产业中,客户的支付能力很强,为此,企业愿意投入高额的研发成本、聘请资深的研究人员、承担庞大的资源消耗。

但为了满足眼光日益挑剔的客户,创新者不得不殚精竭虑、考虑入微。他们把系统设计得越来越复杂,把细节设计得越来越精巧,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完美无瑕、严丝合缝。苹果手机,特斯拉的Model S等,都是这种创新的代表。

这当然带来了精美到极致的产品和服务,但伴随而来的,还有庞大的生产研发成本,以及维护的费用。

而另一方面,新兴市场中却有几十亿年消费额少于12000人民币的消费者,他们一辈子攒的钱也买不起一辆Model S,但他们也根本不需要Model S,甚至不需要一辆大众桑塔纳,只要有辆带基本驾驶功能的小车,2-3万人民币就能开走,他们就很满意了。于是不带音响、没有收音机和空调,省略了保险杠和安全气囊,甚至连雨刮和后视镜都只有一个的Nano汽车就出现了。

如今,这种创新精神在西方也留下了清晰的足迹。比如美国硅谷就有公司发明了一种叫gThrive的无线感应器,它外形就像一根塑料尺,可以被农民随意安插在田野任何一处,收集土壤质量等信息,帮他们优化水和肥料的使用。这种简便的小设备,对于面临用水短缺的加州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法国创业科技公司Compte Nickel也受到启发,推出了一种无需去银行柜台排队,只要在街角的烟草店或便利店操作5分钟,就能开通一个国际银行账号和国际信用卡的服务。而且这项服务的基本收费为每年20欧元,对比许多传统银行的收费也低廉了许多,目前它已经帮助银行服务了超过50万名客户。

助推剂还是绊脚石?

“Jugaad”精神刚被提出的时期,是上世纪90 年代初,当时印度也好,其他发达国家也罢,几乎都处于一种资源相当匮乏的情况中。如今,科技和经济水平大幅度提升,人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机器也渐渐开始取代人力资源。

《Jugaad Innovation》主要探讨的是公司管理方式。作者是剑桥大学贾吉商学院的研究员纳维·拉乔乌、该院商业教授贾德普·普拉胡,以及战略咨询公司血橙(Blood Orange)的创立者西蒙尼·阿哈夏。

在这种背景下,宣扬“节俭创新”的精神是否还适用呢?即使是对印度这样一个依然有很大发展需求的国家?有些社会研究者,也开始质疑和反思起它带来的一些问题。

2016年2月,印度制造峰会在国家金融中心孟买举行,和往常情况一样,建筑工期延误了,但崇尚“Jugaad”精神的工人和官方人员声称,一定能加快进度,准时交付。然而,为了节省材料费用,建造商用材质含量“差不多”的建筑材料代替了原定的建筑材料,而为了减少经费,也省略了安全性检测。最终,印度制造峰会最为知名的事故发生了:在Chowpatty Beach的场馆中进行舞蹈表演时,场馆突发大火,25000名宾客四散奔逃。第二天,孟买镜报的标题将其定义为:《印度之耻》。

类似事件在印度其实屡见不鲜:2013年11月,印度在孟加拉湾的一个小岛上成功发射亚洲首枚环绕火星的火星探测器。但在印度官方发布的视频里,人们却惊讶地看见,也许是为了省钱,工作人员全都没戴安全帽,而是戴着塑料制的浴帽,最终这次发射的成本为7500万美元,而2014年国际空间站的预估成本则是1600亿美元。

后来,印度总理莫迪曾得意地说:“我们发真火箭比你们好莱坞大片里发假火箭的成本还要便宜。”而在西方媒体眼里,该做法简直是轻视工人生命,极其不负责任。由于这枚火箭实在是做工太粗糙,西方媒体还称其为“会飞的锅炉”。

在《Jugaad In novation》一书中,作者指出,外界限制并不是不可逾越的挑战,对拼凑式创新者而言,限制就是开拓创新、克服困境的机遇。只要你有决心和创造力,就能不依靠任何条件解决几乎所有的问题。

在最近上映的纪录片《他乡的童年》中,主持人周轶君采访的印度父母就认为,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遇到问题,能解决20%就先解决20%,总比一点儿都不解决强。但另一些长期待在印度的中国人则认为,你可能解决了20% 的问题,但又创造了20%的麻烦。所以,如今更应该考虑的问题,也许不是如何快速见效,而是研究更好更稳定的提高和发展办法。

有人认为,印度本身的文化,不论是邦国割据,还是固化的种姓和阶层,都导致了许多人重个人、轻集体的倾向,从而也催生了很多急功近利的想法。如今印度的人口结构非常年轻,有一半人口都是90后,并且隨着经济的发展,印度人也越来越富裕,作为“穷人乐”而流行的Jugaad不免越来越过时。

印度年轻人会在推特标签上用“Jugaadnation”来讽刺印度以拼凑式创新为傲的现象。在他们看来,一味强调节俭的发展模式已经变了,如今他们更想做长线发展,尝试在科研、基建、法规和职业培训等领域,做出更多的长期投资。而这,也是值得全球产品创新者在借助Jugaad创新精神走出困境的同时,好好琢磨一下的地方。

猜你喜欢

印度
印度总统定了
如果可以去印度
印度汉娜,一定要民俗风?
最高警察
印度鼓动本国商人远离义乌
印度人口2025年超中国
印度数字
甲流蔓延令印度恐慌
印度现在
印度地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