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工程我不能留下任何的遗憾和缺陷”

2019-11-11尚旭旭胡雯雯

南都周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盾构号线隧道

尚旭旭 胡雯雯

2002年11月29日早上6时30分,广州地铁二号线第一列列车的其中两节车厢由德国空运到广州白云机场。运来的两节车厢被依次从现场搭建的轨道上牵引出机舱。

1999年6月28日是广州城市交通史上的大日子。这一天,广州历史上第一条地铁线路——广州地铁1号线正式全线开通。

据媒体报道:开通当天,人们显得有些无所适从。有的市民干脆把纸币换成一大把硬币,竟然是为了方便买票;有的老人家误以为投入硬币就会直接出票,结果左等不出,右等不出,只好请“引导员”帮忙;有的男乘客担心闸门夹人,索陛直接“跨栏”过闸,无力“跨栏”的女乘客则选择钻过闸门……

当这条深刻改变了广州人出行方式、大幅提升广州城市运行效率的地铁线路,迎来第一个乘客的时候,黄文新早已完成了广州地铁建设的第一道工序。退出了人们的视野。

从1993年12月28日开始,这条身长18.5千米的钢铁巨兽。花去了广州第一代地铁建设者长达5年半的光阴。

50岁的黄文新,广州地铁5/7号线工程建设部副总监,25年前就投身到了地铁建设大军之中。那一年他25岁,刚从华南理工大学混凝土材料专业硕士毕业。如今,黄文新已经皱纹渐深、头发渐白。

改造外来技术

地铁1号线的建成通车。使广州成为继北京、天津、上海之后,第四个开通地铁的城市。从广州的第一条线路开始,黄文新就参与其中。

“建设1号线的时候,一半线路用传统的土建工法,先挖掘出一个大型的坑道,拼装隧道衬砌,之后再把土填回铺平;剩下一半则引进了当时最先进的盾构隧道掘进机专门用于打隧道。”黄文新记得很清晰。

盾构隧道掘进机又叫“盾构机”,它是一个圆柱形的钢制组件。组件的外壳即为“护盾”,主要功能是在隧道尚未加固之前承接四周土石、地下水的压力,防止在挖的隧道坍塌。

因盾构机能在地下施工,因此不用大面积征地,也不用截断地面交通线。更不会产生恼人的噪音。不过最重要的是安全高效。当时,盾构机技术最先进的国家是日本和德国,因为实行严格的技术垄断,一台盾构机进口价格高达3亿元。

但即使下血本引进机器,也不能直接拉上工地千活。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的地质不同,把国外的机器直接拿来用可能会“水土不服”,必须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造。

黄文新告诉记者,广州的地质情况相当复杂,北部为丘陵山区,中部为小盆地,南部为沿海冲积平原,影响因素很多。而靠着不断试错、不断改进。建设团队硬是把进口的盾构技术改造得适合于广州的地质环境。“当时我们并没有聘请外地有实战经验的技术专家现场指导,整个团队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才。有的同事甚至自学日文,钻研材料。”

而在2008年,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复合式盾构机正式诞生,中国自此更是摆脱了对外国的技术依赖。近些年,国产盾构机甚至开始走向了海外市场。

“地铁是百年工程,一百年的寿命,靠的是什么呢?是稳固。”如今,黄文新已经是一名广州地铁建设战线的老兵了,从线路设计、立项、征地拆迁、车站设计、通风口设计等,他无一不亲自参与。“百年工程我不能留下任何的遗憾和缺陷。”

最大的挑战

技术对黄文新来说,早已不成问题。最大的挑战来自拆迁和借地,这是工程的第一只拦路虎。“做方案很容易,但如何落地,第一步就是拿地。”有些线路很快建成,有些线路需要六七年甚至十年。

而第二个要考量的问题,则是环境。很少有人注意到地铁通风口的存在,但它却对列车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虽然大多数人都非常欢迎把地铁口设置在自家门口,但是对自家附近的通风口则往往心存疑虑,担心存在废气污染。对此,黄文新解释,“地铁内部也需要呼吸,我们有设施净化这些排出的空气;地铁运行的能量来源是电,也不会有额外的污染。”事实上。黄文新的团队还要做大量的沟通劝说工作。

去年开始,广州地铁又迎来一个集中建设期,现在有10条大型线路同时在建。市民对前期的环境要求、征拆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对工程质量有很高期待,建设过程中也要避免扰民,减少噪音污染和粉尘污染。

但黄文新也有无奈。“建设过程难免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干扰,也有居民投诉。为此,团队尽量选择工作时间施工,同时努力绿化施工现场。”

比如正在建设中的地铁“长洲站”,四周均被绿色植物包围,地面也已经完全硬化,几乎感觉不到灰尘。黄文新说:“对比一号线早期。這水泥路面想都别想。当时地面上铺的是简单的板子,项目部就是油毛毡和竹竿支撑起来的,没有空调,夏天的时候里面比外面还热。施工现场沙尘滚滚。回家的时候,一身黑泥。”

地铁人

黄文新的生活作息极其规律。

每天六点半起床,读书或者散步。七点半左右从家里乘地铁赶到万胜围的工程总部吃早餐,一边吃早餐,一边与同事交流一天的工作计划。接着。黄文新的一天就在各种文件里、各个部门与工地上、会议桌前来回奔波。晚上8点吃完饭,黄文新并不会立刻睡,他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每晚这个时候都会回顾一遍当天的工作,再计划一下明天的事务。

黄文新平时没有什么时间参加娱乐活动,但周末总是尽力匀出时间爬山、散步或者打球。但遇上紧急任务那就没有办法了,不仅周末得加班,甚至春节中秋也可能随时贡献出去。

他印象最深的,是1999年1号线全线开通前夕'地铁集团突然发现,各站点的出入口标示杆还没有安置。但按照计划,春节一过线路就要投入使用。黄文新回忆当年的场景时说:“我们和工人们一起,从一个站点到很远的另一个站点,有的坐摩托车过去,有的就只能步行过去。”那一年年三十。在满街大红灯笼挂起的时候,黄文新和工友们也把红色的标志杆一根一根地竖了起来。2018年,开通地铁14号线的时候,黄文新和技术专家们的中秋节也是在工地上草草度过。

现在,广州每个区都通了地铁,1号线一直到9号线,亚运线路和各延长线,总长度接近500公里。

“我把我学到的知识,用在了造福社会的事业上,我很自豪,走到哪里我都会很高兴地说,我是地铁人,这里有我的一份力。”黄文新说。

目前,黄文新肩上还担有同时建设总长度达三四百公里的10条大型线路的重任。“这差不多就是以往20年的工作量。”黄文新说。但是,凭着先进的技术支持和成熟的工程建设管理体系,他信心满满。

但这还不够,黄文新向南都周刊记者透露:“明年或者后年,广州可能还要规划建设1000多公里的线网。这些工程我未必干得完,但是这剩下的三四百公里,我可以在退休前建设完成。”他说,计划中的这1000公里线网可能布局在市中心地带,以缓解民众讨论最多的广州3号线的运营压力。

猜你喜欢

盾构号线隧道
国产“钻地龙”的逆袭
关于盾构增设吊出井与盾构弃壳接收方案设计
2020?年中国内地预计开通?91?条城轨交通线路
隧道横向贯通误差估算与应用
隧道横向贯通误差估算与应用
黑乎乎的隧道好可怕
盾构纠偏的线路设计研究
进击,时空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