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全国“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智库联盟大会在宝鸡召开
2019-11-11
2019年8月19日至21日,由全国“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智库联盟主办,中共宝鸡市委宣传部、宝鸡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宝鸡文理学院联合承办的第四届全国“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智库联盟大会在宝鸡市东岭皇冠假日酒店召开。这次大会的主题是“文化创新与城市发展”,来自全国各地级市及以上社科联和相关智库的1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19日晚,由宝鸡市社科联原党组书记、主席孙忠印主持的第四届全国“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智库联盟理事会上,宝鸡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田晶同志介绍了大会筹备情况。理事会审议通过7个省区12家社科联为新理事单位:延安、呼和浩特、巴彦淖尔、乌兰察布、聊城、洛阳、安阳、濮阳、驻马店、平凉市、张家口、大同;吸收8家新会员单位:宝鸡文理学院、长安大学、西安理工大学、郑州财经学院、宝鸡展览馆、连云港市社科院、江苏省一带一路研究院连云港分院、上海文化研究中心。审议通过延安市社科联为第五届联盟大会承办单位,并选举延安市社科联党组书记马彦平同志任第五届全国“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智库联盟大会轮值理事长。
20日上午,大会组织举行了开幕式和主旨报告。
开幕式上,宝鸡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武勇超,陕西省社科联主席甘晖,全国“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智库联盟大会秘书长杨东升分别致辞。
宝鸡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武勇超说,宝鸡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也是关中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和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希望大会能办成互相学习的交流会、加快发展的促进会、增进感情的联谊会,齐心协力共赢发展。
陕西省社科联主席甘晖代表陕西省社科联,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向各位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各与会社科联同仁表示热烈欢迎。甘晖主席说,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文化创新与实现政策沟通、道路连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五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此次大会以“文化创新与城市发展”为主题,就是要以文化创新为切入点,立足于不同城市自身的文化历史资源,寻求特色发展途径,以顺应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趋势,为“一带一路”沿线支点城市发展提供更多的真知灼见。
杨东升秘书长代表全国“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智库联盟秘书处总结了全国“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智库联盟成立以来取得的成果:现有65家理事单位,88家会员单位;创办了全国“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智库联盟会刊并出版38期;公开出版《首届“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智库联盟论坛文集》《城市的力量:全国“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智库联盟论坛文集》;创作了会歌《智慧时代》;创建了智库联盟网站、微信群与QQ群等以加强成员单位间的沟通联络。最后,杨东升秘书长为智库联盟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大力推动重大应用课题研究,为政府和组织决策提供服务。二是大力推进智库交流与合作,为智库建设提供服务。三是大力推动联盟组织机制建设,为智库专家发展提供服务。
大会特别邀请了两位社科领域知名专家解读“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以及文化创新与城市发展。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原副院长,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兼职教授,上海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何建华教授作了题为《城市:文化创新力与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报告。他认为,面对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中国新发展路径:对外“一带一路”,对内“高质量”。“一带一路”构建丝路秩序民心相通是关键,而民心相通的核心是城市。城市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不是单纯的钢筋水泥物理构造,不止为人类生存遮风挡雨,更重要的是为人类的生存创造了一种生存环境,这种环境就是人与物理构造所发生的关系即城市文化。所以,我们不应该只将城市作为发展经济的载体进行研究,更应该关注城市高质量的转型升级。
文化是什么?何建华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文化是人化化人,生命基因,价值认同,行为方式,精神愉悅的综合,核心是价值认同。他认为城市的魅力在于城市的物理构造与文化的嫁接即城市文化,城市最核心最有价值的要素:人以及人的活动。我们应该以城市更美好为目的,付出自己的行为努力。
城市文化具有几项基本特征:独特性、差异性、集聚性、辐射性、开放性、兼容性。城市的融合发展需要城市文化传承具有独特性,城市文化多元发展具有包容性,包容体现开放,温暖体现共享。
如何提高城市文化创新力,何建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一是要开展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对区域内的文化基金解码,精准解读本区域的文化,以更好的发展本土文化产业。二是要整合优质资源,发掘本土的独特文化,使其具有唯一性、不可复制性。三是要培育城市文化品牌,利用科技力量提高城市文化吸引力,用智慧创新。四是要发展文化旅游,在旅游中体现文化的元素,让游客在旅游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体验到文化带来的精神力量。五是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可以利用现代媒体迅速传播。
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郑东超作了《“一带一路”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报告,深刻阐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意义、时代特征、核心精神和重大举措,并就进一步提升“一带一路”研究层次提出建议:宏观上,研究要放在时代发展的世界高度,加大深入研究力度,加强顶层设计;中观上,要加强区域和国别研究,以更好地利用区域或国别的优势特点开展交流合作;微观上,分行业、分领域研究,开展专、精、特的研究路径,为具体项目合作提供策略。在研究方法上,应该发挥多学科优势,发挥学科间的协同效应、叠加效应,加大跨学科、跨行业、跨国的研究交流。
开幕式和主旨报告会由宝鸡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田晶主持。
下午的研讨交流,7位专家围绕丝路沿线区域文化产业、文化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等做了精彩发言:宝鸡市社科院院长、副研究员张莉《用文化铸魂,让城市更美》,天津外国语大学“一带一路”天津战略研究院院长、国际商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冯雷鸣《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的支点作用》,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长安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吉发《丝路文化的跨域治理》,宁波市社会科学院(联)文化研究所所长、高级经济师陈建祥《宁波城市文化品质提升的难点分析及对策研究》,福州市社科联副主席、主任记者、高级经济师张春斌《文化交流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呼和浩特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专职副主席、内蒙古社科院呼和浩特社科分院院长乔庆智《洞悉融合文化之魂,彰显丝路名城之品——“一带一路”视域下呼和浩特文旅融合发展探讨》,福州市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叶娟慧《创新“海丝”文化, 助力“海上福州”品牌建设》。
刘吉发的发言受到与会专家和媒体的关注,他认为,文化是“一带一路”发展的动力机制,“一带一路”文化共同体的健康成长需要推动丝路文化的跨域治理。文化治理是多元的、互动的、共生的,治好与治坏构成了文化治理的价值界标,“善治”则构成了文化治理的价值标识。“善”是价值目标,“治”是实践机制;“善”是目的,“治”是手段,“善”与“治”共同构成了文化治理实践的逻辑形态。丝路文化治理应具有多元共生、文明厚植、文化安全三大价值取向,这三种价值取向构成了丝路文化治理之“善”的价值内涵。政府、社会、市场组成的多元主体、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二元互动、国际协同与府际协同的内外协同,标识着丝路文化治理实践的三大机制,共同构成了丝路文化治理之“治”的实践方式。丝路文化的跨域治理以“善”为价值目标,以“治”为实践手段,从而使丝路文化共同体健康成长的内在价值得以显现。
研讨交流会由宝鸡市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霍海利主持。
闭幕式上,播放会歌《智慧时代》,举行了智库联盟旗帜交接仪式,延安市社科联党组书记马彦平代表下届智库联盟大会承办方发言。闭幕式由全国“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智库联盟大会秘书长杨东升主持并作总结讲话。
21日上午,与会代表实地考察了中国青铜器博物院和中华石鼓阁。
大会期间,陕西省和宝鸡市12家媒体驻会报道,对何建华、郑东超、刘吉发三位专家进行了专题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