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马塘边,“英雄儿女”呼唤641

2019-11-11王雷

当代工人 2019年17期
关键词:盒子职工

王雷

夏日走进下马塘,“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仿若置身于世外桃源。抬眼眺望,山坳深处却有一处与这翠绿清幽略显违和的地方——破旧的红砖厂房在荒草丛中伫立,几处废弃的生产车间从庄稼地中探出一角,远处连绵起伏的厂房直达山林深处……那是一处20世纪70年代的工厂遗址,当地人只知其为老641厂,再追问便只有“不知”二字了。

下马塘位于辽宁本溪市南芬区东部山区,属长白山千山支脉,地下资源丰富,交通便利,街区四周被崇山峻岭所包围,显得格外安逸幽静。

相传唐太宗麾下名将薛礼征东时,路过此地下马休息,并在河里饮马,饮马河段地形酷似池塘,下马塘因此而得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让下马塘跃进大众视野的,是20世纪60年代初,红遍全国的电影《英雄儿女》,其取景地就在下马塘镇的群山之中,当地还在这里立了一尊英雄王成的雕塑像。

然而喧嚣过后未见繁华,却冒出了个绕不开的“三小”:镇小,人口不多,又多居住在七沟八岔里;经济实力小,人多地少;名气小,许多本溪人也很难说清其区域位置。“三小”带来的联想便是一个“穷”字。

英雄王成的雕像就竖立在下马塘镇的山巅,守着岁月的流逝,看着时代的变迁。王成当年的硝烟逐渐散去,发展成了时代的主题,“向我开炮”也变成了“支援三线”。

老一辈的工人、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民工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号召下,奔赴偏远地区,支援国家建设。他们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安扎到一个地方,便建设一个地方,从一无所有的荒地到生气勃勃的工厂,他们仿佛不是在工作,而是在生活,工厂也不仅是工厂,而是家园。

蒋楠的爷爷叫蒋守林。1969年,蒋守林带着全家老小来到下马塘镇,与来自东北机械制造厂的技术骨干、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建设者一道,建起了新丰矿山精密机械厂,军工代号为“641厂”,专门生产军品。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生产车间未建成前,职工宿舍、医院、俱乐部、食堂、澡堂、邮局、粮店、图书馆、子弟学校等后勤保障设施都已前期建设完成,消防队、保卫科等内部机构林立,随着职工、家属和子女们的到来,一切开始变得井然有序。

一个企业就是一个社会,一座工厂就是一个家园,企业办社会由此而来。

万事俱备后,641厂开始正式投入生产。641厂区依山而建,群山环抱,坐拥12个人工大山洞,军品生产车间就建在山洞里,各个岔洞即各车间班组。当年,山洞内外灯火通明、警卫森严,职工们忙个不停,运送军品的汽车进进出出,既神秘又威严。“641厂”因此闻名。

在机械化农耕尚未兴起的年代,外面是山清水秀的村镇,当地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老黄牛耥着水田,小燕子衔泥掠过,阳光和春风,描绘出一幅田园风光图。而在山洞内、641厂里,又是另一个世界。锅炉的烟囱呼呼地喷出白汽,车间的机床滋滋地作响,油漆味和汽笛声从大大小小的山洞里飘出,身着统一工装的工人快速穿梭其间……俨然电影中方有的景象。

那时起,641厂电影放映队每当放映起电影《英雄儿女》,职工们独有的一个乐趣就是从电影中寻找现实中熟悉的风景。

从建厂后开始,无论选取哪一时间节点,去询问“641厂是生产啥的”,答案都只有一个:那是军工厂,车间建在山洞里,产啥不知道,总之很神秘。

将一个小镇切出两个横截面的是深入人心的“保密”二字。为我国国防事业做出过重大贡献的641厂,属于五机部(即第伍机械工业部),高度保密,就连工厂的计量标准器具,都要直接送到国防系统内部的计量部门检定。职工更是不允许向亲友说厂里是生产什么的,亲友也不能打听与自己工作相关的东西。

“是真不知道。”1982年生的蒋楠一再解释,反倒有了越描越黑的嫌疑。“虽然我家从祖辈开始就与641厂连接在一起,但每当回忆起在下马塘度过的时光,除了641这个代号,没有更多的现实联系。”

记忆中最闪耀的,反而是夏日街口的供销社,可以买到5分钱一根的甜冰棍,还有父母从单位拿回的盐汽水。冬天冰封河面上的是單腿驴(单腿的冰车,下面是一条冰刀,初学时平衡不好掌握,但熟练之后就滑行自如,很刺激)和大爬犁。尤其在冬天,641厂职工大院里的小伙伴都跑到冰面上去玩,滑冰车、打陀螺,一玩就是一整天,中午饭都顾不上吃,家长拎着从厂食堂打好的饭菜,挨个到河面上找孩子,很是壮观。

让蒋楠这些职工大院孩子们痴迷的,还有他们自创的一个游戏——踢破盒子。游戏很简单,众人选出一个孩子,将一个破盒子用力踢远后,再去捡回破盒子,在捡破盒子的这个空当,其他孩子纷纷跑开,藏起,等待踢破盒子的孩子来找,先找到谁,谁就是下轮踢破盒子的人。

没入厂前,所有孩子谁也没搞明白为啥捉迷藏要加入踢破盒子这个环节,为啥非要在盒子面前加上一个“破”字,又是为何踢破盒子游戏在当时会那么火。大家只知道这盒子在物资紧缺的年代是稀罕物,可以在游戏中发挥“足球”的作用。随着时光的流逝,长大入厂后孩子们才找到答案,盒子并不破,因它与厂内某物相似,如此叫来想是取其名字的谐音。

以为“不知道”就脱得干系,其实与641厂的联系早已铢积寸累、稠迭连绵。641厂如同一座群山环抱的神秘国度,可以无尽探索。操场、商店、食堂、粮店、俱乐部、电影院……每一处都有故事,每一处都留下欢乐。

其实孩子们与厂内是有直接交集的,比如可以在厂运动会、职代会等场合担任献花使者的角色。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资格,要学习好、品行端的,这样就刷下去一大批孩子,蒋楠是个幸运儿,能多次进厂参与这样的活动。

印象最深刻的是厂职代会,会上要对先进模范进行表彰,蒋楠的任务是上台将一束花送给获得表彰的先进模范,然后行一个标准的少先队礼,转身走下舞台。兴奋的是,每当他走到台下的一瞬间,全场都会掌声雷动,万众欢呼。

蒋楠知道,掌声和欢呼是送给劳模的。在他眼中,这些人就是英雄,如同《英雄儿女》中的王成一样,光荣伟岸。他也曾做过登台接受表彰的梦,却不好意思和别人说。

641厂在发展,与之隔绝的“外界”同样在进行着变革。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军企转民……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在迅疾发生,641厂站在时代洪流的当口,不得不做出改变。

1994年,国家决定641厂集体搬迁,从下马塘迁移到辽宁锦州。641厂的职工再一次整装出发。老一辈工人的奉献精神早已在后辈职工的心中扎了根,国家的号召就是动员令,打起背包就出发正是军工厂职工的工魂所在。

“孩子,咱要搬家了。”这一天,蒋楠与小伙伴们玩过“踢破盒子”后回到家里,饭桌上,父亲蒋文生说了这句话。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年蒋守林对13岁的蒋文生如此,相同的场景在不同的年代再一次重现。这一年,蒋楠12岁。

1995年,国家印发《关于若干城市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分流富余人员的意见》,9年后又发布了《关于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企业办社会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剥离了种种社会职能的企业轻装上阵,扬帆面对市场的风浪。

搬家,对蒋楠来说新鲜又不舍,未来的憧憬和故乡的留恋在一起纠结交织;对于641厂而言,则是卸去了过往的神秘面纱,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锦州,641厂以辽宁华兴机电有限公司重新命名,产品也由过去的纯军品转为部分军用部分民用,过去企业中承载社会职能的学校、医院、电影院等单位都被划拨给了当地。

若一切不变,像蒋楠这样职工子弟,其人生剧本是在企业开办的子弟技校读书,毕业后直接进厂,接父辈的班。子弟技校的停办让剧本出现新脉络——蒋楠就读于锦州当地学校,随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习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开拓了视野的蒋楠,2002年毕业后,又回到641厂,如今的辽宁华兴机电有限公司。

父亲的本意是让蒋楠继承他的老本行——电工,但蒋楠选择了数控机床。蒋楠对父亲说,时代变了,未来机床是厂里技术的核心。蒋楠虽没继承父亲的工种,但他继承了父辈对技术的精益求精和祖辈的艰苦奉献,这些都是老641厂人留下的宝贵基因。

不仅是蒋楠,长在老641厂里的辽宁华兴机电有限公司新职工皆是如此。他们从简单的零部件做起,不疾不徐,如同一竿翠竹,节节攀高,很快就成了车间里的佼佼者。后来,在一次关键产品的技术攻关上,蒋楠之前积累的技术在这一刻集中迸发,他不仅攻克了技术难题,还将生产效率提高了数十倍,并因此获评公司创新奖。随后,蒋楠又多次在省级、市级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中斩获技术状元称号,并于2018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进京受奖。披绶带、戴红花、受奖章,站在台上接受如雷的掌声和欢呼声,这一刻,蔣楠仿佛闪回到当年641厂的表彰大会,时空在交错,台上是他,台下也是他。

获得荣誉,蒋楠又有些许遗憾,他特别想让爷爷蒋守林能亲眼看到这一幕,可是爷爷在2016年去世了,那个作为老641厂的奠基者去了。如今父亲也退休了,那个穿着古板的衣装,吃着朴素的饭菜,敲打着笨拙的机器,却挥舞出年代最动人音符的老641厂人时代,也过去了。

“但幸福的是,属于我们的时代,新华兴机电人的好时代来了。”

猜你喜欢

盒子职工
建设职工书屋 打造书香企业
猜盒子
称盒子
职工摄影(2)
煤炭企业安置职工可以随意进行吗
寻找神秘盒子
富民县总工会:“职工技协”谱新篇等
兰州铁路局职工摄影作品选(一)
张小盒Office异想记
铜陵华兴职工享受保险数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