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文学的圣者
2019-11-11孙越
孙越
孫越
1966年,我刚上小学,在储物间翻到一本小说,名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那时字认不全,那本书虽是繁体竖排,但插图精美,让我爱不释手。多年后我才知道,那本书是1955年的版本,版权页上赫然写着“第18次印刷”,足见此书在中国流传甚广。
这本名著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年生在沃伦省奥特洛什斯克县(今乌克兰)一个名叫维利亚的村庄。父亲是帝俄军人,母亲是捷克裔厨娘。1913年,奥斯特洛夫斯基毕业于教会学校。父母离婚后,他随母亲迁至舍别托夫卡,在火车站餐厅边干活儿,边在高级技校走读。
他业余时间喜爱读书,特别是浪漫和惊险文学。1919年,苏俄爆发内战,乌克兰最高拉达让德奥军队入境与红军作战。哥哥德米特里和水手别列德列伊丘克,带着奥斯特洛夫斯基杀死德军岗哨,抢劫机车,还偷了德军的军火交送给红军游击队。水手别列德列伊丘克,就是小说中朱赫来形象的原型。
奥斯特洛夫斯基经常身穿军装亮相,后来重病卧床时也不例外,但他并未参加过国内战争的任何战斗,也从未参加过修建基辅铁路运送木材的壮举,因为他从1920年就患了重病,不能参加任何活动。根据当时医生诊断,奥斯特洛夫斯基所患疾病,或是原发性侧索硬化,或为强直性脊柱炎。这两种病,无论哪一种,就当时的医疗条件,对一个年仅16岁的孩子来说都是致命的。
1922年,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病情加重,他痛苦不堪,开始卧床治疗。一年之后,病情好转,他受托担任别列兹多夫镇团委书记。那年,他加入苏共,并娶马丘克为妻,还是莫斯科共产主义大学的走读生。
1927—1928年,他在病床上完成小说《暴风雨中诞生的》,两次将手稿邮寄给莫斯科《青年近卫军》杂志社,手稿都丢失了。这让他备受打击。1929—1930年,他在莫斯科治病。那时他已彻底失明,双腿失去了知觉。他躺在床上开始构思最沉重的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这部作品写的是跨大时代的故事,情节曲折复杂,触动他的灵魂。但同时,病痛让他苦闷绝望,险些走上自杀的绝路。他只好躺在床上口述小说,由妻子马丘克和亲朋好友转为文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完成后,奥斯特洛夫斯基再次邮寄给《青年近卫军》杂志社。初审意见是:“来稿所写人物不真实。”但杂志副主编克洛索夫在复审时,肯定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才华。1932年,《青年近卫军》杂志刊载了小说第一部分;次年刊载第二部分,那时,奥斯特洛夫斯基已经转至索契疗养。
1934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单行本在苏联发行,引起文学出版界前所未有的轰动,两年半印行41版。奥斯特洛夫斯基不仅被授予苏联最高奖赏—列宁勋章,政府还给他提高了养老金,配备了专车,在莫斯科分配了住房,在索契也配了别墅。
1936年,奥斯特洛夫斯基开始构思新小说《暴风雨中诞生的》,可惜他只来得及写完第一部分,便于12月22日溘然长逝。奥斯特洛夫斯基死前,法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纪德曾到床前慰问。他称奥斯特洛夫斯基是苏联文学的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