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块链在出版行业的应用展望

2019-11-11罗晓银张安超

出版参考 2019年10期
关键词:去中心化模式创新版权保护

罗晓银 张安超

摘 要:本文简要阐述了区块链的定义、技术特点及发展过程,并结合出版信息化的规律,提出了区块链在出版业应用的三个必要条件,进而展望了区块链在出版业的两种应用。

关键词:区块链 去中心化 版权保护 模式创新

区块链随着比特币的火热而逐渐为人所知,并演进为一项独立的技术。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就指出:加强量子通信、未来网络、类脑计算、人工智能、全息显示、虚拟现实、大数据认知分析、新型非易失性存储、无人驾驶交通工具、区块链、基因编辑等新技术基础研发和前沿布局,构筑新赛场先发主导优势。区块链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模式,行业应用正在从数字货币向供应链、版权等非金融领域渗透扩散。

一、区块链的定义

目前对于区块链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更多是从技术特性方面去描述。区块链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它并不是一项全新的技术,而是一种面向数字加密货币,集成了密码学、分布式存储、点对点网络等技术及共识机制的一种综合性技术解决方案。

区块链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一个多副本账本,每个副本就是一个区块,每笔交易的更新都需要各个副本同时确认,保证交易记录不可被篡改,并能够被追溯。区块链最大的创新即在于去中心化和建立信任度。

基于密码学、分布式存储、点对点网络的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自信任化、数据防篡改等特点。

(一)去中心化

不同于传统的“服务器-客户端”式的产品架构,区块链应用没有中心化的服务器和管理机构,数据的传递、交换完全依赖网络中所有具有维护功能的节点完成,各个节点的地位是平等的,一个节点甚至几个节点的损坏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作,网络具备很强的健壮性。

(二)自信任化

区块链的运作逻辑完全依赖基于算法的共识机制,交易一旦被记录,便被全网所有节点确认,从而实现了在区块链内的自信任化。这种信任机制完全不同于传统商业环境中基于法律或中介认证的机制,大大降低了人为因素的干预。

(三)数据防篡改

区块链采用了分布式数据存储技术,系统中每个节点都能获得一份完整“账本”的拷贝。另外,区块链还通过共识机制来增加恶意修改数据的成本,除非能够同时控制整个系统中超过51%的节点,否则单个节点上对数据的修改是无效的,也无法影响其他节点上的数据内容。

二、区块链的发展

区块链是比特币的底层支撑技术,诞生于2008年底。最早的区块链系统,以分布式账本、块链式数据、梅克尔树、工作量证明等为主要特征,并在应用中不断完善。

2014年,以太坊诞生,它通过以太坊虚拟机(EVM)构建了一个类似传统“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的生态系统,能理解并执行通过以太坊特定编程语言编写的软件。由以太坊虚拟机执行的软件/应用程序被称为“智能合约”。分布式应用与智能合约的诞生标志着区块链进入了“区块链2.0”时代。这一阶段的特征可以概括为智能合约、虚拟机和去中心化应用。

2018年9月发布的《区块链3.0共识蓝皮书》提出了“区块链3.0”的概念,其核心特征是“数字权益账本”,要解决的是真实世界、数权世界之间资产权益映射和价值转移问题。[1]

当区块链的应用从数字货币领域向其他行业推广的过程中,暴露出来技术方面的一些不足。

(一)交易效率低

由于区块链采用了分布式存储技术及全网共识机制,意味着每条交易数据都会在各个节点进行广播、记录,随着节点数量的增加,广播及记录的数据量便呈指数级增长,这种高数据冗余机制虽然能保证交易数据不被篡改,但是也降低了交易的效率。例如,比特币每秒的交易次数为6-7笔,改进后的以太坊也只能达到20笔/秒。

(二)运行能耗高

由于区块链采用去中心化的设计,系统的正常运转需要各个节点的参与,例如比特币是用“挖矿”这种机制来激励节点提供系统运行所必需的算力。随着节点的增加,以及“挖矿”难度的增加,系统运行所消耗的算力也越来越大。

能源价格比较服务网站powercompare.co.uk最近的研究显示,2017年全球各地用于比特币挖矿的电量超过了全球159个国家的年均用电量。[2]

针对上述问题,区块链业内人员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改进。

(一)拓展区块链的形式

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区块链系统是典型的公有链,但是公有链一方面效率低、能耗高,另一方面不是所有的场景都需要全网参与,于是公有链逐渐衍生出私有链和联盟链。所谓私有链,即网络中的节点被一个组织控制,写入权限仅限在一个组织内部,读取权限有限对外开放。私有链更加接近于传统的中心化系统。联盟链介于公有链和私有链之间,部分去中心化,节点必须经过许可方可加入,成员权限可具体设定,便于监管,多用于机构间业务往来密切的场景。

(二)改进共识机制

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的核心。比特币所采用的POW(Proof of Work,工作量证明)机制经过近十年的运行已经充分证明了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但是也暴露出了效率低、能耗高的问题。随后的区块链系统也使用了POS(Proof of Stake,权益证明)机制、DPOS(Delegated Proof of Stake,代理人权益证明)等新的共识机制,但都是以某种程度的中心化为代价的。

三、区块链应用于出版的必要条件

区块链是一种技术手段,区块链在出版业的应用属于出版信息化建设的范畴,要经历引入、内部集成、流程变革等阶段[3]。它的应用至少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一)区块链技术的完善

区块链技术的优势和劣势均十分突出,一方面,它有着去中心化、自信任化、数据防篡改等优点,但是同时又有着交易效率低、运行能耗高等缺点。目前区块链的交易速度远远无法满足用户正常的交易需求,极大地影響了用户体验。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它在数字货币之外领域的应用将会受到极大局限。

(二)区块链生态的完善

回顾信息化发展的历史,任何一项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必定是一个技术与应用双向互动的过程,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必然催生出完善的技术体系或生态,例如设备、网络、服务软件、应用软件、售后服务等,通过社会化的分工降低技术应用的成本。

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区块链还不能满足大规模应用的条件。任何企业要开发区块链的相关应用,除设备和网络外,相关的服务软件、应用软件均需要自行研发。这对于拥有经济实力雄厚、研发能力强的技术企业而言,不存在问题,但是对于规模较小、研发能力较弱的小型企业而言,无疑是不能接受的。

(三)出版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出版企业信息化是一个迭代的过程,任何一项技术的应用,都必须拥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区块链也不例外。

从区块链自身来看,它至少包括了密码学、分布式存储、点对点网络等技术。而从出版应用的角度来看,区块链主要作用于交易和确权环节,要在出版业应用,它还需要借助大数据、语义分析、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以实现对文本的处理。例如,将区块链应用于版权保护环节,首先要解决确权问题,其中就需要引入大数据技术,抓取相关文献,并利用人工智能手段,对内容相似性进行分析,将疑似侵权内容进行记录、取证。

四、区块链在出版业的应用展望

区块链的主体对等、公开透明、安全通信、难以篡改和多方共识等特性,以及信息加密、安全通信的特质将有助于构建可证可溯的交易环境。

就出版业而言,业界关注的重点是如何借助区块链技术解决出版业盗版侵权顽疾[4]。也有人提出了基于区块链构建新型的数字出版平台[5],而笔者认为,一旦区块链的效率问题得到解决,不仅将有助于完善版权保护机制,同时有助于实现出版模式创新。

(一)完善版权保护机制

盗版侵权与内容行业相伴而生,极大地危害了内容行业的健康发展,而又打不尽、剿不灭,在不同的技术条件下甚至衍生出不同的新型盗版方式,其顽固程度之高、危害之大,堪称是内容行业的毒瘤。

网络时代传播的效率大大提高,盗版造成的损失也更加巨大。根据著名行业调查研究机构Digital TV Research发布的报告,2016年爱奇艺、优酷等中国流媒体因为盗版所造成的损失高达280亿元人民币(42.36 亿美元),而且盗版对于流媒体造成的经济损失还将持续扩大,到了2022年,这一损失将接近646亿元人民币(98亿美元),比2016年翻了一番都不止[6]。自区块链技术产生以后,众多的学者、行业从业人员便将纷纷对其进行研究,探讨通过区块链解决盗版侵权问题的可行性。

“区块链+版权”在国内外已有不少的实践。如美国纽约一家名为MineLabs 的公司,开发了一项以区块链技术为依托的协作性联合媒体元数据协议,该公司借此应用至对数字图片的版权保护,包括对所供新作品的版权认定、版权所有者的加密签名等,欧洲和美国的数字图书馆都已成为其用户群。国内的“版权家”则基于区块链技术为互联网新媒体产业链中的著作权人(法人单位)在线提供具有国家公信力的(数字)作品版权登记、转授权合同备案登记、版权检索、版权交易、版税结算、侵权举报和维权申诉等快捷的一站式版权综合服务[7]。

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版权登记、交易、结算等方面,将极大地简化传统版权登记、交易与结算的流程,实现版权转让、交易的可追溯及无法篡改。[8]但是区块链也有其先天不足,交易记录的有效性仅局限于区块链内。区块链是由众多的节点组成,节点越多,账本被篡改的可能性就越低。[9]实现版权登记的前置条件是必须要加入某个区块链,要实现最大限度的版权保护,就需要版权行业的参与者全部处于同一个区块链中。而目前,除了政府介入,恐怕没有任何一个商用区块链有如此强大的号召力。也就是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某个未参与区块链的作者,其作品被不怀好意的人在某个区块链进行了首次登记,那么是否存在“李鬼变李逵”的可能呢?[10]

但是版权保护的难点恰恰是版权的确权环节,也就是如何证明你就是作品的原作者?仅靠区块链无法解决“洗稿”等变相侵权的问题。区块链依靠的是数字指纹进行版权登记,而洗稿的目的恰恰是为了规避内容的相似性。

(二)创新出版业务模式

区块链作为一种高度自信任化的技术模式,将有助于构建权属资产化交易可信任的环境,在结合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以后,将改变传统的版权商业模式。[11]

在现有的传播手段和渠道环境下,内容行业的主要盈利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内容收费,即将内容封装进行销售获利;另一种是引流变现,即将免费内容吸引用户后通过其他服务获利。前者更多被内容生产商所采用,例如出版社、音乐公司、电影公司,后者更多被平台新闻媒体及互联网平台所采用,例如报纸、新闻网站等。

在数字化时代,制约内容开放性的主要因素是版权的安全。由于担心被盗版,内容产品只能在封装后以固定格式在固定渠道进行传播销售,导致大量潜在需求无法满足。

而在区块链中,所有的交易行為均通过区块予以记录,无法抵赖和篡改,未经许可的使用将非常容易通过技术手段进行识别和追踪,[12]从而使得举证和追责的成本大大降低,侵权的风险和成本将大大增加,类似于视觉中国和微软识别盗版的策略。

这或许将改变传统的内容业务逻辑,从先付费后消费变成先消费后付费,由于交易记录可追溯、无法篡改,用户及IP运营机构的相关消费、交易数据将无法抵赖,从而大幅降低内容生产商的信任成本,内容生产商可以更加开放地进行内容的传播和运营推广。

参考文献:

[1]钟宏.区块链3.0共识蓝皮书[EB/OL].(2018-09-21).https://www.sohu.com/a/256354992_114346.

[2]PowerCompare.The Only 10 Countries Where You Might Still Be Able To Mine Bitcoins From Home Profitably[EB/OL].(2019-02-20).https://powercompare.co.uk/bitcoin-from-home/.

[3]张安超,杜朋朋.出版社数字出版转型阶段的成本困境[J].科技与出版,2014(2):59-61.

[4]聂静.基于区块链的数字出版版权保护[J].出版发行研究,2017(9):33-36.

[5]张岩,梁耀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数字出版平台研究[J].出版科学,2017,25(6):13-18.

[6]艾瑞咨询.2018年中国泛娱乐版权保护研究报告[R].https://www.iresearch.com.cn/Detail/report?id=3222&isfree=0:艾瑞咨询,2018.

[7]赵丰,周围.基于区块链技术保护数字版权问题探析[J].科技与法律,2017(1):59-70.

[8]陶海军.区块链前世今生[EB/OL].(2017-10-23).https://mp.weixin.qq.com/s/HvWGFGtocC_wJbEI0R4Zdw. 2017/10/23.

[9]曲强.区块链商业落地,看起来很美[EB/OL].(2018-05-25).https://mp.weixin.qq.com/s/ZF6AHfXM3PB3C1MOatXXIg.2018/05/25.

[10]赵国锋,何英,周继华.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版权登记技术[J].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2019,38(4):79-83.

[11]张逸飞,曹少中,杨彦红.基于区块链的图书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9,27(3):1-6.

[12]黄龙.区块链数字版权保护:原理、机制与影响[J].出版广角,2018(23):41-43.

(作者单位系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猜你喜欢

去中心化模式创新版权保护
图书出版版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思考
当前传统媒体版权保护的难点及对策
互联网环境下的音乐版权保护
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去中心化”电子商务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创业前景分析
基于手机应用软件的幼儿园家园联系模式创新
传统媒体版权保护面临八大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