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联想和想象
2019-11-11
梁实秋在《作文三阶段》中曾说:“想象不充,联想不快,分析不精,词藻不蓄,是造成文思不畅的主要原因。”可见联想和想象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是联想和想象?考生应该怎样打开思路,展开想象和联想呢?
想象和联想就是从一点出发,利用事物间的相似、相关、相反的横向联系或是过去、现在、未来的纵向联系,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拟人法。“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朱自清《春》),就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想象春天优美的景物。
2.夸张法。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就是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体现出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3.比喻法。“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作者的想象。
考生有计划地进行联想和想象的训练,文笔才会光彩照人,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境界。
信息的提炼与概括
提炼与概括信息是考生做好语段压缩题必不可少的一个能力,包括新闻类信息提炼、语段类信息提炼和多则材料比较探究等。以新闻类信息提炼为例,要准确地提取新闻类信息,必须先了解新闻的“五个W”,即when(时间)、where(地点)、who(人物)、what(事件)、why(原因);然后理清什么人(包括单位)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事情的经过、结果怎样。
形式上,一句话新闻以单句为主,也可以是复句;内容上,应该以尽可能少的语言表达尽可能丰富的新闻内容,具体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发生的简要过程;方法上,要先找出重要的语段或语句,然后按照“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的格式进行概括。
答题时可用序号分条列举材料的重点内容,以防疏漏;然后结合阅读区间,勾连、提取要点;最后紧紧抓住关键词句,結合中心主旨,进行推断、揣摩与规整。
(选自“搜狐网”2019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