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应用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2019-11-11
1.根据下面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要求:①运用第三人称,有心理描写;②语言连贯、准确、生动;③不少于100个字。
小路上,有十八台阶/我坐在最上面/借一束月光/数台阶上的蚂蚁/我要把蚂蚁,数回一个童年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扩展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准确、细致地把握题目的基本意思。这首小诗充满童真幻想,具有浪漫天真的色彩,考生在具体表达的时候要重点把握这种特点,任意选择一个角度突出“他”内心追寻的一种期待或精神上的追求,也可以从中撷取追寻后失败的感伤与无奈。
【参考答案】沿着小路,他拾级而上,坐在十八級台阶上,四顾茫然,未来的路在哪里?成人仪式后,他的心空空荡荡的,没了着落。月色溶溶,树影婆娑。他瞥见一排蚂蚁慢慢往上爬,便俯下身,细数这些负重前行的“勇士”,久违的感奋漫过全身,他仿佛又回到了多梦的童年。
2.(2019·全国卷Ⅰ)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50个字。
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和欧洲的陶瓷贸易始于明代。近日,英国杜伦大学证实,该校考古系与中国故宫博物馆考古所,联合整理研究了在西班牙萨拉戈萨等地出土的十余种中国唐代至宋代早期的陶瓷器残片,表明这些陶瓷是当时随阿拉伯商人经印度洋与红海贸易到达地中海地区的。这就将中欧陶瓷贸易的起始时间大大向前推进了,证明了“海上丝绸之路”早在唐代就已延伸至西欧。
【解析】本题考查语段压缩能力。解题时,首先要排除干扰信息,如“传统观点”与表示信息来源的“英国杜伦大学证实”之类的次要信息;其次,找到主要信息,即“谁干什么”或“发生什么事”,并提取主要信息,进一步压缩;最后,根据字数要求,整合词语,再进一步压缩。
【参考答案】中英联合研究表明,“海上丝绸之路”早在唐代就已延伸至西欧。
一、扩展语句
扩展语句要求考生在提供的原句(包括词)的基础上,在不删减字词、不变动次序、不改变原句句型(有要求的除外)的情况下,通过增加原句修饰成分和增加分句,使简单结构复杂化,使单纯语意更加具体、详尽、丰富的一种造句形式。
解答扩展语句题时,首先要仔细研读原句,把握扩展的基点,即这句话中说得比较含蓄、概括而有待“丰富”的内容;其次要明确答题要求,把握扩展方向,考生要仔细阅读题干的“提示和要求”,明确扩展的目的,充分考虑语境对陈述对象、语意语气、审美情趣等的制约,明确语句明示或暗示的具有可能性的扩展方向;最后展开联想和想象,复现原句所创设的情境,运用创造性的想象,进行合理扩展,可以列举、补充,或承接。
具体操作时可采用这些方法:(1)连缀法,即对提供的一组词语加以连缀,按要求在隔断处有侧重地补充必要的内容;(2)插入法,即在句子前或后直接插入一些语句,使原语句的语言单位得以扩展,使指定语句的语意更加丰富;(3)添加法,即在指定语句内部添加一定的语句,使原语句得以扩展并使语意丰富起来;(4)重组法,即对所给定的内容,按特定的要求重新加以组合;(5)综合法,在实际操作中,以上扩展法并不是独立运用的,常常要综合运用。
二、压缩语段
压缩语段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按要求浓缩成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短语段。压缩语段的题目,主要考查三个方面的能力:①理解材料的能力;②筛选信息的能力;③整合信息的能力。解答压缩语段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压缩语段首先要看语段采用的表达方式。语段的表达方式不同,提取主要信息的方法也不相同。如以说明方式表达的语段,其主要信息是:①被说明的事物;②被说明事物的主要特征;③说明的目的等。以议论方式为主的语段,其主要信息是:①议论的话题、中心观点;②证明中心观点的证据;③结论是什么等。以描写方式为主的语段,其主要信息是:①描写的景物;②景与物的主要特征;③描写的角度及目的、感情等。以叙述方式为主的语段,其主要信息是:①叙述的主体;②主体的经历及特征;③叙述的意义及目的。
解答语段压缩题时要抓内核,分层次,明限度,懂方法。抓内核就是抓住语段表达的中心,这是解题的关键。分层次就是将语段分成若干个层次,概括出各层的层意。明限度就是根据字数的限制,把语段压缩到合适的程度。懂方法,即懂得留、删、简、换四种常用的方法,留即保留或摘录能表明中心内容的词句,以保留主要信息;删即删除次要信息;简即简化句子或句意;换即将繁琐的表述改换为简洁的说法。
压缩语段常用这三种方法:(1)摘取法,即提取句子主干,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重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题干要求进行连缀,这种方法适合于封闭性的语段,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2)分层法,这是压缩语段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基本步骤是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压缩语段、连缀语句;(3)复取法,也叫“合取法”,是根据语段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类似数学上的合并同类项。【李学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