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心中的刺,还是我梦中的彼岸?
2019-11-11文/涛子
文/涛 子
记得那是在2004年左右的时候,我和一个唱片公司的多年好友一起喝酒,联络感情的同时顺便向他推销我乐队的一首demo,这哥们儿看都没看就把光盘揣到自己包里了,然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兄弟,现在谁还听乐队呀,你知道现在最热的是什么吗?那么大一个舞台,当中坐一个小帅哥,自己抱一把吉他跟那儿唱,火得不得了……”打那以后的十几年,民谣似乎悄无声息地占领了整个音乐圈的阵地,过去的“老民谣”迎来了第二春,“新民谣”也获得了空前的解放,俊男靓女们开始有事没事地背着一把木吉他在大街上晃悠,获得着周围人看他们的眼光给自己带来的那种愉悦,骄傲的脸上仿佛写满了“我是民谣歌手”这几个字……再后来满大街的脏辫肥腿儿裤、大T恤加大耳机、打唇钉戴项链,满满的说唱装扮充斥着大街小巷……流行的,似乎在这个时期就代表着逝去的。那个时期对于乐队来说,似乎唯一的救命稻草就是我们这些七零八零后对他们仅存的那么一点点的情怀,乐队从那一刻起,变得更加的不被接受,开始被人觉得土气,觉得执拗,甚至觉得粗野。虽然后来国内开始涌现出一些音乐节,但是一年一两次的音乐节亮相和平时连小酒吧都进不去的寥寥无几的演出,几乎成了所有乐队对自我生存状态的嘲讽。
2019年,随着一档乐队类的综艺节目《乐队的夏天》的播出,乐队的风潮似乎又一夜间就变得波涛汹涌,一浪盖过一浪,猛烈地冲刷着整整一个夏天,似乎给我们已经审美疲劳的无聊的生活带来了一丝清爽。当我们的味”还没“回”完,当我们的“水”还没“跳”够,当我们的“热血”还没“挥洒”淋漓,又一档乐队节目《一起乐队吧》悄无声息地开始轰炸我们还未安定下来的心脏……茶余饭后,乐队似乎又登上了我们生活的话题榜,乐队的唱片又复苏般地卖出了高销量,乐队的衍生品也曾出不穷,大家似乎从这一刻起也并不吝啬自己的口袋,它们顺利并快乐地进入了年轻人的生活,乐队在这个时刻,似乎又火爆了起来,乐评们也津津乐道地宣扬乐队的夏天的来临。
当八十年代末中国出现了崔健这个领军式的摇滚代表人物,卷起一支裤腿站在舞台上,背着吉他发出了第一声怒吼时,中国摇滚正式被大众所聚焦。从那时起,积压了很长时间的压抑情绪,找不到发泄出口的年轻人们,纷纷拿起了吉他,开始表达着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表达着对待不公的反抗,做乐队变成了一件年轻、反叛、力量、思想的代名词,年轻人开始留长发,穿紧身裤、皮夹克、大头鞋,戴大墨镜……一大批相当优秀的乐队由此诞生,他们的演出甚至延伸到了国外,他们被国外媒体大肆宣传,他们拥有了大批的歌迷和追随者,中国摇滚乐从那时起似乎来到了真正的黄金年代……
虽然年轻的优秀乐队很多,但现在中国摇滚乐队阵地的主力军,大部分还是属于七零八零后,他们被光芒万丈的摇滚年代洗礼过,他们信仰着摇滚的自由精神,他们有着对音乐的执着和对乐队成员的信任和依靠。那个年代没有手机,没有互联网,没有丰富的电视节目,没有多彩的娱乐场所,他们没有被世界同化的最根本原因就在于此。他们坚信自己的思想,不被外界干扰地做自己决定要一生去做的一件事,生活并没有阻止他们对音乐追求的原动力,他们追求爱,追求自由和真理的至高无上的精神世界,哪怕在廉价简陋的出租房一天吃着三五块钱的伙食,过着十分潦倒的日子,也要继续地排练、创作、演出……这么一帮人相互鼓励、相互学习,没有利益分歧,没有乐队音乐形式的排斥和演奏技术的鄙视,他们并不觉得自己潦倒,他们畅想未来,相互拥抱,仿佛整个世界都那么的美好。
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国外音乐的大量引进,更多音乐形式的出现,大众的听觉选择权就变得更多样了起来,乐队这种散发着本能力量的甚至有些近似粗野、直接、大胆的情感表达方式开始被大众所嫌弃,玩乐队也变成了年轻人玩帅耍酷、离经叛道的一种工具,来达到他们自我满足的目的,他们看起来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却又脆弱的不堪一击……中国的摇滚乐、摇滚乐队,从那一刻起,变得不再纯粹,乐队在商品化的世界里也变得毫无信仰。
这些经历过曾经的辉煌,有着自己对音乐的执着追求和崇高信仰的摇滚乐队,在这个标榜明星的时代,为了生存,为了更好地活着不被世界所抛弃,他们开始出走、开始转变,他们弹着吉他贝斯、打着鼓,伴奏在各个流量明星的演出舞台上,他们默默无闻地转向幕后,成为了录音室乐手……但他们内心的狂热并没有因为对他们“心灰意冷”的世界所彻底封存,他们需要的,仅仅是一块火石。
这个夏天,主流平台给了乐队一剂强心针,人们又重新认识了乐队,又对乐队热情重燃。节目里这些二三十年的老乐队,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散发着故事,他们重新站上了舞台,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苍老,看到了无奈……但是每当音乐响起,我们总是满眼泪水,因为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倔强,看到了悲壮,看到了曾经的不顾一切,他们的音乐也依然充满着这个世界已经给予不了我们的力量和爱。
乐队的夏天真的来临了吗?
乐队之所以在一定的年代和一定程度上能获得成功,也并非偶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国内外,乐队所表达的,一定是某种意义的反叛,这种反叛不是性格的叛逆,不是看谁都不顺眼,不是我行我素,而是思想解放,对不公和不好的对抗,是对真理的一种追求。其实乐队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个社会进步和包容度的体现,那个时期乐队所诞生的每一件作品、每一首歌,都是艺术品,他们都是制造艺术品的艺术家。既然是艺术家,那他们一定是偏执的,一定是极端的,他们不同于大众,我们一定要给他们极大的包容和时间,这样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世界,去理解和了解他们想要表达的真实情感。
我看到很多乐队在线上的大平台演出时,连自己作品的歌词都要改动,平台节目会给他们看似夸张的服饰毫不留情地打马赛克,极力想把他们所张扬的个性和表达的内容与时下流行划等号来进行强行干预,那么乐队存在的真正意义又在何处?试问乐队文化为什么不能和我们生活中那些热播的闹剧、无厘头的电影、恶俗的综艺一样享有公平的待遇和包容的态度?
这样看来,不光涉及乐队作品的好坏问题,还需要我们所有的人、所有的机构部门的共同努力,让音乐大环境变得更加包容,更加多元,更加敢于发声,这样,乐队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