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新局面
——记2019全国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工作现场会
2019-11-11赵原
文·图/本刊记者 赵原
2019年9月11日至12日上午,应急管理部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全国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工作现场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总结应急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工作实践,分析形势挑战,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任务。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孙华山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2019年是全国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机构全面组建和履行职责的第一年,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全国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工作体系基本确立。各级应急管理部门积极强化组织体系建设,扎实抓好应急资源调查、预案修订、应急演练、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等应急基础工作,着力推进应急救援航空体系、专业应急力量和社会应急力量等应急能力建设,有力有序组织抢险救援。
2019全国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工作现场会
会议强调,要认清形势任务,探索特点规律,全面提升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要坚持实战牵引,健全指挥协调机制,进一步提升各方协同应对灾害事故能力。要抓紧修订相关预案,做好各类预案衔接,切实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统筹抓总作用。要统筹应急力量建设,全力推动国家应急救援航空体系建设,培育引导社会应急力量坚守辅助本位,有序参与应急。要充分发挥理论创新引领推动作用,强化科技信息支撑作用。
会上,甘肃省应急厅介绍了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能力建设试点情况,浙江、山东、重庆、四川、宁夏等地区作了交流发言,河北、湖北、广东、贵州省应急厅作了书面交流。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还现场观摩了甘肃省2019年地震灾害应急救援演练。演练按照“省级统筹、市县负责、军地联动、社会参与”的响应模式,全方位展现了甘肃省多层次调度、多灾种应对、多部门联动、多手段展示、全社会参与的应急救援体系和预案管理工作建设成果。
甘肃 探索防抗救一体化
甘肃省地处西北腹地,是全国遭受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甘肃产业结构相对落后,矿山、石化等高危行业占比大,工艺装备比较落后,安全生产压力大。甘肃省应急管理厅以完善预案体系、加强救援力量协调作为健全应急机制的突破口,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加快构建新型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应急管理顶层设计,建立五级贯通应急机构,健全应急协调联动机制。按照“综合防、突出救”的基本原则,甘肃省对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森林草原防火指挥部、抗震救灾指挥部、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及人员进行了调整,明确了工作职责。与省自然资源厅、水利厅、林草气象局、地震局等部门建立了灾害预警信息联合发布机制,与省地震局建立了灾情定期会商机制,联通了信息平台和应急指挥平台。通过完善协调机制、明确工作职责,甘肃省形成了应急管理部门“综合防、突出救”、各相关部门“专门防、参与救”的工作机制,提升了现场应急指挥科学化水平和综合应对处置能力,确保了重大灾害发生后能够迅速开展应急救援。
二是着眼应对“全灾种”,全面构建应急预案管理体系。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增强预案编制的针对性;加快预案体系建设,扩大应急预案的覆盖面;强化应急救援演练,突出预案管理的科学化。
三是突出救援“实战化”,全面构建协调联动的救援力量体系。建立统一指挥、分级响应机制,细化了各部门职能分工和工作责任。建立信息联通、资源共享机制。2018年12月,甘肃省在全国率先实现安全生产、消防管理、森林防火3个应急指挥平台的联通。目前,该平台基础数据已实现共享,依托信息化系统的会商机制基本建立,初步形成了应急管理“一张网”调度指挥信息保障体系,有效提升了应急指挥效能。从应急管理部门“综合防、突出救”职能出发,建立以我为主、协调联动机制。建立政府支持、多方保障机制。
甘肃省2019年地震灾害应急救援演练现场
浙江 培育支持社会力量发展
浙江省于2018年10月省应急管理厅成立伊始,就着手开展社会应急力量调研,初步掌握了全省社会应急力量的建设现状,按照“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要求,出台《关于培育支持社会救援力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省级社会救援力量培育规范》。
2019年,浙江省拟培育10支左右省级社会应急力量,培育不少于100支市、县级社会应急力量。2018年,浙江省从省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专业骨干队伍建设专项资金中,挤出400万元支持社会应急力量发展,并高度重视全国首届社会应急力量技能竞赛,提升各队伍的实战水平。同时,浙江省因势利导,鼓励社会力量发挥专长优势,服务应急、服务社会。如2019年“利奇马”台风影响期间,全省176支社会救援队伍参与防台抢险救援,出动人员6 303人次,转移人员8 115人,解救被困人员2 806人。
山东 高效组织应急演练
山东省于2019年上半年,分别在泰安、东营、济宁举办了全省森林火灾、地震救援、防汛抢险等3次大型综合演练,取得了明显实效。
演练按照“环境真、场景实”的标准,确定演练地点,研究梳理历年来的历史资料,推敲琢磨可能出现的所有险情灾情,在3次演练中,共精心设计安排了40多个演练科目,共计拉动消防救援队伍、安全生产队伍、工程抢险队伍、驻地部队、武警和民兵7 000人以上,并根据各队专业特点、能力水平进行合理安排,分工救援。如在森林灭火演练中,运用直升机吊装洒水、消防无人机投掷灭火弹、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地面扑救、民兵扫清余火等手段,围绕同一火场展开,共同完成了火灾扑救,体现了空地一体、军民融合的强大合力。
重庆 推进应急指挥“三化”建设
针对事故灾害现场指挥机构履职乏力、联合行动无序、现场管控不严等突出问题,重庆市围绕新时代应急管理系统的新任务、新要求,以“体系化、规范化、实战化”为抓手,着力提升现场应急指挥和组织保障能力。
2018年,重庆市应急管理局挂牌成立不到1周,即发生了全国瞩目的“10·28”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由于机构改革后突发事件灾害现场由谁牵头指挥、又如何组织实施等权责和程序尚未明确,现场一度混乱。重庆市应急局主要领导此时清醒认识到,要改变应急现场的无序局面,必须从全新构建和优化应急组织指挥和救援保障体系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拎不起、理不顺”的现实问题。为此,重庆市建立起了“两委四指”市级应急管理和组织指挥体系,并全面推行现场指挥官制度。现场指挥部负责重大事项决策,抢险救援具体行动实施、作战区域内力量调度等技术层面的指挥权由专业指挥员负责,既发挥指挥部和总指挥统筹全局的权威作用,又保证专业指挥员危急时刻科学高效大胆履职。在2019年重庆“4·10”酉阳废旧矿洞垮塌等事故救援中,现场指挥官发挥了突出作用,不仅救援效率明显提升,而且有效避免了次生衍生灾害。
四川 科学高效有序应对地震灾害
近年来,四川省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灾害严重,先后发生了汶川“5·12”、麓山“4·20”、九寨沟“8·8”、长宁“6·17”等震级较高地震。在几次地震应急抢险救援过程中,四川省对于地震灾害应对和处置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和做法。
四川省应急管理厅成立后,地震应急准备一直是工作的重点,编制和印发了《应急管理厅地震灾害应急响应工作手册》,明确地震灾害应急职责分工和响应流程;积极组织开展演练;建立军地应急协调联动机制、灾害监测预警机制、部门联动机制等;强化综合性和专业性救援队伍地震救援力量。如2019年长宁“6·17”地震后,四川省政府立即启动二级响应,成立抗震救灾应急救援联合指挥部,设立相应工作组,确定入户排查、伤员救治、遇难人员善后、物资保障和监管、灾情核查评估等工作任务,并明确责任部门、完成时限。队伍调动与交通管控、道路抢通同时展开;协同配合,快速开展震情会商和技术监测;主动发声,及时回应群众关切信息。在长宁地震救援期间,直接落地设立指挥体系,保证各项抢险救援工作有序开展;围绕群众安稳,做好群众安置工作;围绕群众安全早抓防范,防止发生大的次生灾害;依法督促检查,确保抢险救援工作阳光透明。
宁夏 全面建设过硬队伍
宁夏回族自治区应急管理厅研究确立了“东西互补、南北协同、主力主战、专项助战”的大应急队伍建设思路和决心。
依托国家矿山、危险化学品2个基地和2支队伍,宁夏挂牌组建了320人的自治区专职常备应急救援队伍;依托陆军陆航旅、航空公司等组建了自治区航空应急救援队伍,将40余架不同性质的直升机编入应急救援队伍;依托中石油等组建了5支自治区油气管道应急救援队伍;依托国网宁夏电力公司等组建了电力、通信应急救援队伍;以协议救援、购买服务的方式,依托社会资源,组建了自治区防汛抗旱应急队伍、重型工程机械应急队伍;依托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建设了一支志愿者队伍并授旗挂牌纳入整体应急力量体系。目前自治区已组建专业队伍9大类23支,初步形成综合消防救援队伍打主战、专项救援队伍打头战、特种救援队伍打技战,东西互补、南北协同的应急救援队伍力量体系,完成了由应对单一灾种向应对多灾种队伍力量体系的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