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曲中部区弃耕草地的生态恢复制约因素

2019-11-10谢文栋刘志林赫振明旦久罗布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9年30期
关键词:生态修复

谢文栋 刘志林 赫振明 旦久罗布

摘  要:为探寻弃耕草地的生态恢复制约因素,在那曲中部区选取面积200亩的弃耕退化天然草地,实施三年的生态恢复尝试,通过围封、种肥撒播等措施,观察弃耕草地生态恢复情况。结果表明:引进草种的抗逆性不高、播种方式影响种子萌发率、水土流失和生态意识欠缺导致的牛羊啃食是影响弃耕草地生态恢复的主要制约因素。

关键词:那曲地区;弃耕草地;生态修复

中图分类号:S8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9)30-0038-04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estrictive factor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abandoned ploughed grassland, 200 mu abandoned cultivated degraded natural grassland was selected in the middle of Naqu, and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ttempt was carried out for three years.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abandoned grassland was observed by enclosure, planting fertilizer sowing and other measur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in restrictive factors affecting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abandoned grassland were the low stress resistance of introduced grass species, the influence of sowing mode on seed germination rate, soil and water loss and the lack of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Keywords: Naqu area; abandoned grassl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引言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边陲,被称为“亚洲水塔”,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西藏那曲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的腹心地带,全境平均海拔4500m以上,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青藏高原的“脊梁”和“雪域之巅”,是多条大中型河流的发源地。那曲中部地区是那曲地区人口和生产的集中区域,也是传统牧区。饲草是牧草重要的生产资料,然而,据资料显示,该区域天然草地的多数牧草产量仅为180~300kg/hm2[1],加之牧民对草地的过度利用和掠夺式的经营,引发了严重的草地退化和沙化[2],致使草地承载力愈发减弱,最终导致十分突出的草畜矛盾。

近十年来,为解决草畜矛盾问题,在半农半牧区进行人工种草成了一个重要措施,主要集中在日喀则、山南和拉萨等地海拔低于4000m的半农半牧区;同时,近五年来,在当雄、那曲等海拔高于4000m地區人工种草面积也在逐年增加[2],该项举措取得了一定成效。如那曲市色尼区嘎尔德畜牧业示范基地将牧草产量提高到1100~1500kg/hm2左右,产出的牧草除留作基地防抗灾草料外,还可供给周边各乡镇[3]。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开垦天然草地进行人工种草的同时,伴随而来的一系列生态问题越来越突出,同时,随着高海拔地区停止继续开垦天然草地进行人工种草相关政策的出台,部分人工种草的草地被弃耕,由此带来了诸如土壤贫瘠化加快、修复难度大等问题十分棘手。本研究通过对典型退化草地进行人工撒播试验,通过观察退化草地的恢复情况,探寻制约生态恢复制约因素,为那曲高海拔地区弃耕导致退化草地的生态修复提供依据。

1 弃耕草地人工撒播试验

1.1 试验地点概况

选取的弃耕草地试验点,位于那曲市色尼区那玛切乡六村(东经91.48度,北纬31.61度),海拔4547米,试验面积200亩。该草地原属高寒草甸,主要以高山嵩草等禾本科牧草为主,并散布较多豆科植物,植被具备一定多样性且覆盖度较高。

该草地十年前用于人工种草试点,对草地土层进行翻耕,主要用于种植披碱草等禾本科植物,随后弃耕,土壤沙化、软化、贫瘠化和水土流失情况极其严重,地表植被极少,属重度退化草地类型。2016~2018年,该草地用于生态修复试点,每年实施人工撒播有机肥和牧草种子,且进行围封,情况得到一定改善。

1.2 撒播试验方案

(1)牧草种类确定:藏北高原不同天然草地类型中,优势种多为针茅属、早熟禾属、羊茅属、披碱草属、嵩草属、苔草属等牧草种类,考虑到萌发率、抗逆性以及其它因素,确定该草地撒播的草种为早熟禾和垂穗披碱草。

(2)撒播牧草种子量的确定:据资料显示,垂穗披碱草和早熟禾的最佳播量分别为15kg/hm2和1g/m2[4-5],即1kg/亩和0.67kg/亩。考虑到试验地位于海拔超过4500m的青藏高原腹地,种子萌发生长条件不甚理想,故加大种子播撒量,确定垂穗披碱草和早熟禾的播量分别为5kg/亩和3kg/亩。分三年撒播,播量分别是垂穗披碱草(5kg/亩、1kg/亩、1kg/亩),早熟禾分别是(2kg/亩、0.5kg/亩、0.5kg/亩)

(3)施肥种类和量的确定:该草地定位于弃耕退化草地的生态修复,确定为有机肥,每亩30kg。第一年撒播完毕。

2 弃耕草地生态恢复情况

通过三年的人工播撒种肥措施,该弃耕草地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主要表现在植被覆盖度得到一定程度恢复,草地植物多样性也得到显著改善,如图1植被覆盖情况和图2草地植物多样性所示。

在肥料添加情况下,原生植物如藏北嵩草生长情况良好,明显优于撒播的垂穗披碱草和早熟禾,其中,垂穗披碱草呈墩状生长,数量较少,早熟禾数量极少。此外,植被覆盖显著不均匀。具体情况如图3所示。

3 弃耕草地生态恢复的制约因素分析

退化草地生态恢复的制约因素,研究学者形成了近乎一致的认识,如杨铭[6]从研究了围封、补播和施肥对退化草地生态修复的影响,彭艳[7]从气候因素、超载过牧、植食性哺乳动物的危害、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阐述了高寒草地的退化原因,并从围封、补播、施肥和人工草地建植等方面阐述了退化草地治理措施。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弃耕退化草地,仅根据实际,就自身独特的个性化制约因素做出分析和阐述。

(1)引进草种的干旱低温胁迫性较差

藏北地区的天气严寒干燥,尤其是在冬季,气温可达零下30度,冻土层厚度在3米以上,加之冬季降雨少导致的干旱,气候环境极其恶劣。而引进的草种,是在水肥和气候条件良好的地区生产出来的,干旱低温胁迫性较差,将其撒播于藏北高寒地区,只有极少数可以顺利越冬。

(2)人工播撒的种子萌发率不高

王生文通过不同播种方式对垂穗披碱草萌发率和生长情况的影响研究,在垂穗披碱草的萌发率和产量方面,撒播方式均表现较差[8]。而本次退化草地的生态恢复,采用的是撒播方式。垂穗披碱草的最佳播种深度是覆土3~5cm,撒播后的种子没有覆土,在裸露的地面上难以萌发,加之鸟类和鼠类拣食,导致总体萌发率不高。

(3)水土流失情况严重

众所周知,牧草在防治水土流失中起到很大作用。而在那曲地区,野生牧草的种植时间多集中在每年的5月底6月初,正是藏北高原降雨集中期,急剧的降雨将退化草地土层中的土壤和营养成分带走的同时,也将撒播的牧草种子冲到地势低洼的积水地带。高处的土层中只剩下砾石,即使种子顺利萌发,也因为土层贫瘠而生长情况不甚乐观。低处积水地带多半是小面积的退化草地,种子经过长时间的浸泡难以萌发。这也解释了垂穗披碱草萌发率不高和呈墩状生长的原因。具体情况如图4所示。

从图4水土流失情况可以直观地看出,图片中部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该分界线的亮度较高,植被覆盖较少。上部(高处)为地势相对较高砾石土层,下部(低处)为地势相对较低的粘土土层。在水流的冲刷作用下,高处土层中的土壤被带到低处,形成了砾石土层,而低处则成为粘土土层,加之粘土的透水性差,导致积水严重。整个区域内,植被分布以原生植物——嵩草为主,高处零散分布着垂穗披碱草,低处未有任何垂穗披碱草的存在。

(4)生态意识欠缺导致的牛羊啃食严重

草地围栏封育已成为退化草地恢复重建的有效措施之一,在退化草地土壤改良、植物多样性、植物群落发育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9-15]。然而,由于当地牧民生态意识欠缺,在草地未达到恢复标准前,破坏围栏将牛羊赶进草地进行采食的情况时有发生,如图5和图6所示。

在环保意识欠缺和小农意识主导下,如图5所示的围栏遭破坏情况极其普遍,据统计,该草地围栏遭破坏处达9处,形势十分严峻。图6所示的遭啃食后牧草,可以看出,茎叶下部呈现出断裂干枯的一个明显断层,表明牧草在春天发芽期即遭啃食,影响牧草叶片量增长和能量储备,直接影响牧草后续生长;茎叶顶部也显示了断裂干枯迹象,表明牧草在抽穗期时遭啃食,导致牧草不能抽穗,无法完成整个生长周期。

此外,牛羊啃食牧草后,导致草地不可食的劣质牧草种类和数量增多,植被多样性降低的同时,严重制约着草地承载量的提高。

4 结论与建议

(1)转变弃耕退化草地的修复治理的目标,应兼顾生态和生产两种功能,既可改善生态,又可实现草畜结合。

(2)大力培育适应高寒草地实际的抗逆性优良的牧草种子,扭转“重引进、轻培育”的局面。多年来,西藏主要依靠引进国内外牧草品种进行牧草生产,引进品种的牧草质量参差不齐,部分饲草虽然长势较高,但干旱和低温胁迫差且营养价值低下,如近几年种植较多的黑麦; 截止目前,西藏没有培育出本地的牧草品種,西藏本地优质牧草需求较大,特别是在天然草地补播方面尤为重要,西藏本地牧草育种工作亟待加强。

(3)加强退化草地耕作的机械化操作水平。近几年随着饲草种植面积的扩大,饲草生产机械化水平有所提高,部分地区引进了饲草种植和加工机械,饲草生产可实现全程机械化。但在天然草地上的耕作几乎全靠人工方式,亟须引入或研发天然草地免耕补播和免耕施肥等新兴技术。

(4)加强退化草地修复的监管。通过加大宣传和执法力度,以牧民专业组织培训为平台,每年有针对性对专业组织带头人开展牧区普法宣传,兼顾牧草种植技术培训等内容,推动草牧业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拉巴.西藏那曲地区草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建议[J].畜牧与饲草科学,2014,35(6):48-50.

[2]崔国文,李冰,王明君。等.西藏人工草地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J].黑龙江畜牧兽医(科技版),2015(11):137-139.

[3]那曲新闻网http://www.xznqnews.com.

[4]郭树栋,徐有学,赵殿智,等.垂穗披碱草种子田最佳播种量和行距的试验初报[J].青海草业,2003,12(4):6-8.

[5]姚爱兴,邵生荣,刘彩霞,等.播种量和施肥量对草坪型草地早熟禾种子生产特性的影响[J].宁夏农学院学报,2001,22(3):30-33.

[6]杨铭.青海省退化草地改良技术研究[J].养殖与饲草,2018(9):135-136.

[7]彭艳,赵津仪,莽杨丹,等.退化高寒草地生态恢复的研究进展[J].高原农业,2018(6):313-320.

[8]王生文.不同播种方式下播量和刈割对垂穗披碱草和老芒麦人工草地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4.

[9]韦应莉,曹文侠,刘玉祯,等.不同放牧强度和围封对高寒灌丛草地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J].草原与草坪,2018(5):1-7.

[10]许雪贇,曹建军,杨淋,等.放牧与围封对青藏高原草地土壤和植物叶片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J].生态学杂质,2018,37(5):

1349-1355.

[11]刘建华.分析围封对沙漠化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和固碳潜力恢复的影响[J].防护林科技,2019,184(1):82-83.

[12]王健,张瑞强,阿比亚斯,等.围封对内蒙古希拉穆仁草地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水土保持通报,2019(2):62-67+75.

[13]吕林有,赵艳,陈曦,等.围封对退化沙质草地地下繁殖体库恢复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13):93-96+102,179-180.

[14]熊炳桥,赵丽娅,高丹丹.围封对退化沙质草地植物群落的影响[J].中国沙漠,2018,38(2):324-328.

[15]董文宇.围封和放牧对彰武地区沙质草地植被影响[J].防护林科技,2019,184(1):29-30.

猜你喜欢

生态修复
贵州石漠化生态修复进程中的生态道德问题各因子相关性分析
辽河生态廊道景观恢复之路
景观都市主义思想下的“废弃景观”修复研究
天津海域牡蛎礁区生态修复示范区域调查分析